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时并不知道,就在他写这封遗书之前,
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的妻子王叔振,
已先他一步光荣牺牲,未满29岁
1933年就义,时年39岁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委员会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62年建军节前夕,叶剑英站在北京的寓所窗台前,远眺窗外的红旗和准备庆典的人群,心潮澎湃,回身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怀战烈》: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呜。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叶剑英怀念的这个人,名叫刘伯坚。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为了护送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刘伯坚没日没夜地到架桥工地指挥架桥和组织各种后勤工作。
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苏区斗争越来越艰苦、残酷。
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县塘村山区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刘伯坚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被俘。对国民党政府而言,这是一位红军的大人物,早先就悬赏五万银圆,并将他的照片发到各围剿部队。所以,没过多久刘伯坚就被指认出。
解放后缴获的国民党档案中有当时的审讯记录,敌人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现在一败涂地?”
刘伯坚回答:“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熄,燎原之火必将漫天燃起。”
敌人追问:“你们奔川黔的意图是什么?”
他回答:“此次主力红军进军川黔的意图很明确,是将苏维埃运动扩大到全国范围去。现在日寇入侵,为保卫国家疆土,我们更需要号召和团结千百万群众实行民族革命战争。”敌人逼迫刘伯坚辨认所有被俘人员。刘伯坚望着朝夕相处的战友,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他(她)。”
后来,许多被俘的同志被当成普通战士和一般群众释放,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敵团长亲自出面进行劝降,表示只要刘伯坚暂时办理脱党手续,便可得到自由和重用。刘伯坚一口回绝:“我干革命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要干革命就得有危险。没有危险就没有革命,没有牺牲就没有工农大众的解放。”这位团长最后也不得不佩服:“刘伯坚这个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
敌人多次诱降无效,便用十多斤重的铁镣押着刘伯坚游大街,妄图从精神上瓦解他的斗志,同时“杀一儆百”。
刘伯坚昂首挺胸,泰然自若,向两边围观的群众频频点头致意,群众深感敬佩。回监狱后他写下《带镣行》一诗: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3月21日,按照蒋介石的密令,敌人终于要对刘伯坚下毒手了。在临刑前,敌军官问他还有什么事要办。刘伯坚说:“第一,我要写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后,要把我葬在梅关!”敌军官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葬在梅关?”刘伯坚自信而坚定地说:“葬在梅关,站得高望得远,使我死后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敌军官气急败坏地说:“死到临头还那么硬!”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刘伯坚镇定自若,挥毫疾书,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及五六诸兄嫂。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刘伯坚在狱中多日,以致记错了时间,落款写成“三月二十日”。此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写这封信之前,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的妻子王叔振,已先他一步在闽西游击区光荣牺牲,不满29岁。
信写完后,刘伯坚昂起不屈的头,拖着沉重的铁镣,走出监狱大门。当他跨上囚车的时候,面向大街上围观的群众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大庾县城附近的金莲山下,响起了枪声,刘伯坚牺牲,年仅40岁。
3年后,毛泽东为他的墓碑题词: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责编/李希萌 责校/陈小婷 来源/《刘伯坚将军传》,陈永久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刘伯坚》,刘豹、刘虎生编著,文物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刘伯坚: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魏雪莲/文,《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12期;《刘伯坚在赣南的日子》,王检生/文,《党史文苑》2007年第17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