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课堂教学实录

2021-04-26 18:11徐斌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

徐斌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内容,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教材编排的第一种策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了解已知条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相应问题,并进行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感受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价值,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综合法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從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设疑导思

(课前播放视频“一张纸最多能对折几次”,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同学们,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叫作什么?

生(齐):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样的课题我们三年级同学以前学过吗?

生(齐):没有。

师:不过,“策略”这个词你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你觉得什么叫策略?

生1:办法。

生2:计划。

生3:我觉得应该是巧妙的办法。

师:说得太好了,策略可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一种巧妙的办法。爱看书或者爱看电影、电视的同学一定知道,古时候打仗的时候,有一些人特别擅长使用策略,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诸葛亮。

师:是呀!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就是一个策略高手,所以他打仗的时候经常能打胜仗。那么,解决那些简单的问题需要策略吗?

生:不需要。

师:也就是说,解决那些比较难的、复杂的问题,常常需要用到策略。不过再复杂的问题,常常也是从简单问题变过来的。比如:我们也折过纸对不对?像刚才大家看到那个视频里面,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越往后越复杂,它的厚度越来越高,刚才视频里说有人曾经用一张超大的纸做实验进行对折,最终折了多少次就折不下去了?

生:13次。

师:视频里还提到,假如一张纸能折到32次,它的高度比什么还要高啊?

生:珠穆朗玛峰。

师: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你相信吗?(学生半信半疑)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去研究,从简单的事物出发去发现本质。

二、例题学习,初建模型

师: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看上去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问题。请大家看,这是谁呀?

生:小猴。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猴是怎样摘桃的。

(课件出示: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8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告诉我们第一天摘了8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问题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意思?谁能举个例子?

生1:就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板书: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第三天比第二天也多摘5个。(板书: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生3: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板书: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生(齐):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板书: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师:还可以往下说吗?能说得完吗?

生(齐):说不完。(板书:……)

师:如果有足够的桃子,就能够一直说下去,越往下说得到的得数越复杂,不过这些条件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什么?

生: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什么问题?比如:知道第一天摘80个桃子,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你就能求出什么问题?

生:第二天摘了多少个桃。(板书:第二天摘                 个)

师:第二天摘的桃求出来后,根据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生: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板书:第三天摘                个)

师:谁能像这样子接着往下说一说?

生:根据第三天摘的个数和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可以求出第四天摘多少个。

(板书:第四天摘                个)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吧。

生(齐):根据第四天摘的个数和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可以求出第五天摘多少个。

(板书:第五天摘                个)

师:像这样可以一直求下去吗?

生:可以。(板书:……)

师:回头看一看我们的思考过程,根据这两个条件先求出第二天摘的;再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出第三天摘的,然后继续求出第四天和第五天摘的。那题目中的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齐):能。

师:接下来,请同学选择一种方法来解决。翻开教材72页。大家可以选择填表,也可以直接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列算式。

(学生自主填表和列式计算)

师:请同学选代表来汇报一下。谁是列表解决的?

生1:第一天摘了80个,第二天摘了85个。

生2:第三天摘了90个。

生3:第四天摘了95个。

生4:第五天摘了100个。

(师相应板书)

师:问题是第三天和第五天各摘了多少个?谁来口答?

生:第三天摘了90个,第五天摘了100个。

师:有哪些同学是列算式的?派代表来说说看。

生1:第一天是80个,第二天是80加5等于85个。

生2:第三天是85加5等于90个。

生3:第四天是90加5等于95个。

生4:第五天是95加5等于100个。

师:咱们回顾一下,刚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想起的?

生:从第一天出发的。

师:是的,第一天摘了80个。这叫什么?

生(齐):条件。

师: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也是什么?

生(齐):条件。

师: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两个条件就能求出一个问题,然后再根据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下一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策略,可以叫作从什么想起?

生(齐):从条件想起。

(板书:从条件想起)

三、变式关系,理解模型

师:现在,徐老师把题目变一变。这个猴子第一天还是摘了8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少摘5个,所求的问题不变。请大家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条件进行思考和计算,那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生在草稿本上列表或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思考过程和结果?

生:第一天摘了80个,第二天是75个,第三天是70个,第四天是65个,第五天是60个。(师相应板书)

师:谁来口答一下所求问题?

生:第三天摘了70个,第五天摘了60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如果老师继续变化已知条件,大家来试一试。

师:第一个条件不变,即第一天还是摘了80个,第二个条件改为“以后每天摘的桃都是前一天的2倍”。请问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提醒数据比较大,计算要仔细)

生1:第一天是80个,第二天应该是80乘2等于160个。

生2:第三天是160乘2等于320个。

生3:第四天是320乘2等于640个,第五天是640乘2等于1280个。

师:谁来口答?

