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条件绿洲棉田作物系数与覆膜系数试验研究

2021-04-27 23:59葛瑞晨乔长录蔡国涛任锦豪
人民黄河 2021年4期

葛瑞晨 乔长录 蔡国涛 任锦豪

摘 要:为探求不同覆盖条件下绿洲棉田的作物系数与覆膜系数,利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站2018年蒸渗仪、气象站、叶面积仪、EM50实测数据,分析不同覆盖条件下绿洲棉田全生育期的蒸散量、作物系数以及覆膜系数。结果表明:不覆膜滴灌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1.08,覆膜滴灌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0.79。苗期覆膜系数为0.772 5,蕾期覆膜系数为0.718 6,花铃期覆膜系数为0.777 8,吐絮期覆膜系數为0.923 8。两种不同滴灌方式下的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为乘幂函数关系,且相关性显著。可以通过棉花不同生育期的覆膜系数以及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拟合关系式,将不同覆盖方式下的作物系数相互转化。

关键词:绿洲棉田;作物系数;蒸渗仪;覆膜系数;叶面积指数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4.030

引用格式:葛瑞晨,乔长录,蔡国涛,等.不同覆盖条件绿洲棉田作物系数与覆膜系数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4):155-159,164.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rop coefficient and mulching coefficient of oasis cotton field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ethods. The evapotranspiration, crop coefficient and film mulching coefficient of oasis cotton field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od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f evapotranspiration meter, meteorological station, leaf area meter and EM50 measured in 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tation of Shihezi University in 2018. The outcomes show that the crop coefficient of non-mulched drip irrigation is 1.08 and crop coefficient of film mulching drip irrigation in whole growth period is 0.79. The film mulching coefficient is 0.772 5 at seedling stage, 0.718 6 at bud stage, 0.777 8 at flowering and boll stage, and 0.923 8 at flocculation stage.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drip irrigation methods, the leaf area index and crop coefficient are fitted by power curve, and the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Crop coefficients under different cotton mulching pattern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fit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tton mulching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leaf area index and crop coefficients.

Key words: oasis cotton field; crop coefficient; transpirator; film mulching coefficient; leaf area index

作物系数是作物实际蒸散量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值,是估算作物实际蒸散量的关键参数。作物系数受土壤含水率、气象因素、作物生长状况等影响,在整个生育期内都不断地变化[1-2]。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作物系数。曹振凯等[3]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作物系数,并对作物系数与种植天数、大于0 ℃积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分别呈良好的四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关系。李迎等[4]通过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相关性分析,建立积温模型估算冬小麦的作物系数。王则玉等[5]利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干旱区成龄枣树的耗水规律和作物系数。马建琴等[6]对土壤湿润层深进行修正,确定了夏玉米作物系数修正模型。杨晓娟等[7]利用1991—2011年气象数据计算了黑龙江省大豆的作物系数。王贺垒等[8]构建了华北地区茄子蒸散量的估算模型,并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相关关系式。左余宝等[9-10]在鲁北地区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棉花和冬小麦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分析了覆膜和裸地条件下作物系数的不同。马金龙等[11]基于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2012年的涡度相关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生育阶段的蒸散过程,并确定了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棉田的作物系数。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对不同地点、不同作物的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多集中在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对绿洲棉田的作物系数研究较少,对绿洲棉田不同覆盖条件下的作物系数的研究则更少。

玛纳斯河流域(以下简称玛河流域)绿洲主要种植棉花,其种植面积占该流域作物种植面积的60%~70%,其中80%以上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12-13]。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建立绿洲棉田合理的灌溉制度,对指导农业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试验开展作物系数和覆膜系数研究,为准确估算棉田耗水量提供依据,进而为科学制定棉田灌溉制度以及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本试验于2018年4—10月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开展。该站位于玛河流域中游绿洲内,地理位置为东经85°59′47″,北纬44°19′28,属中温性干旱气候区,平均高程412 m,平均地面坡降为0.6%,年均日照时间为2 863 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8 mm、蒸散能力为1 660 mm,大于10 ℃积温为3 463.5 ℃,大于15 ℃积温为2 960.0 ℃,昼夜温差大,且气温季节性变化较大,无霜期为170 d。该站内地面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地下水埋深10 m。试验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规格为2 m×2 m×2 m)实时监测棉田全生育期的蒸散量和渗透量,气象数据由该站自动气象站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开展了覆膜和不覆膜两种处理方式下的对比试验。种植模式采用绿洲灌区常用的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地膜为205 cm宽膜,滴灌带采用绿洲灌区内常用的迷宫式单翼滴灌带,滴灌带距76 cm,滴头间距30 cm,人工播种棉花,密度为19 000 株/hm2,棉花株间距10 cm,具体布置见图1。棉花品种为“农丰133号”,于4月25日播种,9月25日收获(因前期和后期的蒸散量都很小,后文全生育期数据统计时间为6月初至8月底)。棉花全生育期共施肥9次,每次施用氮肥90 kg/hm2,钾肥60 kg/hm2,磷肥20 kg/hm2。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滴灌方式的灌水量一样,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为3 342 m3/hm2;全生育期总共灌水13次。

