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丽,王金凤,陈明远,周明源,于静湜(.北京市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北京 000;.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000)
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山前暖带,光照充足、温差大,土壤以沙土为主,为草莓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草莓产业早在2008 年就被区政府确定为昌平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栽培面积、产量、产值等进入了相对稳定期,2018年草莓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5 亿元,占昌平区农业总产值的41.8%。“昌平草莓”有“龙脉鲜果”美誉,在2011 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昌平区还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世界草莓大会”“农业嘉年华”展会影响力,拓展以草莓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让昌平草莓产业获得飞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昌平区草莓产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昌平草莓产业未来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昌平草莓规模化种植始于2002 年,当时种植面积不足9 hm2。2008 年在政府扶持和市场需求刺激下,昌平区扩大设施草莓种植面积至80 hm2,为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和难得的机遇。此后,进入快速发展期,2009~2010 年生产季草莓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到160 hm2,比上一生产季增加了一倍。2010 年,在昌平区政府补贴政策下,建成草莓设施日光温室13000 栋,2010~2011 年生产季草莓栽培温室达到8000 栋,总种植面积超过320 hm2,为历史最高值。不过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草莓种植面积开始出现调整性下降。随着种植人群、栽培技术的稳定,发展至今,昌平区草莓栽培温室数量在5000~6000 栋(50 m×8 m 标准温室)左右,种植面积稳定在200 hm2上下,草莓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图1,数据来源为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
图1 2003~2018 年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变化
图2 2009~2018 年昌平区草莓产量变化趋势
2008~2009 年草莓生产季,昌平区草莓生产主栽品种为‘童子一号’,该品种产量高,全区总产量达到2500 t;2009~2010 年生产季,草莓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主栽品种逐渐被‘红颜’替代,年产量达到5200 t;2013~2014 年草莓生产季总产量达到最高,为7710 t;2016~2018 年,昌平区草莓栽培面积、产量水平趋于稳定。(图2,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
昌平区草莓生产起步较早,种植水平相对较高,平均单产水平也居于北京市之首(图3,数据来源为北京市统计局、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2017~2018 年生产季昌平区草莓生产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1.22 t/hm2。但伴随高效集约化栽培模式的引进创新与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昌平区草莓生产平均单产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昌平区从2002 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草莓,主栽品种为‘童子一号’,该品种栽培比例达到90% 以上,其次还有‘甜查理’‘枥乙女’。从2005 年开始,‘红颜’‘章姬’等日系品种的引进,‘童子一号’的种植比例逐年下降。其中‘红颜’具有产量大、休眠时间短、花期长、果实大、色泽鲜亮、果香浓郁的优势,因此至今仍是昌平区草莓生产的主要品种。2017~2018 年生产季,‘红颜’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92.7%(图4,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
图3 2018 年北京市各区县草莓栽培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较
图4 2018 年昌平区草莓栽培品种情况
随着2012 年世界草莓大会的成功举办,昌平区在草莓品种方面进行了优化,引进优质草莓品种数量多达143 个,其中主栽品种20 余个,发展至今,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7 个,分别为‘红颜’‘隋珠’‘章姬’‘圣诞红’‘白雪公主’‘桃熏’和‘越心’。
‘红颜’作为主栽品种,在昌平区已有十余年栽培历史,但由于其易感白粉病、炭疽病、种苗不易繁殖、果实不耐储运等缺点,不利于昌平草莓产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中国加大草莓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并且培育出了‘燕香’‘京藏香’‘红袖添香’等新品种,同时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优质新品种,如日本的‘隋珠’、韩国的‘圣诞红’等[1-3]。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昌平区种植的草莓新品种,在2016~2017年通过进行16 个品种(‘红颜’‘隋珠’‘越心’以及京香系列等)的比较试验,对每个品种的物候期、抗病性、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除‘红颜’以外,‘京藏香’‘京桃香’‘粉红公主’适宜在昌平区进行推广种植[4]。
