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引领
(一)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三)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四)2020年2月20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正式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20年工作方案》。
(五)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二、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8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2020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多达586家,比去年增加了92家。榜单上中国今年新增38家“新面孔”,共有227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北京是“全球独角兽第一城”,共计93家独角兽企业,远超全球其他城市。
从独角兽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来看,北京有93家,远超旧金山的68家,其后依次是上海和纽约;从区域统计来看,硅谷地区有122家独角兽企业,约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21%,居全球首位。
(二)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速度快
截至2019年年底,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有11家,估值超过50亿美元的有19家,估值超40亿美元的达到25家。
从2010年开始,北京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不断加快增长,截至2020年,北京共有93家独角兽企业。
(三)北京独角兽企业行业跨度广
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北京的93家独角兽公司里,大数据行业占3家,传媒和娱乐行业占5家,电子商务行业占16家,共享经济行业占9家,機器人行业占1家,健康科技行业占8家,教育科技行业占6家,金融科技行业占5家,企业服务行业占2家,区块链行业占1家,人工智能行业占13家,软件服务行业占5家,社交媒体行业占4家,生物科技行业占2家,数字科技行业占1家,网络安全行业占1家,物流行业占4家,消费品行业占1家,新零售行业占2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占2家,游戏行业占1家,云计算行业占1家。
(四)北京独角兽企业市场估值高
站在全国的层面看,北京市独角兽企业累计估值达26490亿元,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43.3%以上。如此高的总估值主要得益于滴滴出行、字节跳动等超级独角兽企业。
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前10名总估值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28%。这前10名独角兽企业全部来自美国或中国。其中6家来自中国,分别是蚂蚁金服、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陆金所、快手和菜鸟网络。这6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的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快手均来自北京,它们的总估值占全球独角兽企业前10名总估值的33.7%以上。
据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字节跳动以5600亿估值成为北京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其估值较上年上升了600亿元。滴滴出行紧随其后,估值为3700亿元。快手位居第三,估值为1950亿元。京东数科、贝壳排名第4和第5,估值分别为1300亿元和1000亿元。京东物流、车好多、京东健康、美菜网、商汤科技、猿辅导估值均超过500亿元。
北京市海淀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全市独角兽企业中位列第一,总估值达到2709亿美元,远高于位居第二的朝阳区。而大兴区、通州区和顺义区各自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虽然还不足10家,但总估值也超过百亿美元。
(五)北京独角兽企业融资速度最快
北京中关村早已是中国的硅谷。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北京每月约有1.77万家企业注册。北京汇聚了全国80%的风险投资人,30%的股权投资机构,在投资机构扎堆的情况下,一个项目见投资机构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这是前所未见的,其投融资效率甚至高于硅谷。北京独角兽企业融资速度能够短时间内提升,离不开北京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包容的金融政策。
以AI行业独角兽企业为例,根据创投数据库IT桔子统计,截止到2020年6月底,北京企业募集资金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仅2020年上半年,北京AI产业融资总额就超过470亿元,同比增长95%,融资事项75项。
北京93家独角兽企业目前的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战略投资、D轮,占比分别为29.5 %(28家)和17.9%(17家),融资轮次在D轮之前的企业占比为36.80%。
目前全国所有独角兽企业的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战略投资、C轮、D轮。可以看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投融资轮次略领先于全国总体情况,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相对成熟与稳健。
从北京内部的投资机构和独角兽企业分布情况看,北京的投资机构和被投资的独角兽企业大多分布在北京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并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朝阳CBD、海淀上地和海淀中关村,并且这三个区域之间存在着较为频繁的投资互动。
2020年8月,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意见》,围绕两个“环境”,两个“服務”,一项“基础”,从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质量提升、政务服务、法制保障五个方面提出28项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改革方向和重点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北京市近年来创造了多项全国“率先”,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三)配要素
北京市坚持把资源要素配备齐全,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成长土壤。北京集聚了全国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人才、经费以及尖端科研资源,创新氛围浓厚,创业文化开放包容,众多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为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9月,北京是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最为聚集的城市之一,拥有全国一半的两院院士,一半的顶尖学科,以及三分之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2所,北京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有8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4家,占全国批准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的25.26%。
多年来,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始终领跑全国。一批由在京院所、高校或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带动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和产业化,在促进首都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北京市政府根据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规律,制定了种子企业遴选、孵化、加速、落地等比较顺畅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政策,营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
(四)强布局
北京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时,对强化空间生态布局,抓好“三城一区”的建设做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让北京独角兽企业形成高度聚集效应。
北京在中关村科学城系统布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提高了自身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集聚能力,强化了城市创新形象,有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通过以中关村科学城为首的“三城一区”强化空间生态布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强度集聚,使这些创新主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鉴于中关村核心区趋于饱和,产业外溢已成必然,海淀区以“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发展思路,以北清路前沿科技创新发展轴为中心,重点发展海淀北部,成为区域新兴城市形态建设推进的重中之重。
