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诚涛(集安市青石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集安 134203)
农业病虫害监测信息技术是中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畴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在各地区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化学农药使用泛滥、病虫害防治污染等现象,其不仅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安全,还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是指农作物在生长中出现的作物害虫和作物病害,结合其表现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咀嚼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是指蛀虫对农作物的叶子和茎干进行啃食,导致农作物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洞及咬痕等,例如玉米种植中如果遭遇咀嚼式口器害虫,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第二,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是指害虫通过囊刺吸收农作物的汁液,导致农作物出现叶片萎靡发黄、死枝枯枝的现象,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可能会携带病菌,给农作物带来传染病,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难度;第三,菌株性的农作物病虫害。菌株性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是指因为土壤、水源、植株幼苗等因素出现的病虫害,例如水分和光照不足等引发的病虫害菌,常见于水稻种植、马铃薯种植。
农业病虫害对于农业产量和农作物质量等有着一定的危害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病虫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作物的生长,严重者会出现死枝、枯枝的现象,进而导致绝产、绝收;第二,阻碍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产量降低会影响农户的收入,同时也会造成局部性的农作物需求紧张,拉高物价,妨碍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第三,防治不当,会影响农作物的第二年播种。农业病虫害如果防治不当,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第二年播种,例如部分农药使用不当,会直接造成土地污染,导致土地连续几年不能进行播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农业病虫害的预警技术上应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加强对雷达、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雷达、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技术应用农业病虫害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实现病虫害灾情的实时监控,便于相关部门进行防治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农作物的管理效能,例如南北方在水稻、玉米种植上可以采取此种监测预警技术;第二,建立农业病虫害监测数据信息平台。通过雷达、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的监测数据,可以形成直观化的农业病虫害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种群的动态监控,及时做出病虫害防治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同时监控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等,通过综合性分析,建立病虫害防治预警模式,便于大家了解病虫害的衍化规律;第三,建立病虫害实时预报体系。农业病虫害出现与地理信息、天气情况等密不可分,对此我们可以建立病虫害的实时预报体系,通过深度解读天气情况、地理条件等,引导大家做出科学的防范措施,形成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1]。
通过农药产品使用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治和监测是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若使用不当则会出现化学农药污染现象,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农药产品的使用和引导:第一,科学进行农药产品使用指导。农药产品使用应充分考虑到其副作用,结合病虫害的特性和情况等进行综合整治,例如要选取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产品,结合病虫害进行适当、适量的使用,并避免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产品,应适当引进新品种的农药,防止出现农作物抗药性的现象[2];第二,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做好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防治,是减少农药产品不当使用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应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根据不同农作物类型、病虫害发生区域面积等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站,实时进行病虫害监测;第三,采取生态调控技术和植保信息技术等技术进行综合防治。例如在对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进行完善时,我们可掌握到病虫害的特性,对此针对其特性引进生态调控技术,利用害虫生物天敌的特性,改善病虫害农作物植株的生态环境,起到防治的理想作用。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植保信息技术,随时预测害种虫群的动态,实现对虫害的有效监管。例如搭建IPM信息网络平台,在网络上建立虫害的动态数据库,提高监测的实效性[3]。
加强对农业病虫害的预警监测是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举措,基于信息科技时代背景,我们在农业病虫害监测及预警中应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