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君
(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311300)
慢性腹泻是指每日排便次数达3次以上,便质稀薄甚至呈水样,夹杂消化不全的食物,时带黏液或脓血,病程达3周以上。常因饮食、外邪、情志等因素而诱发,多呈反复发作。西医治疗近期疗效可,但易反复,治疗本身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本课题观察温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隔姜灸组、西药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5(46.60±11.29)岁,病程3~5(4.13±0.90)年;温 针 灸 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 龄23~67(45.00±9.99)岁,病程3~6(4.33±1.07)年;隔姜灸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70(46.72±12.14)岁,病程2~8(4.55±1.40)年;西药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 龄25~68(45.10±11.31)岁,病程2~7(4.41±1.35)年。经统计学检验各组年龄、病程等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拟定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每日排便次数增多,达3次以上;②便质稀薄甚至呈水样,夹杂消化不全的食物,时带黏液或脓血;③病程达3周以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2]拟定慢性腹泻诊断标准如下: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②大便时泻时溏,或伴有不消化食物;③腹胀腹痛,迁延反复,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④舌淡苔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④至少1周内未进行相关治疗,未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其它疾病继发的慢性腹泻;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尿潴留等其他不适宜针灸的疾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课题研究。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治疗中途发生不良事件,被迫中止或要求中止研究;②患者依从性差,未遵医嘱或在研究期间参加了其他临床研究;③中途自行退出本课题研究。
2.1 隔姜灸组 取穴:神阙。操作方法:①将生姜切片,直径约5 cm,厚3 mm,放数片备用;②将艾绒搓成直径为3 cm的圆锥体;③将艾炷置于生姜片上,用酒精灯点燃;④患者仰卧,于神阙穴施隔姜灸,关注患者感受,以避免灼伤皮肤。每日1次,共治疗3周。
2.2 温针灸组 针刺取穴: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百会。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平躺于治疗床,常规消毒,取0.25 mm×40 mm毫针,针刺上述各穴,应用针刺补法手法得气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用温针,待2柱艾炷烧尽拔针,其余针和温针一同拔出,每日1次,共治疗3周。
2.3 治疗组 予温针灸联合隔姜灸治疗,方法同“2.1”“2.2”项。
2.4 西药组 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黄连素联合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每粒0.5 g)早晚饭后2 h温水送服,每次3粒,每日2次;黄连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453,规格每片0.1 g),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周。
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第10 d、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时分别填写一次症状积分值表,共填写4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设定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以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相关伴随症状体征的不同程度进行评分。积分越小,说明症状越少,身体状况越好。
3.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其中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过程中共有7名患者脱落,其余113名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结束2周后,与本组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隔姜灸组、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积分均较疗程结束时高,提示治疗组疗效更持久。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分,±s)
表1 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同组治疗10 d时比较,②P<0.05;与其余三组同时段比较,③P<0.05;与同组治疗结束2周后比较,④P>0.05,⑤P<0.05
组 别治疗组温针灸组隔姜灸组西药组n 28 27 29 29治疗前19.96±1.64 20.04±1.80 20.03±1.94 19.58±1.50治疗10 d 9.14±1.58①③10.89±1.85①10.76±2.01①10.76±2.05①治疗3周2.35±1.42②③5.52±1.64②7.10±1.31②8.55±0.99②治疗结束2周后2.42±1.43④7.22±1.31⑤8.55±1.15⑤10.45±2.04⑤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属“泄泻”的范畴,由泄泻久治不愈而成。泄泻病位在肠,在脏与脾及肝肾相关。脾胃损伤、暑湿困脾、湿热蕴滞等均可导致运化传导失常,发生泄泻[3]。久泻常为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成[4],多属虚属湿,为脾阳受损,运化不畅,湿邪困滞而致。
本临床研究选取神阙穴,该穴为任脉上的阳穴,予隔姜灸有培阳固本、补益脾胃、理气和肠的功效。百会有升阳固脱之效,主治久泄脱肛;关元为小肠募穴,为治疗诸虚百损的要穴,可培补元气以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有“肚腹三里留”之说,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三穴有调和肠胃、补中益气之效,可解腹痛泄泻之苦;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健脾化湿之效,与足三里两穴加灸可助温补温通化湿止泻。
本研究显示,隔姜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脾阳虚型慢性腹泻疗效比单纯温针灸、隔姜灸或者西药组好,且操作方法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