1.3 观测项目及方法

1.3.1 蒸散量的监测

试验棉田全生育期内的蒸散量由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进行实时监测,蒸渗仪有效蒸散面积为4.0 m2,可精确测定渗漏量、蒸散量、土壤水分、温度等参数,并且可自行设置采样时间间隔,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采集器中。其中,渗漏量、蒸散量的量测误差≤0.02 mm,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 h。

1.3.2 叶面积指数

在棉花全生育期内,每台蒸渗仪监测区内选取5株长势均匀的棉花进行标记,从棉花生长到10 cm高度开始,用手持式叶面积仪YMJ-B每隔5 d测定一次。叶面积指数[13]计算公式为

式中:LAI为叶面积指数;S为单株作物占地面积;f(L,W)为由叶长和叶宽计算叶面积的函数。

1.3.3 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由试验站内的自动气象站监测所得,包括距离地面2 m高处的温度、湿度、降水、辐射、日照时间、风速、风向及气压等数据,记录间隔为1 h。

1.3.4 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温度

利用EM50采集器监测深度为30、50、70、100、150 cm五个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温度,时间间隔为1 h。

1.4 作物系数

采用FAO-56中的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棉花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

式中:ET为蒸渗仪获得的生育期的实际蒸散量;ET0为气象数据估算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9];Δ为饱和水汽压和温度曲线的斜率,kPa/℃;Rn为太阳净辐射量,MJ/m2;T为日平均气温,℃;γ为干湿表常数;u2为2 m高处的风速,m/s;es和ea分别为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kPa。

1.5 覆膜系数

覆膜系数定义为不覆膜滴灌方式下的作物系数与覆膜滴灌方式下的作物系数的相关性关系式中的斜率。关系式可表示为y=kx+b,其中:x为不覆膜滴灌方式下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数,y为覆膜滴灌方式下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为覆膜系数。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2017、Origin9.0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蒸散量

不同处理方式下棉花全生育期蒸散量见图2。由图2可知,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不覆膜蒸散量、覆膜蒸散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覆膜蒸散量最大,参考作物蒸散量次之,覆膜蒸散量最小。6月上旬蒸散量较小,主要原因是植株叶面积较小,温度较低;6月中旬到8月上旬因为温度上升,植株生长,所以蒸散量较大;8月中旬因为植株停止生长,棉花叶片枯萎,所以蒸散量减小。

对比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见表1)可知,两种处理方式下蒸散量和作物系数都是呈先增大后減小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花铃期达到最大值。不覆膜方式下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均大于覆膜方式下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不覆膜全生育期蒸散量和作物系数分别为542.02 mm和1.08,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69、0.97、1.20、0.98。覆膜全生育期蒸散量和作物系数分别为397.54 mm和0.79,各生育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49、0.71、0.89、0.72。作物系数和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作物系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2.2 全生育期作物系数

不同处理方式下棉花全生育期逐日作物系数见图3。由图3可知,两种处理方式下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覆膜方式下的作物系数大于覆膜方式下的作物系数,主要原因是覆膜抑制了土壤蒸发,导致蒸散量降低,作物系数减小。全生育期内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苗期作物系数最小,花铃期作物系数最大,说明花铃期作物需水量达到最大值。

2.3 覆膜系数

不同生育期覆膜系数见图4。由图4可知,不覆膜和覆膜两种方式下的作物系数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各生育期拟合关系式之间都有一定差异,但是所有生育期的决定系数R2都大于0.9,表明各生育期的覆膜系数显著性都很高。苗期拟合关系式为y=0.772 5x-0.043 2,蕾期拟合关系式为y=0.718 6x+0.008 9,花铃期拟合关系式为y=0.777 8x-0.049,吐絮期拟合关系式为y=0.923 8x-0.179 6。根据覆膜系数的定义可知,苗期覆膜系数为0.772 5,蕾期覆膜系数为0.718 6,花铃期覆膜系数为0.777 8,吐絮期覆膜系数为0.923 8。其中苗期和吐絮期数据较少,误差较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完善苗期和吐絮期的数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覆膜系数。

