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浅谈

2021-04-27 01:44李洁
出版参考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

李洁

摘 要:文章以科技出版机构面临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前提、以创新产品研发为主线、以提供知识服务赋能行业发展为目标,认识到科技出版机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结合“智能化驾驶培训人才培养基地”实践举措和成效,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思考和梳理,对科技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中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科技出版 出版融合人才 培养机制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出版机构尤其是科技出版机构想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必须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新场景,必须通过与相关合作单位形成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与项目运作体系,才能更快速地实现出版机构的融合发展,以知识服务为引领更有效地实现为行业发展赋能,协助解决治理效能、市场效能、服务效能的提升,从而实现出版的融合发展。

人才培养机制是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将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出发,以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智能化驾驶培训人才培养基地”实践为研究对象,阐述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实践举措和成效以及发挥的作用与意义。

一、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民交通社为交通运输部直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涉及交通运输各个领域,在道路交通安全、驾驶培训方面,承担了有关机动车驾驶培训与考试、道路运输驾驶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在行业树立了极具认可的品牌影响力,业务范围涵盖道路运输以及交通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驾驶培训与考试政策和内容相关研究、驾驶培训与管理相关技术咨询与培训、驾驶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全媒体驾驶培训产品研发推广等多个方面,积累了大量政策研究与内容研发经验,为進一步围绕智能化驾培领域加强研究,培养科技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驾驶培训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场景的不断发展,以及出版领域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人才培养机制显现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旧突出

结合人民交通社智能化驾培领域融合发展的推进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与逐步投入智能化驾培领域合作的发展要求相比,专业生源仍然较为匮乏。在教育部学科与专业目录上,并无该方向直接对应专业,院校在招生指标上受到较大制约。人民交通社及相关合作单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相关人才专业层级结构不够合理,领军人才紧缺、尖端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

2.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软硬件条件制约因素限制产品研发能力

尽管与人民交通社合作的院校近年来已建成多个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平台,但总体上仍缺乏如智能化驾培技术创新研发与人才继续培养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算法引擎、大数据平台以及高性能计算平台等软硬件平台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以机器人教练和驾驶行为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化驾培创新技术研究能力与人才培养能力,进而限制了相关融合发展产品研发能力。

3.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仍需完善

由于相关产业处在起步期,公司内部具有合理的跨学科专业背景、扎实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理论研究及产品开发人员缺乏实践落地经验,公司与各合作单位发展目标和定位尚未协调一致,缺乏联动机制,未形成合力。

二、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实践举措及成效

为更快速地实现出版机构的融合发展,以知识服务为引领更有效地实现为行业发展赋能,不断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机制,人民交通社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产业龙头企业等相关合作单位创建“智能化驾驶培训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为培养造就智慧驾培技术创新人才提供平台支撑。在探索创建“智能化驾驶培训人才培养基地”过程中,结合科技出版机构特色及融合出版发展趋势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着“实干、创新、共赢、拓展”的基本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1.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学习型人才

人民交通社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的文化出版单位,本着“立足交通,服务交通,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建队伍、夯基础、上水平、出精品”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党建先行,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干部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理解与交流启发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习,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确保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人民交通社干部职工整体的政治理论素养,使职工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立足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打造政策研究与内容开发兼备的专家型人才

在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系统工程中,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全新的理念需要科学的政策顶层设计和专业的培训内容作支撑,人民交通社始终保持前瞻性思维,注重相关人才政策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大量调研与国内外驾培管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为制定行业管理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深度参与多项政策研究与产品内容研发,人民交通社培养出一批驾驶培训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他们不仅聚焦业务领域开展前瞻性政策研究,为公司提供发展战略与产品研发支撑,还积极参与国家政策与行业法规制修订、标准立项工作,多人成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管理部门智库成员。

