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自立自强绽放强大伟力

2021-04-25 13:04
科技智囊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科技发展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刚刚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迎来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下,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14亿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直接关系世界经济社会力量的变化,决定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强、奋起直追的历史。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的科技体系,“两弹一星”等大国重器彪炳史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我国部分科技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港珠澳大桥架起“中国跨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出“中国高度”、京张高铁跑出“中国速度”,一系列大国工程横空出世。“神舟”飞天、“北斗”联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天、“九章”演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力引擎。

成就举世公认,但更难走、更辉煌的道路还在后面。一是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三是高端人才和團队相对不足,拔尖人才储备需要加强;四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资源围绕重大任务统筹配置不够,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科技评价激励机制亟须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坚忍不拔,中国科技界众志成城。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迈出新的一大步!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国之利器”, 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万水千山,道不远人。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没有出路。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这四类技术创新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支撑,既与当代科技发展高度契合,又全面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需求。我们要紧紧围绕这四类技术创新,打基础、补短板,强能力、抢先机,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不断增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关键在人,关键在一代又一代奋发有为的科技工作者。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智慧奔涌的良好局面。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既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所在。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格局重塑、优势再造,比拼的是中国科技界的眼光、能力与智慧,考验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信心、韧劲与追求。

严寒将尽,星河长明。让我们踏上新征程,绽放出科技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现代化科技发展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科技在线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创新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