2019年,北京独角兽企业中有74家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占比为92.5%。奇安信、商汤科技、每日优鲜等独角兽企业扎堆中关村园区之中,与其对高成长企业的关注和培育密不可分。作为最早关注高成长企业培育的地区,中关村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搭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十百千工程”、“金种子”培育计划等,使中关村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沃土。
(五)促协同
北京积极搭建平台,为在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自2009年至2014年9月,北京共引导615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价值186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辐射范围从首都地区向全国拓展。
搭建政、产、学、研、用跨界合作平台,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14年9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北京科委”)共推动构建了北京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创新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等150余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联盟。其中,科技部试点联盟63家,占全国试点联盟的42%,数量居全国首位。
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与转化平台,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意见》(京科发〔2013〕234号),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机构,支持孵化机构品牌和服务输出,培育和推广新型孵化服务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科技孵化机构突破500家,累计孵化企业2.3万家,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和孵化服务新兴业态。联想之星、车库咖啡、36氪等17家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体系,支持在核心区打造“一城三街”,即建设软件城、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
搭建中关村创新工作平台,完善跨层级、跨部门、央地合作联动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障碍,推动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搭建战略研究平台,借助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和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整合并发挥“战略咨询机构”作用,为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
(六)搭场景
通过开放应用场景,不仅可以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而且能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孵化平台。
2019年,北京市科委发布了首批10项应用场景清单,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改善等领域,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其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应用机会。
2020年7月30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进行解读,并在2019年发布的首批10项应用场景以及20项央企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向社会发布第二批3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额52.9亿元。新场景行动方案明确了“十百千”发展目标,即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模式向网络化生态化转变。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技术逐步成熟,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正在或者即将进入成熟期,应用场景建设将为北京塑造更多先发优势。
(七)树典型
北京市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开展民营企业百强调研发布工作,引导民营企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10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工商联发布了2020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同时发布的还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百强、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以及2020年新增加的民营企业中小百强榜单。
在2020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百度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贝壳控股有限公司。
在科技创新百强企业中,互联网相关产业的链条化特征明显,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互联网零售三个环节互为依托、相互促进。2019年,京东、小米、爱奇艺等领军企业实现了10%以上的营收增长,带动了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新经济增加值已占到GDP的36.1%,成为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独角兽企业由于自身高速发展的特点,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高度紧密,目前从世界到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出现新的变化。202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风险投资(CVC)投资频次和投资金额双双下降,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6.95%和34.57%。受疫情影响,多数CVC机构选择保持观望,谨慎出手;头部CVC机构,如腾讯投资、小米集团等,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在疫情影响下反而扩大投资规模,其投资频次和投资金额同比均有所上升。
“春江水暖鸭先知”,北京作为“独角兽之都”要提前预判和规划,引导独角兽企業自主创新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引导独角兽企业根据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定位要求,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勃兴的战略机遇期,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主攻方向,聚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研究谋划,形成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同时,企业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不断突破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主动布局,探索更多科技前沿领域
独角兽企业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产业和技术战略性升级,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促进更多优势领域发展壮大,持续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独角兽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等系列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科技产业变革机遇。按照“科技支撑、重点突破、统筹布局、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技术驱动和应用带动为两大核心抓手,强化自主创新,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市场,着力提升战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独角兽企业应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在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纳米能源、应用数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以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方向;重视“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支持创新,政企通力合作激发创新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独角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市场创新方面。技术创新性独角兽企业应高度重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巩固技术高地与护城河。平台与市场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应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跨界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形成并巩固差异化优势。
创新是资金、技术与人才密集型活动。在容易获得研发资金的高收入经济体中,创新更易推进。独角兽企业要想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创新研发投入上下大功夫,争取在专利数、研发投入上有新突破。
政府要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人才引进举措,重点解决企业所需高层次人才落户及子女上学难题,吸引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向北京市集聚。
