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哥
我本人是一名潜水教练,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有人喜欢极限运动?
首先,都是什么人在从事极限运动?
我作为潜水教练从业时间长了,就会有一个普遍的认知:与职业运动员只擅长一个项目不同,喜欢极限运动的人——潜水、滑雪、滑板,乃至于攀岩、速降等运动的人群,会有大范围的重复。换句话说:玩极限运动的,差不多都是同一拨人。不同的是,这群人里面有的同时喜欢多项极限运动,有的人专攻一两项。
其实这很好解释:任何一项被称为“极限”的运动项目,肯定都会具备常人无法认知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训练和购买装备。以潜水教练为例,一个普通人如果想取得潜水教练资格,至少要参加半年以上的训练并购买相应装备,这些投入即使按照最低端的配置,也至少要投入超过10万人民币的费用。因此从事极限运动的人,大部分收入优渥且稳定。
同样,不同的极限运动带给人的挑战不一样,对大部分人,“上天”和“下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成就,所以运动圈喜欢把潜水称为“蓝毒”,把滑雪称为“白毒”,意思是这两项运动都会给人挑战,让人上瘾,欲罢不能。
这些必需的投入,成了极限运动的“准入标杆”,无法支持这样投入的人是没有办法入行的。而经历过这些的人,通常会更加懂得生命价值。
第二,从事极限运动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与大部分人对极限运动从业者的“勇敢、粗犷”印象不同,真正从事极限运动的人反而都是谨慎且细致的。
初学潜水的时候,我问一个教练:“是不是每次下水之前都必须要做十几个步骤的装备检查?”
教练回答我:“当然要做,不做的话我早就死了!”
极限运动中遇到风险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从业者都会认真学习和分析可能遇到的每一项风险,粗心和鲁莽的人甚至做不到能犯下致命错误的程度就会发现自己不合适,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无不心存敬畏,谨慎自持。
同样以潜水为例,每次潜水都需要计划、分组、调研、介绍、制定规则等步骤,在下水之前还需要进行十项以上的装备检查,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
“极限”两个字也代表了运动的级别,能够从事极限运动的,本身已经是芸芸众生中的少数派,在这样的少数派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挑战里,“我能做到”有时候比“拿到第一”更加重要。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极限运动不仅仅是对技术和危险的挑战,也是对生命极限和个人能力的一项挑战。
在完成一次极限运动以后,不仅有运动后的愉悦感,更有达到目标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对自然的挑战,也有战胜自己的满足。
同时,战胜自然和挑战自己,都会有很多感悟。我遇到过一个缺乏信心的學生,在下潜到18米以后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没有什么比知道“我真的能行”更好的奖励。
而且,只要不断地继续,自己的纪录会不断被刷新,信心也会不断建立,直到牢不可破,这样的进取过程不就是每个人都想追寻的“心灵力量”吗?
第三个,极限运动真的危险吗?
如果给一个没受过训练的普通人穿上潜水装备,直接让他去潜水,这无疑是很危险的,所以世界潜水组织规定,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带没受过训练的人潜水。同样的,任何极限运动都会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评定,达不到等级的人都会被拒绝。
大部分人眼中的“危险”,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到的危险。我的一个朋友在考驾照之前左思右想,他总是觉得驾驶一大块金属在车辆繁多的公路上高速行驶,危险系数实在太大了!然而拿到驾照以后,他迅速地成长为了一名老司机,而且连续三年都没有过任何违章——他之前对“危险”的担心已经不攻自破了。
国际潜水组织有一组数字,作为极限运动的自由潜水,2016年度死亡率是25000分之一;同样是2016年,中国驾驶员因交通事故死亡率是万分之二。
所以,在极限运动上,我们看到的危险是“规则之外”的危险,理论上,“在规则之中”,是没有什么危险的,而“遵守规则”,同样也是极限运动带给我们的一项挑战。
极限运动中,人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每一次运动都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方式,每一次运动都是感受自己能力的方式,每个人都利用规则来规避风险,每个人都使用技巧来证明勇气,也许这就是极限运动的魅力。
极限运动员的想法,或许可以从韩寒电影《后会无期》的台词来体会一二:“旅行者1号,1977年发射,经历了36年,终于冲出了太阳系,进入了外太空的星际空间。他这样孤独地漂流,只为了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缩在一个角落里,连窗外都懒得看,更别说踏出门。”
(摘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