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给孙子说,墙上挂的照片,就是你爸爸,
你爸爸叫陈红军,是个解放军,
他没看到你出生,你以后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陈红军(1987-2020),甘肃陇南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2020年6月在对外斗争中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33岁。2021年2月,中央军委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2021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十,记者走进位于陇南市两当县城关镇陈红军父母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卧室传来的婴儿啼哭声,为这个平静的家庭增添了几分热闹。
陈红军的儿子出生于2020年10月25日,是在陈红军牺牲4个多月后,也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陈红军妻子肖嵌文的爷爷是志愿军老战士,她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血脉传承。她坚强地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乡亲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
陈红军是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人。两当位于甘肃省东端,东临陕西凤县。1932年的两当起义,唤醒了陇南人民的革命斗志,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1987年3月,陈红军出生于两当县张家乡张家村。
村里的老人常说“七岁看到老”,陈红军从小就是父老乡亲眼中的好孩子、老师嘴里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榜样。
邻居张仲宏回忆,陈红军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他不仅学习勤奋,还常帮助家里干活,放牛,割竹编筐。
“红军以前经常帮村里人干活。以前村里没通公路,出去不方便,人们到凤县唐藏(张家乡邻镇)买东西碰到他,他就把东西给捎上带回来。红军是我最乖的娃娃,比我儿子都乖,确实是个好娃娃。”年过七旬的任建荣是陈红军的姑父,他哽咽着说。
老师李建升回忆:当年班级组织帮助敬老院砍柴,陈红军总是挑最重最累的活儿干。后来,从县城回张家乡的班车上,李建升看到一名身着军装的小伙子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然后筆直地站着。李建平定睛一看,原来是以前班上的陈红军。那时的陈红军已经是一米八的小伙子,魁梧挺拔。
尽管家里不是很富裕,陈红军曾贷款帮助同学父母治病,也曾志愿给在汶川地震中的伤者做心理辅导……在同学们眼中,陈红军从小就是大家的榜样,这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娃,考上了城里的高中,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同学王煦辉说,虽然大家都很关心陈红军,但陈红军从来不向别人诉苦,从军的种种困难于他甘之如饴。“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这是陈红军在一本书上的标注,“这句话已经成了许多同学共同的座右铭”。
陈红军所在营官兵聊起营长时,都说:“他最喜欢的,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战士夏良最难忘那次宿营——河谷深处寒风凛冽,陈红军带着官兵巡逻到达指定点位,宿营地遍地碎石。夜里,义务兵及有高原反应的官兵住进了运输车大厢,陈红军则带着干部骨干在空地上支起帐篷打地铺。
“他跟同学说这辈子就是要当兵”
2005年,陈红军考入位于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几位大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他的一个性格特点——腼腆。
在班主任刘海健的印象中,陈红军在班上个子最高、眼睛最大,笑起来憨憨的。“有一次,我们在一起搞活动。活动结束收拾东西时,我准备去搬东西,红军就过来说:老师,给我吧。他接过去又说:请老师放心!让人觉得很可靠、很踏实。”
专业课老师赵国军说:“因为他的名字中有‘红军两个字,我在课堂上点名时开玩笑问过他:‘你的爷爷是不是当过红军?大家都笑了。红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了。说到就业时,我跟大家说,同学们不要觉得咱们心理学毕业生,只能去中小学当心理辅导老师。实际上,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这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你们上一届的学生就有好几个去了军队。有些同学有军人梦想,你们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在军队做这方面的工作。”