五、关于促进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独角兽企业聚集的国家往往是经济增长潜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独角兽企业频繁出现的区域,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独角兽企业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一国和地区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目前,各国都加大了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力图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扶持来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此,发展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结推广有效经验,进一步夯实优化独角兽培育生态
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水平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也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生态的发育水平。
要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现象背后的成因、规律、经验和问题,要把以中关村创新生态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孵化加速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完善和推广,在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共享这一宝贵经验和成功模式。
总结北京独角兽企业培育经验,要改变企业过去“单打独斗搞创新”的传统思维,从点状思维、线性思维发展到非线性思维,继而发展到生态链思维;要完善政策供给体系,推进产学研、资本、政府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共性研究与关键技术转化的平台,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把原来分离的创新研发主体结合起来,解决创新研发主体分离、分散、分割的问题。
总结北京独角兽企业培育经验,要解决“创新能力从哪里来”的问题。独角兽企业中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交叉融合性。一个单独的企业,很难拥有全部的技术储备,独自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进行创新。这将使得高科技企业需要加强自身与外部主体的合作交流,要构建包含自身的创新生态系统,更要综合利用大环境、大区域、大產业中系统整体的技术基础与研发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
北京关于独角兽企业的培育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政府部门监管和服务平衡的问题。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管方式和标准规范,依法保护创新,同时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严禁企业或个人以创新的名义实施违法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建立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数据库,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及时掌握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动态,以为其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政府要牵头成立或鼓励成立专门的独角兽企业服务机构,如“独角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独角兽企业大学”“独角兽企业医院”等,每年体检,排查独角兽企业的各类风险,出台“治疗”方案,防治独角兽企业病、瞪羚企业病、大象企业病。
(二)积极布局,引导、培育出更多独角兽企业
扶持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要突出体现在对独角兽企业的服务工作上。北京市政府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对企业政策、环境、市场供给、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工作,对现有营商环境生态系统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围绕独角兽企业孕育、萌生、发展所需,大力促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颠覆性创新技术、国内外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在北京市集聚,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创新载体、拓宽创业空间、培养和引入创业人才,加强政策扶持和舆论引导,使首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孵化基地。
要善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培育出更多健康独角兽企业。并非所有高科技初创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都能成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受技术水平、市场规模、企业团队和竞争对手(大企业围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科技型初创企业未能在最后的博弈中突围,实现自身转型和升级。如果不经筛选,盲目对所有科创型企业进行政策支持,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事倍功半。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者詹妮弗·范(JENNIFER S.FAN)提出,要加强对独角兽企业的监管,减轻独角兽企业的风险而又不限制其创新,向投资者、员工与公众披露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助其决定是否选择“骑乘独角兽”。
政府要引导构建潜在和准独角兽企业的遴选发现机制。隐形独角兽企业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优秀代表,是最具成长潜力的企业群体。大部分隐形独角兽企业,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而且拥有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特征决定了隐形独角兽企业是未来最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甚至超越现有独角兽企业的群体。然而,由于隐形独角兽企业现阶段的估值没有达到10亿美元,品牌影响力较小,尚处在“隐形”阶段,因此不容易被世人所知。
政府应支持相关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以企业成立年限、私募融资与估值、近三年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速等为主要指标,结合技术平台、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等创新能力指标,制定北京市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遴选发现评价标准体系,采取企业自荐、投资机构推荐等方式,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并加以精准扶持。
(三)为发展中的独角兽企业做好全面服务保障
1.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支撑
(1)政府要进一步对独角兽企业的提高担保代偿补偿资金使用效率。拓展独角兽企业经营性贷款资金的使用范围,鼓励各区与市级资金池协同配套出资,进一步放大杠杆,提高担保支持力度。政府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发展中的独角兽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政府对担保代偿损失和担保费给予财政补贴,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投贷联动”等个性化金融产品服务。政府对社会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予以补贴和财税奖励、为社会风投机构的投资损失部分兜底、设立投资基金直投等。
(2)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成立小微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及并购投资基金,对优质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债转股扶持,降低其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和经营能力。债权融资方面,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券和其他专项债务工具。股权融资方面,鼓励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募集资金,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中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债券投资基金。
(3)适当加大对独角兽企业并购后相关税收的优惠力度。通过适度扩大对免税并购类型的认定范围、适当减免并购企业资本利得税的方式,降低并购成本,如企业并购后3年内新增长的税收,可用于抵扣并购成本的增加。
(4)推动独角兽企业上市。跟进国家资本市场改革动向,抓住证监会支持创新型企业IPO的有利机遇,密切与证监会、交易所的沟通协调,努力解决影响独角兽企业上市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独角兽企业境内上市步伐;加强对独角兽企业境外上市的辅导培训,为独角兽企业境外上市提供协调服务,协助独角兽企业登陆香港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等境外证券市场,畅通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上市渠道。
2.实施租金补贴政策,着力解决独角兽发展空间问题