根据2018 年昌平区草莓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昌平区有12 个镇种植草莓,以兴寿镇为首的4 个镇草莓种植面积最大。兴寿镇草莓种植面积125.2 hm2,占昌平区草莓总种植面积的61.0%;小汤山镇草莓种植面积为34.8 hm2,占昌平区草莓总种植面积的17.0%;崔村镇草莓种植面积为15.7 hm2,占昌平区草莓总种植面积的7.6%;百善镇草莓种植面积为11.2 hm2,占昌平区草莓总种植面积的5.5%;其余8 个镇种植面积总和占全区比例的8.8%(表1,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由此可以判断出昌平区草莓主产区呈现集中化趋势(图5)。其中兴寿镇为昌平区草莓重镇,无论在草莓种植面积、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为昌平区之首,已经成为草莓种植的示范区,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参照依据。
表1 2018 年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
图5 2018 年昌平区草莓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昌平区坚持广泛引进并运用其他国家先进科技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引进17 种优质栽培模式,如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地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高效节能栽培模式、观光型栽培模式等[5]。昌平区草莓栽培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并且逐渐向高产优质化转变。由于引进的这些先进栽培模式生产成本、应用技术等均有很高的要求,推广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只有一些草莓科研单位、草莓龙头企业、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示范种植。2017~2018 年草莓生产季,昌平区草莓栽培仍以传统土壤栽培为主,占92.4%;半基质栽培模式与高架栽培模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5.5% 和2.1%(图6,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
图6 2018 年昌平区草莓栽培模式情况
自2012 年起,昌平草莓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草莓生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各种小型机械工具应运而生,比如滴灌器、草莓起垄机、补光设备等[6]。机械化生产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改善了草莓的生长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量,实现了草莓种植效益的大幅提升。
尽管机械化工具在运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在现实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随着昌平草莓产业飞速发展与生产规模的壮大,现有的农业机械数量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其次,在现有设施条件下,设施内操作空间有限,草莓生产农事操作复杂,机械设施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实现草莓生产全生育期的机械化操作[7];第三,这些专用机械设施购买成本一般较高,普通种植户无法接受,操作相对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由此导致设备应用率较低,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8]。
在政府扶持过程中,扶持对象相对广泛,不仅包含昌平地区的农户,还包括相关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2002 年开始,昌平政府针对草莓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农药补贴、种苗补贴等9 项扶持政策(表2)。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2008 年的初版,至今已经调整过两次,保障了草莓产业迅速发展、稳步前行。近年来,昌平区政府对草莓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新政策还将相继出台。
表2 昌平区草莓生产扶持政策
为了确保“昌平草莓”的品质,昌平在草莓质检方面相对严格。在2017 年,昌平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测区域涉及生产基地78 个,涉及农户303 个,共检测草莓样品459 个,对草莓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35 种残留农药、6 种重金属等。根据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农药残留物以及重金属并未超标,符合标准[9]。此外,昌平区检测机构,不定期对企业园区、合作社、个体种植户的草莓进行抽样检测,近3 年,共抽检昌平草莓样品22800 个,合格率99.8%[10]。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栽培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草莓安全生产方面,昌平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技术管控来对种植区域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清洁田园、田间管理、土壤消毒等[11]。2018 年,草莓生产中推广应用智能电动风送喷雾器200 台(套),有效提升了农药利用率,减少了农药使用量,确保草莓质量安全。目前,昌平区草莓种植企业、园区、合作社及个体种植户对草莓生产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逐渐从常规生产向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转变。截止到2018 年底,昌平区草莓无公害生产认证数量达到174 家;草莓绿色生产认证数量达到8 家;草莓有机生产认证数量达到5 家(数据由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提供)。
◆采后销售模式与特点