2009年,陈红军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他听说要征兵时就临时“变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红军从小就有当兵的梦。他三爸(即三叔)也是军人,小时候他三爸回来戴着大檐帽,红军特别喜爱,每次都要拿来戴上。”母亲丁念毕说,陈红军有一次考试得了高分,父亲陈珊耀特意买了一顶小孩戴的大檐帽奖励给儿子。
“他跟同学说这辈子就是要当兵,上初中没当上,到了高中也没有实现,他说怕是没希望了。”母亲回忆,陈红军报名参加征兵,顺利入伍。“他高兴得呀,给我打电话说,‘妈,我终于可以光荣地去当兵了。”
军营让陈红军改变了性格。刘海健回忆:“西北这边的人,特别是男生,性格偏内敛,通常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形象。我没想到一个我没有特别关照过、帮助过的孩子,毕业后主动跟老师联系,问候老师,报个平安,说一下自己工作、生活方面的新进展。我蛮吃惊的,也没想到这样的联系还延续下来了。陈红军曾经说过,您是我一天的老师,我一辈子都记得您的恩情。红军就是那种重情、重义的好孩子!每次提到部队,他总会说他的战友如何对他好,他也怎么像老首长那样关爱他的士兵。一提到部队,他就显得很豪迈、很乐观。我看新闻报道中描述的场景,为营救战友扑上去,这跟他平常一贯的表现是完全一致的。”
老师李建升说,陈红军“在部队历练后,成了一名勇担使命的优秀军人,以前是学生敬老师,现在我作为他的老师,要向这位最优秀的英雄学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爸爸叫陈红军,是个解放军,他没看到你出生,你以后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入伍后,陈红军非常牵挂含辛茹苦的父母。2015年,他用仅有的积蓄在两当县城为父母买了一套楼房,从此,父母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住进了城里的新楼房。
“他说房子买得要离姐姐家近一点,他怕离得远照顾不上我们。”说起孝顺的儿子,丁念毕悲伤不已。
在表哥任小龙眼中,陈红军是同辈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却是最懂事、最出色的。任小龙说,舅舅、舅妈身体不是很好,家里开销大,陈红军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乱花一分钱,但每次回家,他都要给亲戚们捎上一些土特产。
“他工作忙,没时间回来,就从网上买油买米,还给他爸买粗粮,打电话提醒他爸少吃点细粮,因为他爸身体不好。”陈红军的妻子肖嵌文说:“家里的鱼缸也是陈红军买的,他担心父母呆在家里心急,养些鱼,有事干就呆得住了。”
肖嵌文还记得她与丈夫的最后一通电话,那时肖嵌文怀孕5个多月,陈红军督促她去医院做检查,“他特别喜欢丫头,我还和他开玩笑,如果是个男孩你就不爱了吗?”电话里,丈夫陈红军给出了让妻子印象深刻的回答:“爱呢爱呢爱呢……”他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后来,我再给他打电话就打不通了。我打了80多个,就是聯系不上。之后就传来他牺牲的消息。”肖嵌文说。
前不久,陈红军的遗物被寄回家。丁念毕在整理遗物时心如刀绞,她不忍心看儿子的被褥,“被褥让汗浸透了,都是汗渍,我和嵌嵌(肖嵌文)洗了两天。我想洗干净了以后再送纪念馆”。
在陈红军的遗物中,有一封用透明胶带塑封的信。这封信是陈红军30岁生日时妻子写给他的,信的背面还特意画上了蛋糕。陈红军工作的地方条件艰苦,为了防止信件磨损,他用透明胶带将信件塑封起来,寄托浓浓思念。肖嵌文说:“我们俩的结婚照片他也一直放在钱包里,是作为他的遗物寄回来的。”
陈红军背包里的一件(毛)线衣更让家人心痛,“线衣的领子都是烂的,线衣背面还有两个洞,我们看着都哭了。他就是这么节俭,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委屈了自己”。
“得知他走了的消息以后,我每天都在偷偷地哭,我们一定把孙子好好培养成才,对红军战友、对他的领导、对国家也有个交代。”丁念毕说,“我经常给孙子说,墙上挂的照片,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叫陈红军,是个解放军,他没看到你出生,你以后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在英雄的家乡,正是春季征兵的时候。在陈红军小时候玩耍过的街道旁,拉起了这样一条横幅——“优秀青年立志从军,热血男儿精诚报国”。或许当年,类似的话语也曾浸润过陈红军的心。在两当县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责编/陈小婷 责校/闻立 来源/《戍边四烈士,青春铸就祖国界碑》,崔隽、田亮、隋坤/文,《环球人物》2021年第5期;《致敬!喀喇昆仑山上的甘肃籍铁血男儿——祁发宝、陈红军》,佚名/文,《兰州晨报》2021年2月20日;《陈红军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佚名/文,《北京日报》2021年2月23日;《陈红军,家乡人民为你骄傲!》,陈多、杨丽君、罗艳/文,《兰州日报》2021年2月22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