3.围绕驾驶培训网络远程教育,打造数字出版时代的融媒体创作人才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注重相关人才的转型发展,采用“大型数字出版工程+团队攻关”的方式,强化数字出版知识培训,将传统编辑打造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输出者。依托相关图书研究成果,针对人们日新月异的学习模式,研究、整合及开发与驾驶教学相关的内容体系及配套资源,夯实教学基础,形成全媒体产品系列,开发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多种介质和渠道实现销售与传播,满足各类机动车驾驶相关人员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需求,培养安全驾驶、文明行车的高素质驾驶员。该平台的开发填补了国内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的市场空白,满足了我国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数字出版项目团队成员也在转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字产品内容开发经验,并以导师制的形式,继续为人民交通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4.聚焦新业态新技术新装备,打造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数字测控等新技术开始进入驾培行业,人民交通社发挥渠道优势,打破传统业务领域分工,鼓励依托渠道优势拓宽业务领域,联合科研机构、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学会及驾培领域头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与新装备开展创新实践,实现多元化发展。公司自主研发了驾驶培训理论培训一体化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了“VR驾驶系统”,全面参与全国首个“智能驾驶培训示范基地”、“智能机器人教练”行业标准制定等项目,并对智能化驾驶培训教学系统及平台进行了优化与有效性验证。融合优质内容资源、新型宣教装备与高新技术手段,承建了全国首家省部共建基地——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贵州),并在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驾校拓展建设多个道路运输安全小屋,通过“1个基地+N个小屋”的安全教育体验场景辐射圈模式,对广大交通参与者进行警示教育,并同步建设线上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业务的拓展培养了员工整合驾培产业链资源的能力,不仅服务了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还为拉动人民交通社经营业绩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上述实践,人民交通社在加强自身人才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构建智能化驾培领域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合作体系,积累大量应用实践经验,提升培训标准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业应用实践基地,也在此过程中探索了融合发展之路。

三、创新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1.促进专业人才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协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变革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可加强出版机构业务领域可行性论证,增强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和特色性。引导相关业务部门围绕产业链、价值链调整优化业务范围,主动适应相关行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提高前沿技术研究水平,依据行业变革,改造升级传统培训内容形式,形成与行业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产品研发体系。

2.发挥各合作单位在细分领域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参与的合作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可调动相关合作单位人才交流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开展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先进人才在公司传帮带。鼓励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公司发挥平台、渠道、内容研发等资源优势,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师资共培、政策研究、技术开发等多领域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鼓励相关业务部门与各合作单位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相关领域高端智库建设,完善专家工作体系,支持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科技公司、机构等共同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合作联盟,促进产业链、产品体系、推广布局的深度融合。

3.建立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平台,推动人才互动的交流机制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出版机构可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科技公司、相关机构共同创建人才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各合作单位优势互补,提高出版机构内部职工综合素质和能力。开展交流合作,邀请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业务人员进行辅导,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现有产品装备以及技术等,同时为合作企业提供各种宣传平台和机会,促进相关产品的合作推广。对企业职工进行产品和客户培训,有规划、有目标地安排专业人才在重大专项攻关、重要内容开发、重大资源项目建设中培养造就人才,着力培养针对相关领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增强人才队伍适应新时代相关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

4.依托院校與科研机构,培养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研发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可充分利用合作的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依托有关专业设置与建设,运用各类实验室及配套的师资争取专项招生名额,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加快培养急需的创新研发高级专门人才。

5.挖掘相关行业优势科技企业合作潜能,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可解决高水平复合型运营人才需求问题。整合出版机构内容研发优势,与相关产业优势技术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建立相关人才培训平台,依托实际运营环境,开展实用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涵盖设计与施工安装、设备运营维护、企业运营管理、高科技作业指导等多个专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形成完整的高级、中级、初级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6.巩固实践基地合作渠道,培养管理运营创新型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依托出版机构多年来产品应用的合作渠道,与相关企业合作,加快合作开发产品的推广运用,通过产品升级与培训管理服务模式革新,培养一批适应技术发展需求的管理人才与创新型人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综上,在科技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中,一方面需要注重创新理念,广泛引入行业专家、头部企业参与合作项目设计,秉承“包容、审慎、开放”的合作理念,实现优势互补,共促共进,从而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还需要突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优势,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沿技术与工程化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管理素养相结合、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创新产品研发为主线,动员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资源,快速形成相关技术创新多层级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扩大场景应用空间、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新技术从概念走向实践,带动相关业态的融合,实现出版机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系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