生:第三天摘了320个,第五天摘了1280個。

师:老师再把条件改变一次。第一天还是摘了80个,不过这次遇到的情况跟刚才不一样,这个桃园不够大,桃子熟得也不太快,于是以后每天摘的都是前一天的一半。请你算算看,按照这样的已知条件,第三天和第五天各摘了多少个?

生1:第二天就是80除以2等于40个。

生2:第三天40除以2等于20个。

生3:第四天20除以2等于10个。

生4:第五天10除以2等于5个。

师:根据这样的规律,大家也算出来第三天摘了20个,第五天摘了5个。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解决小猴遇到的问题时,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想起的?

生(齐):从条件想起。

师:是呀!只要有足够的条件,我们就能解决相应问题。

四、练习应用,形成技能

师:刚才的已知条件是老师直接写出来的,如果让你自己去找条件,你能找到吗?请大家看图,自己来找条件。小猴子把摘的桃拿去称了称,根据天平图你能找到什么已知条件?

生:4个桃子重400克。

师:你能根据这样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每个桃平均重多少克?

师: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生(齐):100克。

师:小猴除了摘了桃,还顺便摘了一些苹果,它把一个桃和一个苹果称了称,你又能找到什么已知条件?

生1:桃子比苹果重20 克。

师:换一种说法呢?

生2:苹果比桃子轻20克。

师:一个桃子重100克,刚才我们已经算好了,那么再根据苹果比桃子轻20克,谁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3:一个苹果重多少克?

生4:一个苹果和一个桃子一共重多少克?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文字信息: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把提的问题写在草稿本上,并在旁边列算式算出来。一般同学只能提一个问题,聪明一点的同学能提出两个问题,厉害的同学能提3个呢。

(生独立提问题并列式计算,师巡视)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只提了一个问题?一共提了两个问题的举手。提了3个问题的举手。我们班级厉害的同学真多!

师:根据第一个条件买了3盒钢笔和第二个条件每盒10支,你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生: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大家口算一下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生(齐):30支。

师:根据钢笔有30支和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谁又能提出第二个问题?

生:圆珠笔有多少支?

师:大家口算一下圆珠笔有多少支?

生(齐):48支。

师:根据钢笔有30支和圆珠笔有48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钢笔和圆珠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口算一下,钢笔和圆珠笔一共有多少支?

生(齐):78支。

师:接下来,我们举办一个比赛,看谁反应敏捷,能够快速从条件想起,进而提出合适的问题。观察条件并提出问题后,先跟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如果提的问题是合适的,同桌就点点头;如果提的问题求不出来就说明这是无效问题,就不能点头。

师:第一个已知条件——白地砖有8行。第二个已知条件——黑地砖每行有15块。第三个已知条件——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根据这样的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同桌试着互相提问题,师巡视)

师:大家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的热情很高涨,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提问的情况。(走到两位同学旁边)请问刚才你的同桌提出的问题,你点头了吗?

生:我点头了。

师:同桌提的什么问题呀?

生:白地砖、黑地砖和花地砖合起来有多少块?

师:如果提这个问题,同学们想想看,你们是点头还是摇头?

生(齐):摇头!

生:老师,是不是题出错了?我们提不出能求出的问题!

师: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啊!以前只要有已知条件,我们就能求出问题。这道题已经给了3个已知条件,怎么提不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呢?

生1:我觉得白地砖有8行,黑地砖每行有15块,不能求出白地砖有多少块,也不能求出黑地砖有多少塊。

生2: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可是白地砖也没告诉多少块呀!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有道理。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提不出问题?

生:这里的条件好像每一个之间都没有关系。

师:说得太好啦!掌声送给这个同学,这才是本质原因所在。假如要使得已知条件之间有关系,而且只能修改一个字,你准备怎么改?

生:把“黑”字改成“白”。

师:如果改成白地砖每行15块,那么可以提出哪些有效问题?

生1:白地砖有多少块?

生2:花地砖有多少块?

生3:白地砖和花地砖一共有多少块?

师:由此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生1:要有足够的条件。

生2:条件之间要关联。

五、总结全课,提升思想

师:同学们,咱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策略主要是什么?

生(齐):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师: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足够有关联的条件,我们就能去解决问题。那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呢?

生(齐):可以。

师:是的,今后我们也会进一步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这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策略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我的手机在哪?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两只想打架的熊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