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体字的形成及发展演变

2021-04-26 07:09撰文郭梅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艺术品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宋体刻本字体

撰文=郭梅(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宋体字”的形成

谈到汉字的书体,自然会想到“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谈到汉字的书法字体,我们会想到“柳体”“颜体”,打开电脑字体库,会发现汉字的常用字体很多,在进行汉字输入时,默认字体一般都是“宋体”,这也是正式文稿中经常会使用的字体。和其他字体的命名方式不同,这是众多字体中唯一以朝代来命名的字体,相关字体有“仿宋体”“新宋体”“华文中宋”等,仔细观察这些字体,可以看出字体的间架结构基本相同,但笔画的粗细和笔画的变化略有不同。随着印刷方式的改变,受到书本尺寸以及字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阅读的舒适感,电脑字库中的“宋体”在传统雕版印刷“宋体”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作为印刷体,赏析的角度更多的要落在其功能上,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艺术家在抒发胸中逸气时还能保持这种刻板稳定的严谨风格进行创作。本文将结合“宋体”的形成与发展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研究“宋体”,首先要分析书体的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书同文”的政令,“小篆”在全国推行,小篆可以说是最早的规范书体。汉承秦制,小篆逐渐简化演变为隶书,自此汉字不仅走向了符号化,还改变了书写方式和审美形式。楷书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辞海》对楷书的描述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永字八法”充分地说明了楷书的用笔和组字的方法,敦煌出土的大量经书多以端正工整的小楷抄录而成,这种便于阅读的规整小楷字体还大量出现在手抄书中。

研究“宋体字”,还需要了解雕版印刷的制作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产生和传播的需求加速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普及。唐代受到印章雕刻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代虽然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雕版印刷术仍然被普遍使用着。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上,将写工在稿纸上抄写好的薄而透明的书稿反贴到板坯上,由刻工用刻刀将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呈现出凸出的阳文,印刷时用墨汁涂在凸起的字体上,敷上纸,轻拂纸背留下字迹。雕版印刷的字体曾经长期停留在手写体的形态,每个时代和地区的写工字体都受到当时或者当地的审美影响,所以早期的雕版印刷字体并不统一,受到木质雕版的雕刻工艺限制,与纯粹的手写体相比,会缺少一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宋刊本《王文公文集》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宋体作为印刷字体,其形成必然受到当时书体的影响。提及宋体字的出现,有一种说法认为与秦桧有关。秦桧在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时,发现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他在仿照赵佶瘦金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工整划一、简便易学的字体,秦桧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奏折引起了赵佶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改革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所继承,于是有人认为宋体字的雏形因此产生,也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是否将宋体认定为由秦桧所创并不重要,但可以确定的是,公文中这种工整而又简便易学字体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得到官方的认可。

北宋 赵佶《楷书千字文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南宋 景定二年刊本《梅花喜神谱》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宋体的出现还与宋代雕版印刷的大发展导致刻书业蓬勃发展有关。宋代写版工匠大多由经验丰富的经生担任,以抄写谋生的经生擅长模仿当世流行的名家字体,但刻工在雕刻时必然会受到刻刀等工具的影响,虽然尽量保持原有的书法韵味,但笔画的粗细变化和弯钩撇捺中的细节变化与原作必然无法完全保持一致,相对于原作来说,笔画更加趋于直线。在刻书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刻工们不断找寻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受到雕版木纹走向、刻刀走刀顺畅以及汉字笔画中横笔多、竖画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雕版的字体逐渐出现笔画横细竖粗的规律,笔画多的线条略细,笔画少的线条明显略粗。后世的印刷体宋体在此时已经初具雏形。

雕版印刷与“宋体字”发展

后世一般把南宋临安等地印刷作坊里的印刷字体称之为老宋体,仿照这种笔画装饰风格的横画和竖画粗细一致的字体称之为仿宋字。从汉字演变史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了新的字体,然后才会有新字体的名字;汉字印刷字体的形成和取名也是如此。老宋字刻书的双行夹注,使用的就是横竖均匀的字体;但是由于注文用字没有正文用字那样为大家所注意,所以会有一种仿宋体在宋体之后出现的认知误区。

大多数学者认为,元代印刷在宋代印刷兴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代初期的版本接近宋本,字大行宽,到了中期以后,版式逐渐紧凑,字体缩小,并且变长,受到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影响,刻书字体大多使用赵体字,和之前工整的小楷相比,刻书不仅出现了端正的楷书赵体刻本,还出现了行楷的赵体刻本,甚至还有的书中出现了草书,在民间书坊的刻本中出现了大量的简体字和异体字。从宋体字的发展来看,元代刻本相对于宋刻本来说,笔画流畅许多,横细竖粗、笔画两端明显略粗。

印刷史专家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里,对被称作宋体字的一类字体写道:“其实,它与真正的宋版字毫无共同之处。笔者曾翻阅了现存宋版书近四百种,从未发现过此类呆板不灵的方块字,所以应改称‘明体字’或‘明朝字’比较名副其实。”日本和台湾等地就将这种印刷体称之为“明朝体”,印刷体“宋体”的最终定型时间是明代。

元至顺二年(1331)罗氏勤有书堂刻本 黄帝周书秘奥 十二卷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专场 成交价:RMB 1,035,000

明嘉靖十二年(1533)王鸿渐刻本(宋)楼昉 辑 新刊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 三十五卷 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专场 成交价:RMB 598,000

