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弋桓,岳云华
(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乐山市市中区平兴乡在几百年前就产出上好的茶叶,是供给清朝朝廷的专用贡茶[1]。叶秋萍研究肥料对茶叶的影响非常大[2]。标准化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3]。鲜茶叶采摘时人机结合发展是必然趋势[4-5],采摘间隔时间讲究,茶叶销售可结合茶文化[6-7]作为销售的卖点之一。可借鉴雅安雨城区的多业态的思路,帮助平兴乡在茶叶的发展上有路可循,让平兴乡成为茶产业借鉴的案例。
乐山位于四川的西南部,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是盆地和丘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乐山市是重点的工业城市,也是重点交通的枢纽和港口城市的大都会区[8]。平兴乡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西南面,海拔419m[9],据中心城区23km。
乐山市市中区平兴乡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辖9个村,58个经济社,人口达8881人(2017年),人均耕地0.066hm2,人均纯收入2720元。平兴乡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优良,因此在清朝时被称为贡茶。为了让产茶业更好的发展,平兴乡和临江镇合并,一起命名为平兴镇。现有劳动力人数为6292人,茶农占比为46%,总耕地面积为510hm2,茶叶种植面积为25.6hm2,占比为5%左右,GDP贡献率为41%左右。
图1 研究区域
2.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平兴乡的初步了解和资料调查,整理出一份关于平兴乡茶叶产业发展的的问卷调查。
2.1.2 理论分析法 从平兴乡茶叶产业的历史和区域概况出发,结合系统数据,分析平兴乡茶叶产业的主要业态。
详见表1。
表1 茶产业业态指标
为了客观了解平兴乡茶叶发展中的问题,查阅资料,大量走访政府农技站、散户、收茶人,面向平兴乡茶农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
3.1.1 茶苗培育技术成熟 茶叶大部分是采用从茶树枝条上剪取插穗和种子有性繁殖的方式,也通过扦插无性繁殖。茶叶无性繁殖技术成熟,由茶农独自完成,这个技术实现良品快速繁育,保持茶叶后代性状不变,是当前茶叶种苗繁殖的基本趋势和方向[10]。茶叶轻基质穴盘扦插工厂化育苗技术,是茶农结合实际摸索出来的育苗技术,个别茶农从夹江天福茶园和峨眉双福的茶园学习育苗技术,可以让茶苗涨势好,茶叶品质优良。此种方式与有性无性繁殖技术相比,可多生长茶叶约4kg/hm2,品质稳定。
表2 种植环境
3.1.2 茶树种植环境适宜 茶树属于亚热带树种,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合在年平均气温15~25℃之间的地区生长,同时年降雨量需达到1000mm。茶树喜好酸性土壤,一般以酸性红壤、红黄壤丘陵、高山为主。生长气温一般为10℃以上,冬季会进入休眠期,气温在15~20℃时生长最快,此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最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时生长速度快,但茶叶质量较差。茶叶新芽在4、5月的时候生长最旺盛,其次是在7~9月。茶树尖端的新梢不采部分会自然生长成为老叶。每年茶叶发2~4轮。
平兴乡的气候宜种植,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平均海拔430m,低山丘陵,日照1178h,无霜期338d,降水1386mm,西北风为主导风。平坝区的土壤大部分都是灰棕色,坡地一般为红棕紫泥,土质为砂壤或者轻壤,呈微酸性,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种植。
目前平兴乡土地使用率不高,当地林地占比47%、荒山占比28%、土地占比25%。平兴乡只有一处承包种植基地约2hm2,其他地方均为散户,有很大一部分荒地,林地开垦难度高,分布胡村、三圣村的散户,每户大概0.1334~0.2668hm2。胡村老茶树每季茶叶产量在50kg以上,老茶树产量并不高。数据显示,2017年胡村的三、四组140户均种茶,累计面积达到66.7hm2。没有完整的茶产业体系,种植茶叶的为散户,劳动成本主要是:茶苗、肥料、农药、人工,茶农会忽略自身劳动力的投入,每户茶农1年纯收入可达到40000元。
3.1.3 茶叶采摘人机混合 “清明茶”茶叶必须在清明节之前采摘,鲜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对口感有影响,茶叶感官评审分析,采摘期延长,茶素和茶多酚上升,而氨基酸和咖啡碱会下降,叶绿素和水浸出物含量波动较大。由此看出清明前后的茶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最高[11]。平兴乡春茶嫩茶由人工进行采摘,夏至过后老叶子用机器进行收割。老叶子被低价卖出,制成“棒棒茶”。新叶生长速度,长势、品种等都对采摘周期有影响。平兴乡水利设施不完善,旱季,茶农使用山上蓄水池的水,或通过沟渠引水,或木桶挑水。园区的通达度不高,汽车通过较困难,自行车和电瓶车较便捷。
图2 土地种植类型面积占比
图3 土地类型面积占比
表3 成本构成
图4 平兴镇劳动力人数
图5 手工制茶流程
3.1.4 茶叶加工技术独特 手工炒茶比机械炒茶更能够比较好的保留茶叶本身的清香和味道。多酚含量比较高,口感上主要体现为醇厚和持久,平兴乡茶叶口味偏向苦香,相比其他绿茶更经久耐泡,是乐山本地人的首选茶。手工制茶,先把铁锅加热到80℃左右,倒入大锅中,用手快速翻炒,茶叶水汽明显减少,倒入竹编盖子,趁着未冷却的高温继续揉捏、翻动,直至温度下降,再次烧至滚烫翻炒,多次重复,直至茶叶水汽全无[14]。乐山市现有茶业初级加工工厂10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只有6家。乐山市茶业品质良莠不齐,缺少龙头企业,出产的茶叶多,但出名的茶种不多。根据对平兴乡茶产业调查,平兴乡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都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局面,大部分都外卖给小的茶叶加工厂,并且损耗偏大,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当地茶种类单一,唯一名优茶“贡茶”还不能规模生产,机械制茶比例偏低,大部分为手工制茶。