昌平草莓种植以亚系品种为主,果实成熟后色彩艳丽、口感香甜、营养价值很高,所采摘的草莓成熟度通常不低于8 成,主要满足消费者鲜食。通过对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草莓服务队历年调查问卷的归纳与统计,2008 年以前,草莓销售模式以采摘、小贩收购为主;2008 年以后,昌平草莓知名度迅速提升,采摘、礼品箱销售份额迅速增长。2012 年世界草莓大会圆满召开,草莓专业合作社数量显著增加、快递包装发展升级,使得昌平草莓在合作社收购、互联网销售上占有一定比例。2016 年起,随着信息平台的发展,网络销售比例快速上升,至2018 年网络平台销售比例达到50%,成为昌平草莓主要销售模式。近几年,昌平草莓的销售模式趋于多样,包括观光采摘、礼品箱配送、小贩收购、网络平台销售、农超对接、社区直销、机关团体配送、自产自销等(图7,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草莓服务队)。
图7 2013~2018 年昌平区草莓销售模式变化
草莓一般在8 月底或9 月初定植,结果期为次年元旦前后,拉秧期为6 月中下旬,不同采收期对草莓销售模式及销售价格均有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前草莓销售单价最高,个体农户采摘价50~100 元/kg,销售模式以采摘、礼品箱为主;春节后草莓以二茬果为主,草莓单价有所下降,销售模式主要为采摘、网络平台销售、合作社收购;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的升高,草莓的口感和商品性均有所下降,草莓的销售价格继续降低,采摘价20~50 元/kg。此外,草莓的销售价格还与栽培模式、果实商品性差异、营销思路、草莓棚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
◆生产总值呈稳定趋势
草莓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市场需求较大,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2013~2018 年昌平草莓年产值分别为4.62 亿元、4.19 亿元、3.40 亿元、3.19 亿元、3.25 亿元、3.40 亿元;在农业总产值方面,昌平区从2013 年到2018 年对应的数据为9.6 亿元、7.6 亿元、7.7 亿元、7.3亿元、8.1 亿元、7.8 亿元。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能够得出昌平地区草莓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接近一半,2 0 1 4 年更是超过了5 5%(图8,数据来源为北京市统计局和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由此可见,2015 年以后,昌平草莓年生产总值呈稳定趋势,草莓产业成为昌平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外地苗源对本地市场的冲击
图8 2013~2018 年昌平草莓产值变化
草莓种苗质量关系着草莓的产量、质量,在草莓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种苗质量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2]。昌平区草莓种苗供应渠道比较广泛,苗源主要来自四川、河北、云南、湖北、浙江等地。2017 年以前,昌平区70% 以上种植户选购外地裸根苗,原因是因为外地苗价格便宜,平均0.4~0.5 元/ 棵;2017 年以后昌平区草莓种苗补贴由每棵补贴0.2 元调整为每棵补贴0.5 元,外地苗源应用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 年,全区草莓定植外地裸根苗占38.5%。在采购的外地种苗中,多以无性繁殖种苗为主,而且是多年繁殖,繁殖所用母苗也不一定是脱毒种苗,所以外地种苗存在自身带毒、种性退化、以次充好等现象。
◆昌平区种苗企业生产种苗不能满足区内市场需求
昌平区内现有拉森、万德园等多家本地专业育苗公司,这些种苗企业年生产种苗4000 万株。但由于昌平草莓生产者对江苏、浙江等外地苗的多年“信赖”,加之昌平区现有种苗企业生产的草莓种苗在价格上与外地苗源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由此造成昌平区内的种苗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根据昌平农业服务中心2017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昌平地区约有3.7%种植户采取自繁种苗,自繁种苗主要是农户自己在温室棚间搭建拱棚进行避雨育苗,一部分自用,一部分销售给周围农户。但是由于昌平区目前在种苗生产中缺乏行业管理的具体标准,且无人监管,自繁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促进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昌平区政府自2000 年开始尝试推广草莓设施栽培,到2002 年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发展至今已经近二十年。昌平区从事草莓生产的温室,大部分连续种植十年之久,有的甚至连续种植了近二十年,加之设施温室内草莓生育期长达9 个月,草莓经济效益较高,种植者不愿意隔年轮作。在如此高的复种指数下,必然出现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导致温室内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内元素的缺失、菌群失调、自毒现象及土传病害的加剧。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连作障碍,是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昌平区草莓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科研团队的技术引领与种植户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沉淀下,昌平区草莓虽然栽培技术水平较高,在北京市草莓生产水平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与国外草莓产业发达国家、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技术应用不到位。草莓栽培技术关系草莓产量及质量,实际生产中的疏忽,出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相关技术应用缺乏技术指导,使得技术应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草莓栽培专业技术人才有限。虽然昌平区相关科研站所逐年加大对种植户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但由于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全覆盖。加之从事草莓种植的人员大部分是本地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老龄化现象普遍,不利于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创新。
