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无用之用

2021-04-27 00:50朱光潜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本植物学家饥渴

朱光潜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一般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1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2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3

①巧妙地提出假设,借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同时看一棵古松关注点的差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开篇所讲的抽象道理——“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②在前文的叙述文字之后,配以适当的议论文字,揭示敘述文字与文章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起到明确主旨的作用。

③作者善于采用设问这一修辞方法来论证观点,该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解答,不仅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还能使行文富于变化,避免一些写作者易犯的句式单一、呆板等弊病。

猜你喜欢
中本植物学家饥渴
蒲公英
藏起来的书
我是一块铁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我国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
——侯学煜教授简介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THEA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