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卖蔬菜

2021-04-25 17:55宋世锋
新传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卡尔加里种菜西红柿

一位北大小伙到加拿大转行当菜农,把中国先进的蔬菜大棚搬到了加拿大,种出了当地很难吃到的味道好、营养价值又高的蔬菜。他说:“作为华人,在加拿大建蔬菜大棚,只有背靠中国这种强大的供应能力,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

一位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小伙,到加拿大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后因石油产业不景气,他另辟蹊径转行成菜农,把中国先进的蔬菜大棚搬到了加拿大,没想到成为了“网红”。

这位小伙名叫董健毅,网名“董菜菜”,他在加拿大建的蔬菜大棚使用了中国技术,种出了加拿大本地很难吃到的味道好、营养价值又高的蔬菜。他说:“我的蔬菜许多都是卖给本地华人的,许多人说味道好,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我也为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强大感到骄傲。”

从石油行业转行种菜

董健毅是河北唐山人,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2014年底,董健毅和妻子来到加拿大的卡尔加里,本想继续进石油公司工作。没想到,他们正赶上当地的石油行业不景气。于是董健毅决定转行干点儿别的事。

转行并不简单,查询了许多资料后,董健毅了解到,卡尔加里都是黑土地,是A级土壤,是全世界最好的土壤之一,具有搞农业的一个最大优势。经过一番准备,董健毅决定在当地种菜。

虽然卡尔加里的土壤很适合种菜,但从气候来说,种植蔬菜有很大挑战。董健毅说:“卡尔加里的冬天特别长,有时候9月中旬就开始下大雪,一直到来年4月初才化雪。5月下旬还可能有霜冻,8月底又开始上霜了,无霜期大概只有100天左右。即使100天的窗口期能种菜,挑战也特别大。”

董健毅说,因为气候的原因,以前这里没什么人种菜,当地吃的蔬菜主要靠从加拿大其他地区和美国、墨西哥进口,“种菜这种事不好做,但我觉得肯定有市场,我就想试试,于是走上了这条路”。

学习中国蔬菜大棚技术

加拿大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很多超大规模的蔬菜大棚,不过他们的技术和中国的蔬菜大棚差别非常大,一般采用荷兰的温室大棚技术。董健毅说:“荷兰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疯长,每一棵的产量都是我国的3到4倍,但是这种技术种出来的蔬菜口感不好。”他认为这是工业化、工厂化的思路,大家只看重产量,不看重品质,种出来的蔬菜缺乏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着手建大棚之前,董健毅特意回国考察寿光和东北的蔬菜产区。他看到蔬菜大棚在中国遍地开花,就想把中国的先进大棚技术搬到加拿大。

2018年6月,董健毅夫妇正式开垦农场,成为第一位在加拿大建中国式蔬菜大棚的人。

董健毅的大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棚原理。大棚双层保暖,晚上用棉被保温,仅仅棉被重量就达到3吨。董健毅说:“大棚的所有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包括钢管和保温棉被,因为在加拿大买不到这些材料。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够生产出这么好的专业材料,这也是让我感到特别骄傲的地方。作为华人,在加拿大建蔬菜大棚,只有背靠中国这种强大的供应能力,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

在国内受的基础教育也给董健毅带来很大帮助,“我建大棚用到的不少技术都是自己发明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功底非常扎实,对于农场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我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得很透了。我有的时候需要自己做一个工具,这里面涉及的原理很容易就明白了,然后结合加拿大的具体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包括种菜,过去学的一些生物知识马上就用上了。”

让外国人尝到“天然味道”

2019年夏天,董健毅的第一个大棚终于建成了。

种菜的时候不懂技术,他就到处学习,比如问中国的朋友、在网上查资料等。“好在国内的自媒体很多,尤其是三农类自媒体。我就跟着学习,再加上自己摸索。经过两三年时间,目前对种菜已经找到门道了。”董健毅说。

董健毅用有机方法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种的西红柿等蔬菜都是口感很好的,供不应求。他说:“当地人在超市买的西红柿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尝到我的西红柿,才知道还有这样的味道。”

看到这种情况,董健毅感触很深,“现在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很多孩子没有吃到过天然味道的西红柿,在这一代人心里,西红柿没啥味道。农业产业出现工业化和工厂化之后,世界被改变了,我觉得农业这样发展的方向是错的”。

中国蔬菜大棚打出名气

中国式蔬菜大棚的名气慢慢打出来了,很多外国人也来参观学习。一位当地农业专家说,在董健毅的大棚里看到最新的蔬菜种植科技,意识到加拿大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了。

董健毅并不保守,打算提供技术输出。董健毅告诉当地人,中国有上百万个这样的大棚,都是小农户在经营。所以中国人吃的蔬菜主要都是本地出产的,即便南菜北运或者北菜南运,都是距离比较近的,不像加拿大,要从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进口。所以中国人在吃蔬菜方面比加拿大人要幸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发展模式不一样。其实不止蔬菜,包括粮食领域也是这样。加拿大地广人稀,规模达几万英亩的大农户越来越多,小农户被吞并,年轻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

“如果我的大棚能推广开,对小农户和家庭种植者也是比较方便的,不需要荷兰大棚那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对他们肯定是有很大好处的。同时中国的技术和产品也增加了销路,可以互利共贏。”

现在董健毅夫妻俩成了当地“网红”,他被人称为“董菜菜”,妻子成了“王果果”。一位华人是他们的客户,最近才知道大棚是董健毅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惊呼太了不起了。另一位华人说:“高材生+动手能力+毅力耐力,做啥不成功呢?中国年轻人不是一般厉害!”一位外国人表示:“我敬佩你的勇气和决心,这是中国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原因。”

董健毅说:“虽然一路走来吃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苦,不过是有成就感的,能够推动我把这个事情干下去,觉得会越干越精彩。”

(《扬子晚报》 宋世锋/文)

猜你喜欢
卡尔加里种菜西红柿
种菜
飞鹰艾迪
西红柿熟了
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卡尔加里
自种菜,更安全?
加大学称 遭中国“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