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韩金妍 胡峰光
单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够衡量体育教师对教材和课程的驾驭能力,能够集中体现体育教师的关键能力。大单元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和小单元,是可以贯穿学期、学年、水平或学段的,是从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教材完整的贯通过程。运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发现教材之间、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教学编排内容,把体育课堂教学引入深度学习,可以说大单元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单元教学的升级和再构,其对于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重构微观高质量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大单元教学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和困惑,从理解和实操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1.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构建学练赛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指出了新时代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指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方向。学校体育“教会、勤練、常赛”理念是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具体抓手和推进路径,而要教师“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并享受“学会”的乐趣;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在“勤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挑战课课赛、小赛季、运动教育模式大赛季等,让学生在“常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则需要大单元教学进行“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解决教学内容排列“低级重复”、教学过程“单一断裂”、教学效果“无趣低效”等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学练赛相互补充”的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2.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和形成,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明确要求,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好运动技能,就需要通过大单元教学保证学生有一个长期连续和深入系统的技战术学习过程,也就是保证学生所学的运动项目有充裕的学习、改进、提高与运用的时间,保证学生对某项运动项目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熟练到精通,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和身体娱乐的需求。
3.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提升体育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深度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素养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建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的自主学习者,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深度学习主张以学习单元落实核心素养,统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诸要素[2]。
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技能与学练方法、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获得良好体验,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同时,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可以推动体育教师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体育学习方式,使其在学生学习主动性、投入度和参与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上下功夫,在注重学情调研分析、学生学习方式、主题活动设计、诊断评价设计上下功夫,从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感受体育学科特有的价值,迁移对体育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体育教师实现从学科教学到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科育人转变。
二、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类型
大单元是对学习内容再整合、再重组和再开发,是具有引领性学习主题、目标、任务、活动、评价、环境等要素的结构化统筹规划和通盘设计。基于中小学单元教学实践,大单元从教学内容集合、多维育人样态和教学实施形态来看,有着多种类型。
1.从教学内容集合来看
单元作为适用于“分析—综合— 联系—系统—方法”教学方程的一组教材,多数体育教师是以某个运动项目或达标考试项目或某个项目核心技术组合为主体进行设计,注重教材内容的组合和再设计,注重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相配套的教学内容“集合”或“模板”。如篮球、足球、中长跑、太极拳、跳绳等项目大单元,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足球运球与控球组合技术、防身术基本技法与步法等核心技术组合大单元,以发展学生敏感期素质为主、强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强化中考体育的身体素质等体能单元,指向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安全运动与安全避险等健康教育知识单元等。
2.从多维育人样态来看
核心素养导向下,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大单元教学基于学生运动基础和身体发展现状,指向挑战性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螺旋递进、进阶连环地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涵盖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评判的设计,注重素养进阶的学习活动表现,关注迁移应用和学习活动表现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人格健全的体育大单元教学,如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的“认知—技能—品德”多维目标大单元,以运动教育模式赛季发展所有学生核心技能和团队合作的篮球大单元,发展学生有氧能力为主的中长跑大单元,“开发兴趣—培养乐趣—锻炼情趣”关注学生情意态度的中长跑大单元,融合队列练习、《标准》测试项目练习、运动会项目练习、体育节等多元内容组合的综合活动大单元,还有与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生物、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学科或课程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等。
3.从教学实施形态来看
单元教学需要建立系统、完整、递进、有效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大单元教学可以是一个相对较长而集中、对一个项目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连续教学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相对较长而穿插或嵌入的非连续教学单元,具有连续、间歇、交替、不规则等特点。如小学三年级第1学期连续18个课时的小篮球组合技术大单元,小学三年级1个学期或1个学年的连续篮球大单元,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学期连续18个课时的螺旋进阶篮球大单元,高中篮球选项学生连续选修10个模块的篮球大单元,把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嵌入运动技能学习中的非连续、不规则健康教育主题大单元,中考体育前体育课内外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能强化间歇大单元,体现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项目特点的准备活动大单元课堂等。
三、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规模
笔者在面向2020年“国培计划”初中体育教研员的调研中发现,仅有12.2%的体育教研员平时设计或指导单元教学的课时超过18个课时,绝大多数的课时数在12个以下。大单元是突破常规单元和小单元的教学单元,从课时上需要突破传统单元设计的局限,若对单元规模要求是至少9 个课时以上,那对大单元规模要求则至少是18个课时以上。如可以是小学三年级18个课时的跑的大单元,可以是小学三年级短跑+跳远+投掷实心球小单元组合而成的18个课时的大单元,可以是小学三年级连续36个课时或三至六年级每个学期18个课时共144课时的篮球大单元,还可以是高中篮球选项教学10个模块、180个课时的篮球大单元等。可见,大单元的“大”是相对的,可以是若干小单元的组合再构,也可以是若干单元或模块的螺旋递进和相互连环,以加强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体化”“专项化”的体育课程设计,“体育选项”“体育走班”的体育教学形式,链接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体能锻炼,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行为的健康知识原理体系化建设,联动达标升学考试的持续性评价,学生运动技能、体能、体育知识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等,都说明大单元教学是有必要的。
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学生“四位一体”整体发展目标、构建高质量体育课堂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也是新时代“双减”工作中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后续有待研究者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学理研究,有待实施者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重构实现各水平贯通的高质量体育课堂教学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18-09-10.
[2]刘月霞.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J].中小学管理.202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