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绿化景观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在道路景观设计环节,合理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充分发挥绿地系统以及道路对雨水的吸纳作用与缓释作用,最终实现雨水自然累积目标、自然渗透目标以及自然净化目标,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平衡。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环节引入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策略,供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化工程;绿色施工理念;海绵城市理论;景观设计
引言:社会经济发展为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环境以及水资源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人类活动愈发频繁,导致国内部分城市出现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速度,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为此,我国专门提出海绵城市理论,通过丰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形式与内容,优化城市整体生态系统,保证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由此可见,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环节引入海绵城市理论,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助力。
1海绵城市理论核心内容分析
首先,在道路景观设计环节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提升水资源储存效果与利用效果。通过科学创建绿化景观,丰富景观设计内容,就可以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并在提高绿化面积的基础上,提升水资源巩固效果,确保城市土地、城市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可以实现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其次,海绵城市理论合理应用可以保证水资源调控效果。通过储水模式与放水模式实现水资源集中式管理,提升水灾抵御能力,同时确保水资源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具体而言,在多雨季节,城市海绵地块可以吸收多余水分,避免雨水渗透效果不佳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在干旱时节,海绵地块可以释放多余雨水,并且完成雨水净化,为城市提供基础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缓解水资源紧张这一问题,助力城市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构建海绵城市具有极高的设计标准,同时涉及到多种部门与多种专业,因此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与各个专业共同完成海绵体系建设任务,并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2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环节引入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策略
2.1科学设计分车绿带
科学设计分车绿带,不仅可以清晰呈现城市绿化景观面貌,为驾驶者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创建海绵绿地,及时收集、缓释路面雨水。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分车绿带设计环节,需要深度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以及降雨情况,科学设计小绿地设施、生态草沟设施以及生物滞留带设施,科学设置绿化植被,确保海绵地带可以有效缓解雨水流速,减少城市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景观设计环节应当始终围绕绿色设计理念与生态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具体而言,分车绿带进水处需要结合道路坡度开展科学设定,采用开口形式或者下凹形式,以此实现雨水精准收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价值与作用。
2.2科学选择海绵植物
科学选择海绵植物开展种植,可以确保绿地海绵的功能稳固发挥。但海绵绿地具备一定的特殊功能,因此植物品种选择也应当与常规种植设计有所区别,不仅需要发挥基础的景观功能,同时应当确保绿化植物可以在特殊环境下发挥特殊功能。结合这一目标,施工单位应当针对海绵设施的治水时间因素、治水深度因素、种植土性质以及种植土厚度、水质复合情况等设施条件开展综合性考量,并且在基础条件的基础上,科学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总体而言,结合绿地海绵理论,海绵绿地应当选择根系较为发达、抗污染能力相对较强且不惧雨水冲刷的绿化植物,同时要求植物具备良好的抗旱性能与抗涝性能[2]。除此之外,应当结合道路景观工程的实际需求,保证植物的美观性、观赏性与功能性,丰富绿化植物品种,保证植物搭配效果,同时提升绿化群体的稳固性,提升道路绿化工程整体收益与综合效益[3]。
2.3科学设置道路绿化带
除分车绿带外,路侧两旁的绿化带也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因此也需要与海绵城市理论有機融合。要求路侧两旁绿化带在满足基础绿化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绿地海绵设施的作用与价值。在周边雨水流进生物支流设施之前,可在绿地当中设置大量的沉淀池设施、植被过滤带设施以及前置塘设施、植草沟设施,对雨水路径开展预处理。除此之外,针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汇水区域,应当科学选择植草沟设施、植被缓冲带设施以及沉淀池设施,对径直雨水开展预防处理,去除其中大量的污染物,并且减缓流速。在分车绿地当中科学设置储水设施,可以确保雨水储存效果,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功能稳定发挥。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环节,合理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显著提升雨水收集效率,形成汇集净水功能与储水功能、雨水停止功能、排水功能于一体的海绵系统,确保自然降水的作用与功能稳固发挥[4]。
2.4科学设计人行道铺装
透水铺装可以借助排水渗透设施或者大空隙结构层实现雨水合理排放,从而有效缓解地表压力,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是海绵城市建设环节当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人行道铺装工程。透水铺装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路面灰尘,而且可以完成雨水收集,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地区热岛效应。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雨水净化效果,雨水可以下渗通过透水铺装以及透水垫层时得到净化。市面上常见的透水铺装材料,主要以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以及疏岩石为主。除此之外,当道路稳定性较差或者强度存在较大风险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设形式;当遇到渗水能力不足时,则可以在透水结构层内部设置排水盲管,以此提升排水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关乎到景观设计领域、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建筑领域、城市交通领域以及园林绿化领域,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协作完成。设计环节应当始终秉承海绵城市理论,确保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与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协同开展,通过科学设计分车绿带、科学选择海绵植物、科学设置道路绿化带、科学设计人行道铺装等方式完成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任务,确保道路景观不仅可以作为交通资源,同时可以作为城市居民交流、观赏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沈阳天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的海绵城市水系统:CN202120880162.4[P]. 2021-11-30.
[2] 张子峰. 探析地铁盾构隧道海底复合地层冷冻法加固施工技术[J]. 建筑与装饰,2021(12):104.
[3] 翁佳烽,梁晓媛,邓开强,等. 不同季节肇庆市PM2.5和O3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6):1306-1317.
[4] 刘德政,夏非. 江苏中部海岸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1,41(5):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