3.2.1 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 受雨水、气温、管理等因素影响,春茶产量极不稳定。茶叶采摘价格也会随着时间改变,早春茶70元/kg,“五一”前25元/kg左右。老叶只能卖到3元/kg。平均下来,每户每年收益为4万元,占家庭收益的2/3。每年茶叶收益可达到850万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2.2 生态效益利于保护水土 平兴乡总耕地面积为510hm2。2009年以前,部分靠近居住区的耕地由老人耕种或者种植桉树,桉树生长周期缓慢,收益并不好[12]。下雨时,山坡上的沙土随雨水流失,每年清理沟渠和山坡加固支出近2万元,而2010年开始广泛种植茶树后,有效地缓解了水土流失,也覆盖了荒山,减少了支出。
3.2.3 社会效益帮助解决就业 平兴乡劳动力为9030人,茶农420人,目前,65%的劳动力外出打工,隔代教养的比例较高。现平兴乡春茶采摘每天需要80人左右,人工费为5元/kg,高峰期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茶树的种植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13],更为平兴乡的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
3.3.1 缺乏专业技术 一是育苗技术方面,研究者秦义燕对无性系茶树良种扦插技术的研究中得出“良好的茶树育苗,需要建立母穗园,定期对母穗园进行修剪和施肥并且做好病虫害防治,苗圃地的选择也要根据“上紧下松”的原则来选取”。平兴乡的育苗是农户自家随机选择靠近茶园的荒地,在施肥和修剪上较为粗糙,导致茶树品质不一;二是种植技术方面,平兴乡当地种植茶叶的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科学种植知识理论,很多茶农在培育方面并没有采取科学的措施,同时,培育茶叶并不属于政府扶持项目,乡镇农技站也没有专业研究人员;三是采摘技术方面,采摘茶叶留一叶采摘法、留二叶采摘法、留鱼叶采摘法分为3种,鲜茶叶的标准又分为5个等级,一级最好,芽叶不仅整齐,鲜嫩度也最好,二级次之。平兴乡采摘茶叶存在方法不同、标准不一、鲜叶等级各式各样的情况;四是手工炒茶方面,年轻的一辈不屑于去学习手工制茶,没有意识到手工茶的文化,因此出现了断代的现象。
3.3.2 管理松散、不当 政府管理方面,平兴乡农技站共有2位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顾问,对于每年的茶叶产量和产值记录也不详备,并且平兴乡政府没有出台针对茶叶种植特有的规定方案,致使政府和茶农之间脱节。
3.3.3 产业链短,业态匮乏 一是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脱节。平兴乡的茶农只提供鲜茶叶,供产销三方联系不紧密。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所有散户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种植,导致品质不一。三是业态的缺乏,附加值为零。研究学者张帆[14]提到过,雅安市雨城区在逐步打造茶叶园区的过程中,开始开发茶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增加茶园的观赏性,茶叶加工的参与性,茶叶采摘的乐趣性,可以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茶的制作过程[15]。但平兴乡因散户多、合作社少、缺少政府的引导等,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链。
(1)平兴乡发展期望大,收入可观。平兴乡茶叶种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因此种植潜力巨大,平兴乡平均每户每年鲜茶叶收入约4万元,全乡春茶产值达到410万元,收入可观。
(2)平兴乡茶产业链短,业态缺乏。目前平兴乡仅仅处于茶产业链的农业端,只有培育、种植、贩卖3个基础业态,以散户为主,茶叶品质不一,缺乏统一、标准化,无法打造品牌。
(3)茶叶培育种植缺乏科学理论和指导。平兴乡科技人才短缺,茶民们全靠经验来解决问题,对专业知识的不重视,无法将专业知识得到全面应用。
(4)优劣势表现明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政策、文化、纯手工制作等方面;而劣势则集中在劳动力、科技水平、业态、产业化低、组织化低。可借助乡村旅游和互联网的发展增加销售途径。
平兴乡茶产业业态结构十分缺乏,在业态发展中,需要依靠当地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研究和管理小组,配备专业人才,对茶园进行整体规划,招商引资,集散户成基地,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配置,重点突出茶园、茶苗品种、茶产品、公司或合作社经营4个方面。
扩大规模,整合散户,提高效益。其次,增加品种,应该引进优良品种并进行土质适应性培养。再次,创新生态茶园,合作社应组织茶农学习乐山市茶叶基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减轻农药对茶叶的影响。最后,借鉴乐山市夹江天福茶庄经验,生产茶糕点、茶甜品,增加附加值。乐山市近是四川省唯一的旅游综合试点改革的城市,借助旅游来传播茶文化,增加游客的游览兴趣。修建茶园休息区,可开设游客自主采茶的项目,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手工制茶的乐趣,同时打造出纯手工的标签,提高收入和利润。
以平兴乡的“贡茶”文化为切入点,加强产业间的融合度,打造品牌文化。首先,利用科技打造精准规模化生产。研发优良品种是打造品牌的第一,利用物联网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的认同感。其次,利用大数据了解市场,精准开发茶产品。再次,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有利于品牌宣传和产品的销售。
加大对农技站的建设,包括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校企合作,增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点,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作为实习和工作的培训点,重点培养茶叶工艺师、茶艺师、茶文化表演师等,建立茶叶培训机构,对茶农定期指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