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磊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对于地铁车站公共区来说,按照空气处理范围的不同,可将空调系统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对公共区全部空间范围内的空气进行处理,根据整体空间冷负荷配置空调系统[1];分散式空调系统是对公共区局部空间范围内的空气进行处理,按照局部空间冷负荷配置空调系统。当前,地铁车站公共区通常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通过组合空调机组、回排风机以及吊顶内的风管、风口,进行全范围的通风换气和空调制冷。而公共区属于室外空间与列车车厢过渡区域,乘客在公共区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主要集中在站厅中间区域和站台候车区域,站厅两端区域基本无乘客停留。并且站厅两端区域与出入口通道联通,在活塞风的作用下,冷空气会经出入口通道流出到室外空间,造成能源浪费,因此,如能根据车站公共区的人流集散情况,制定合理的空调方案,针对局部区域进行空调制冷,将会明显降低能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集中式空调系统由设置在两端环控机房内的组合空调机组、回排风机、排烟风机、新风机,设置在设备区及公共区吊顶内的送风管和排风管,以及设置在风管上的电动风阀构成,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
集中式空调系统根据温湿度测点的反馈数据,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干预下,实现不同工况的模式转换。
(1) 空调季:当室外空气焓值大于空调系统回风设计焓值时,采用最小新风空调工况;当室外空气焓值小于等于空调系统回风设计焓值,且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空调系统送风温度时,采用全新风空调工况;(2) 过渡季:当室外空气温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空调系统送风温度时,采用过渡季通风工况;(3) 冬季:当室外空气温度大于车站公共区室内露点温度,且小于等于5℃时,采用冬季小新风工况。
集中式空调系统存在四类问题:一是风管阻力大、送风距离长、冷量损失大,送风管末端覆盖区域的温度达不到设计值;二是风管尺寸大,综合管线布置困难,吊顶安装高度低;三是组合空调机组安装于两端环控机房内,机房面积大,影响土建规模;四是集中式空调系统采用全范围的通风换气或者空调制冷模式,不能对人流密集区域和热负荷较大的区域进行针对性降温[2]。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文提出分散式空调系统,在满足规范和运营要求的前提下,解决公共区末端区域温度不达标、管线布置困难、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地铁车站公共区作为过渡区域,乘客停留时间较短,研究发现,乘客进站时,平均在站厅公共区停留3分钟左右,乘客出站时,平均在站厅公共区停留1.5分钟左右,乘客在站台公共区的停留时间与地铁发车间隔有关,人流集散情况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如图2所示,红色区域为人流密集区域,黄色区域为人流相对密集区域,绿色区域为人流较少区域,白色区域为人流极少区域。经对天津地铁车站公共区温度进行测量,数据显示,公共区的环境温度与人流密集程度正相关,人流密集区域的环境温度要高于设计温度,人流极少区域的环境温度要低于设计温度。究其原因,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只能进行全范围的空调制冷,加上装修风格、吊顶高度和综合管线布置等因素的限制,风口多布置在主管道上,导致近设备端的风口风量大,远设备端的风口风量小,但人流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公共区中间区域,且此区域设备发热量大,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公共区会出现冷热失调的问题[3]。
图2 地铁车站公共区人流分布图
结合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优势,本文提出分散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由设置在两端环控机房内的新风机组、排风机、排烟风机,设置在站厅公共区和站台公共区人流密集区域的岛式空调,设置在设备区及公共区吊顶内的新风管和排风管,以及设置在风管上的电动风阀构成,系统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地铁车站公共区分散式空调系统原理图
分散式空调系统根据温湿度测点的反馈数据,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干预下,实现不同工况的模式转换。
(1) 空调季:采用最小新风工况,开启岛式空调机组对人流密集区域进行空调制冷,开启新风机组向公共区补充人员新风。(2) 过渡季:当室外空气温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空调系统送风温度时,采用过渡季通风工况,关闭岛式空调机组,开启排风机进行排风,开启新风机组补充新风。(3) 冬季:当室外空气温度大于车站公共区室内露点温度,且小于等于5℃时,采用冬季小新风工况,开启新风机组向公共区补充人员新风。
分散式空调系统可以弥补常规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不足,针对公共区人流密集程度和热负荷分布,实现局部范围的定向降温。分散式空调系统是将小型空气处理机组进行集成化处理,去掉非必要的单元,再结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局和装修风格,将集约化处理的岛式空调机组安装在特定区域,利用岛式空调机组自带的送风口和排风口,实现局部空调制冷,节约能源。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风量和冷量根据公共区所有范围内的冷、湿负荷进行计算,包括人员、照明、广告灯箱、售检票机、通信设备等产热量以及人员、围护结构等产湿量,送风管和回排风管的尺寸根据风量及风速确定。
分散式空调系统的岛式空调机组冷量根据公共区中间区域的冷、湿负荷进行计算,由于分散式空调系统针对中间区域进行降温,出入口通道与站厅公共区两端区域基本无温差,活塞风导致的出入口热渗透可以忽略不记,与集中式空调系统相比,岛式空调机组冷量要小约20%,新风机组的风量根据人员所需新风量确定,排风机的风量按照换气次数进行计算,新风管和排风管的尺寸根据风量及风速确定。冷却水系统、冷水机组、冷冻水系统的设备容量要减小15%左右,此外,岛式空调机组可与票亭、楼梯下三角房等区域进行结合布置。
以天津地区标准地下站为例,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的投资对比分析见表1。由此可见,包含土建投资时,分散式空调系统比集中式空调系统节省投资约410.2万元,不包含土建投资时,节省投资约90.2万元。
表1 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投资对比表
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对比分析见表2。由此可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分散式空调系统比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能耗下降明显,其中,小新风模式下,运行能耗降低约29%,全新风模式下,运行能耗降低约27%,通风模式下,运行能耗降低约56%。
表2 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对比表
本文从地铁车站常规集中式空调系统方案入手,指出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地铁车站公共区分散式空调系统,经多方面对比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分散式空调系统可针对公共区人流密集程度和热负荷分布,实现局部范围的定向精准降温,避免能源浪费,还可以解决机房占地面积大、系统输配能耗高、综合管线排布困难等问题,能够有效节约土建规模和设备出投资,减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