明初刻书业沿袭元代,无论是官刻、家刻还是坊刻都能够看到赵体字的影子;刻本沿袭元末的字体和刀法,横竖撇捺更加接近手写体,并不呆板,其中最为标准的赵体字要看明代的经厂本。明朝自朱元璋时起,规定了八股取士,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想长期僵化的环境中,刻书业的细节变化不大。明初流行的洪武体横平竖直,便于写出尺寸很大的字,用于衔牌、灯笼、神主牌位以至勒石等处。从大环境的书体变化来看,沈氏兄弟将规范的小楷书写风格推向极致,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这种大量被用于馆阁和科举场上规整的小楷书写风格成为了官方字体,确保了官府文书字体的统一,使得沟通无障碍。明代科举选士要求用楷书答卷,务求工整,字迹不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在这种情况下,读书人写出的字体越来越横平竖直、整整齐齐,手写出来的字体已经类似木版印刷的字体一样,这种明代官场的书体也被人称为“台阁体”。在手写字体都已经越来越印刷体化的情况下,元代刻书业出现的具有较强书法手写体风格的印刷体必然受到影响。

明中期“前后七子”标榜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抵制八股文和台阁体。在文学复古的背景下,无论是官刻还是私刻都转为模仿宋代刻本,使得处于萌芽状态的宋体字得到大发展,刻匠们结合经验,加粗了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此解决刻板容易磨损的问题,恢复宋刻本笔画的方硬,吸取元刻本的横细竖粗,笔画粗细变化明显,较宋、元刻本美观、规整。明正德以后,尤其是嘉靖年间,无论是官刻还是私刻,将宋元书籍照样翻刻,版式风格和款式字体都全面仿宋。嘉靖时期的刻书,大部分都是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字体,行格疏朗、左右双边,颇具宋版遗韵。嘉靖以后,刻书风格略有改变,但还是仿照宋代字体,壁画横平竖直撇捺直挺,字形方正,起笔和顿笔有明显棱角,方块字真正的形成了。和宋版字体相比,只能说是相似,失去了神韵,但极为工整。

明晚期的刻本字体字形变长,横轻直重更显呆板。嘉靖、万历年间刻书字体越来越规范化,形成了与普通书写不同的专用刻书字体。后世专门用于印刷的宋体字在此时已经定型。

将明代成型的字体称之为“宋体”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在于明代推崇古本的收藏风。由于战乱频繁,明代的宋版书已经是最接近唐代写本和雕版的书籍,在文物价值的附加值印象下,制作精良的宋版书不仅在技术上受到刻书人的认可,还受到了藏书家们的认可。所以明代将这种印刷体称之为宋体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清刻本与明刻本风格基本一致,一方面说明清代刻本继承了明代印刷技术,同时也是对这种印刷字体的肯定。到了现代,根据字体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主要用于书刊或者报纸的正文。电脑软件中显示的宋体,一般来说全名为“中易宋体”,是众多不同名称宋体中的一种,不管哪一种宋体,本质上来说,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竖画粗横画细、横画末端有三角形凸起的共同特征。如果仔细去看书籍或者报纸上的宋体,可以发现,不同的出版时间,不同的出版商,字体有可能并不完全一样。

左图:明万历间刻本(刘宋)求那跋陀罗 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四卷 中国嘉德2020 年秋季拍卖会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专场 成交价:RMB 218,500

右图: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活字本 董其昌 撰 画禅室随笔 四卷 中国嘉德2020 年秋季拍卖会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专场 成交价:RMB 51,750

“宋体字”的功能和价值

宋体之所以能够在多种字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代印刷大多使用的统一字体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易于雕刻,木质的印版在印量过大时会出现缺损的情况,再好的木材经过再仔细的保养,也难免会出现顺着木纹部分笔画掉落或者缺失的情况。名家的字体在刻字时难度较高,要想保留名家字体的韵味,笔画的粗细变化,每个转角的变化都需要非常细致的雕刻,雕刻难度不仅较高,笔画的弯曲游走往往会留下许多细微刀伤,成为印版损坏的隐患。由于宋体的笔画和布局便于走刀,这种规整性使得刻工容易上手,同时雕刻速度有所提高。

其次便于印刷,汉字在书写时,由于竖画少、横画多,从间架结构的合理布局上来说,也会将竖笔画写的较粗、横笔画写的较细,工匠们在刻版时考虑到延长印版的寿命,将竖画有意识的雕刻地较为粗壮。加上明万历年后,因书坊逐利,使用黑煤粉代替墨汁印书,笔画粗壮的宋体字更加容易着墨,但如果将竖画和横画同时加粗,笔画间的间隔太少,印刷时容易形成黑墨团,字迹不清。如果笔画过细,会导致印版损坏率较高,寿命较短。

最后利于阅读,宋版书有肥体和瘦体两种字体风格,肥体使得版面密密麻麻不利于阅读;瘦体虽然阅读起来比较方便,但印版易于损坏。宋体竖笔加粗,横画变细,综合地解决了笔画间隔、字与栏线间隔、印版寿命以及由于笔画宽度不同导致的着墨不均匀的一系列印刷工艺的问题。字形方正的宋体字,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宋体非常巧妙地、合理地把中国书法楷书的本质特征用刻刀及传统印刷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电子书逐渐占领了纸质书的市场,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字体和字号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目前阅读的常用字号,对于传统的刻工来说是无法想象的,电子书中的字体大多都省去了宋体笔画的粗细变化和末端的凸起,更加简化的字体便于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更小型的移动终端阅读,但大部分正式文档使用的依然是宋体。

猜你喜欢
宋体刻本字体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
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
武汉导通集邮收藏品公司-外国纸币售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