2.4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

不同处理方式下棉田土壤逐日含水率见图5。由图5可知,深度在50 cm以上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剧烈,150 cm深处土壤体积含水率基本不变,深50~150 cm之间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不大,说明棉花根系主要吸收50 cm以上土层土壤的水分。不覆膜滴灌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50 cm深处土壤体积含水率达到最大值,主要原因是不覆膜表层土壤蒸发作用强烈,导致表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较低,深层土壤体积含水率高。覆膜滴灌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150 cm深处土壤体积含水率达到最小值,主要原因是覆膜降低土壤表层的蒸发作用,使土壤温度升高,深层土壤水分向上迁移,并在膜下形成水滴降落到土壤表层,所以表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大,深层体积含水率较小。

不同处理方式下棉田土壤逐日温度见图6。由图6可知,各土层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覆膜、不覆膜两种滴灌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都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覆膜滴灌方式下的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高于不覆膜滴灌时的土壤温度,主要原因是覆膜有保温的作用。

2.5 作物系数与叶面积的关系

不同处理方式下叶面积指数和作物系数的拟合关系见图7。由图7可知,覆膜、不覆膜两种滴灌方式下,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作物系数都呈现乘幂曲线的变化趋势,覆膜方式下棉花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Kc=0.456LAI0.479,决定系数R2=0.95;不覆膜滴灌方式下棉花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Kc=0.548LAI0.482,决定系数R2=0.89。决定系数都大于0.85,表明叶面积指数和作物系数相关性很显著,可以利用棉花的叶面积指数有效表示棉花作物系数,从而确定棉花的实际蒸散量,为棉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3 讨 论

作物系数是实际蒸散量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值,是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称重式蒸渗仪实时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计算出来的作物系数相对精度较高。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都在花铃期达到最大值,这说明作物系数能很好地表示作物需水量,可以根据作物系数来制定灌溉制度。

利用不覆膜、覆膜两种滴灌方式下作物系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苗期覆膜系数为0.772 5、蕾期覆膜系数为0.718 6、花铃期覆膜系数为0.777 8、吐絮期覆膜系数为0.923 8。其中苗期和吐絮期数据较少,误差较大,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完善苗期和吐絮期的数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覆膜系数。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有差异,不覆膜滴灌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膜滴灌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覆膜降低了土壤表层的蒸发作用,并在膜下形成水滴降落到土壤表层,因此表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大,深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较小。两种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都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覆膜滴灌方式下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高于不覆膜滴灌时的土壤温度,主要原因是覆膜有保温的作用。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和作物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覆膜滴灌方式下相关性关系式为Kc=0.456LAI0.479,决定系数R2=0.95;不覆膜滴灌方式下相关性关系式为Kc=0.548LAI0.482,决定系数R2=0.89。两种覆盖方式下的相关性都显著,可以利用叶面积指数确定作物系数,从而为棉花的灌溉制度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据。

4 结 论

本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农田试验站棉花为例,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棉田的作物系数和覆膜系数,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温度,以及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相关关系。

(1)全生育期内,不覆膜方式下,全生育期蒸散量为542.02 mm,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69、0.97、1.20、0.98;覆膜方式下,全生育期蒸散量为397.54 mm,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49、0.71、0.89、0.72。

(2)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覆膜系数分别为0.772 5、0.718 6、0.777 8、0.923 8。

(3)不覆膜方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膜滴灌方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都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两种处理方式下棉花根系主要吸收50 cm以上土层土壤的水分。

(4)覆膜方式下棉花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Kc=0.456LAI0.479,决定系数R2=0.95;不覆膜滴灌方式下棉花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Kc=0.548LAI0.482,决定系数R2=0.89。可以利用叶面积指数直接计算作物系数。

参考文献:

[1] ALLEN R G, LU S P, REAS D, et 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J].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1998,56:89-102.

[2] ALLEN R G , PEREIRA L S , HOWELL T A , et al. Evapotranspiration Information Reporting: I. Factors Governing Measurement Accuracy[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1, 98(6):899-920.

[3] 曹振凱,李毅,冯浩,等.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作物系数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29-34.

[4] 李迎,邓忠,翟国亮,等.冬小麦作物系数的积温模型[J].节水灌溉,2015(4):36-40.

[5] 王则玉,谢香文,刘国宏,等.干旱区绿洲滴灌成龄枣树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4):675-680.

[6] 马建琴,李鹏飞,刘蕾,等.河南地区夏玉米作物系数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6(4):24-27.

[7] 杨晓娟,刘园,白薇,等.黑龙江省大豆作物系数的确定[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6):53-56.

[8] 王贺垒,李家曦,范凤翠,等.华北地区设施茄子蒸散量估算模型及作物系数确定[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12):1819-1827.

[9] 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等.鲁北地区地膜覆盖对棉花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37-40.

[10] 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等.鲁北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3):12-15.

[11] 马金龙,刘丽娟,李小玉,等.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J].生态学杂志,2015,34(4):974-981.

[12] 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80-308.

[13] 刘净贤,周石硚,晋绿生,等.新疆北部膜下滴灌棉田的蒸散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2,29(2):360-368.

【责任编辑 许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