为引导独角兽企业扎根首都经营发展,政府应考虑降低独角兽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速产业和人才集聚,对独角兽企业设定梯度递减的补贴标准;探索设立独角兽企业孵化加速器,为潜在独角兽企业提供创业空间和创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独角兽特色产业园,鼓励和支持各区政府按照土地集约利用原则,利用存量产业用房改造作为研发用房,切实解决独角兽企业的办公、生产和发展空间问题。
对独角兽企业的租金补贴方面可从以下几点实施:
(1)对于一些早入驻产业园区的独角兽企业,给予租金梯度补助支持。
(2)在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科技服务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发展的独角兽企业,政府要实行战略性补贴政策。
(3)对年产值和产业估值较高的独角兽企业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鼓励。
3.鼓励参与科研技术创新,加大研发补助奖励
(1)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对上年度纳税300万元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支持,经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按企业对该项目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最高300万元。
(2)支持企业参与重点项目,深度融合科研技术。支持北京科创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技术创新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的企业,按企业上一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5%给予研发投入奖励,且不超过其企业区域内一年度纳税期实际入库税额的5%。
(3)支持企业参与前沿技术科技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独角兽企业大多处于前沿科技领域,注重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应支持独角兽企业积极向有关部门“揭榜”申报、认领重大科研任务,开放科研资源,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混合型国家级科研攻关课题组,聚焦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领域,建立科研领域新型举国体制。
4.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增强创业活力
(1)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全力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前沿研发平台,汇聚诺贝尔科学家、“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等一批顶尖科学家、工程师、科技管理人才,实施科技攻关;深化和拓展“万人计划”、“高创计划”、中关村“高聚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奖励,落实创新型人才享受安居房、子女入学教育等政策,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来北京创业,夯实独角兽企业孕育萌生的人才基础。
(2)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在北京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工程等任务或进行其他重要科技创新的优秀杰出人才,近3年获得股权类现金融资1.5亿元及以上的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创业团队领衔人或核心合伙人,可以为团队成员推荐申请人才引进。
(3)鼓励成功企业人才连续创业。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创业,扩大大型企业的人才溢出效应,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北京市上市公司数量众多的有利条件优势,鼓励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人员二次创业,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
(4)发挥大型平台企业作用。重视平台型企业衍生孵化独角兽企业的优势作用,深化与现有大型平台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外地平台型企业的引入;鼓励和支持潜在和准独角兽企业与平台型企业的业务对接,支持平台型企业通过业务拆分、对外投资等方式孕育孵化独角兽企业。
5.支持创新应用场景转化
优先将扶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优先尝试创新产品和服务、新增销售额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扶持企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等。
要鼓励企业独立或牵头组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围绕智慧医养、数字文娱、在线教育等领域,开展场景实测,验证商业模型,评估市场前景。对承担“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根据股权融资、市场订单、营收规模等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的15%、最高200万元资助。
从政府应用示范、向企业提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实验场、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扶持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和责任保险等新业务、给予企业拓展奖励、鼓励企业全球配置资源、零部件全程保税、鼓励产业链配套协作等各个方面,制定了市场拓展政策。
6.创业孵化支持
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独角兽园区孵化链条建设的举措,支持以PPP模式建设独角兽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对培育独角兽企业族的各类载体平台给予现金补贴。通过业务整合、支持团队创业等方式裂变新公司,培育独角兽种子企业。
7.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生态系统
(1)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好地方立法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缩短侵权处理周期,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格局,保护独角兽企业合法利益,促进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
(2)加大对知识产权转化的支持。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综合实力,加快知识产权产出,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支持上仅仅考虑了“保护”,而北京应该提供对企业知识产权转化方面的支持,引导社会投资主体按市场化原则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股权投资深度融合,将知识产权视作知识资产,在交易、转化上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四)大力推动硬科技类创新企业发展,构建产业新高地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完成了对前三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吸收、应用、再创新,但我国科技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仍面临多个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存在一些“顶天不够、立地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硬科技”企业发展:一方面,看企业是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否拥有或正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看“硬科技企业”有没有,科学研究支撑、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核心技术。
布局新经济,抢占制高点。依托首都全国科创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实“互联网+”计划、推进“数字北京”建设,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创新型独角兽;坚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机器人、3D打印、新型显示、精准医疗、新能源汽车、工程装备等领域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石墨烯、微纳米、机器人、5G移动通信、金融科技、VR/AR等领域出台专项支持计划,推动“黑科技”“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发展成长。
强化独角兽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高举高新技术产业旗帜,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培养壮大技术创新型企业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立足产业前沿,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所研发合作,在北京设立国家和省市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在欧美国家等创新资源密集地区,规划建设海外创新中心,构建国际协同平台;加强对研发投入的补贴,维持企业技术高地,对于核心领域卡脖子的技术,政府要举所有力量,主导联合科研院所与机构同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切实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方针,形成新技术新产品“销售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格局,补齐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