栽培模式过于传统,种植者难以转变。昌平区大多数设施温室多年种植草莓,易出现连作障碍。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土壤消毒,提高了生产成本,连作障碍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从传统土壤栽培模式转变成现代化都市型无土栽培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昌平区草莓生产采后商品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产后销售缺乏商品化销售思路,方式过于老套和保守。昌平区草莓产业缺乏对草莓产品的商品化管理与销售引导,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备及技术领域匮乏,对产后商品化水平产生了严重影响。品牌建设与商品化发展密不可分,昌平区截至2018 年底,共计扶持创建草莓品牌187 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品牌草莓在全区草莓总量中占比还较低。
在草莓销售方面,由于昌平草莓主要用于鲜食,极少进行深加工。一些农户自发将滞销或达不到销售规格的草莓制作成草莓酱或草莓酒,但目前还未转化成商品进行对外销售。由于草莓采摘后保鲜期很短,不耐储运,仍然存在低价销售、浪费等现象,直接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发现,昌平草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种植者很重视有机肥的施用。2018 年,昌平土肥站通过对100 余个草莓棚土壤的取样与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平均有机质含量达到高肥力水平的占47.7%(表3,数据来源为昌平区土肥站)。通过实际调查,2018~2019 年草莓生产季,种植户在底肥施用中逐年降低了鸡粪使用量,替换成牛粪、羊粪,且施用总量较往年减少,使草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等级由高肥力水平向中肥力水平趋势转变。
由于钾肥能够有效提高草莓果实甜度,因此种植户在草莓结果期存在偏施钾肥现象。如果在草莓追肥过程中过量施用速效钾,那么钾元素就会大量遗留到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壤中钾元素富集。通过2018 年测土结果显示,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普遍偏高,但较往年有所回落,部分存在极高现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表3 昌平区耕地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分级
昌平区草莓产业自2002 年发展至今,种植面积稳定在200 hm2上下,年产量6000 t 以上。草莓主栽品种20 余个,其中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7 个。昌平区12 个镇均有草莓种植,以兴寿镇为首,与小汤山镇、崔村镇和百善镇形成昌平草莓主产区,草莓种植面积占全区90%以上。目前草莓栽培模式以传统土壤栽培为主,半基质栽培模式、“H”型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比例逐年加大,且较传统土壤栽培模式能够取得更高的净收益。草莓生产环节对现有生产技术的改良与创新、国内外先进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推广、草莓生产节水节肥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等综合运用,保障了昌平草莓生产的质量安全。
昌平区草莓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草莓种苗质量不整齐、土壤存在连作障碍、栽培技术的制约、商品化水平较低、缺乏产后深加工等。
◆高架栽培是未来草莓发展的趋势
昌平草莓常年生产在高复种指数下采取土壤消毒的方式,虽然能够暂时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不能根治,不利于草莓产业的持续发展。唯有转变生产方式,才能突破这个瓶颈问题。高架基质栽培能够减少连作障碍;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升,节约劳动成本,并且形成具优势引力的栽培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因此,高架栽培是昌平草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草莓生产工厂化发展
昌平区草莓种植规模较集中,但大多数都是1 个棚或者2~3 个棚的小规模种植群体,难以实现工厂化种植。昌平区内有代表性的园区,如小汤山农业园、天润园等,种植规模大,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管理。昌平区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可以运用专业合作社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体化,以促进草莓生产的工厂化。工厂化的发展使草莓生产过程便于统一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草莓品质得到保障,同时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有利于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草莓生产环境良性发展、保障草莓产品质量安全,是昌平草莓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草莓生产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生产发展要与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尤其是在绿色消费理念的引导下,昌平区更要注重绿色、环保、生态、无公害生产方式的运用,要对草莓生产的整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各个环节规范、统一、标准、科学、绿色,真正实现生态种植、绿色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优质产品,实现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