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萍 张霞
原发性肝癌(PLC)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指出,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医疗负担[1]。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后仅有轻度临床表现,以至于延误最佳诊断时机,很多患者是在中晚期才可确诊,在身心方面均需承受较大压力。原发肝癌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介入及放化疗等,出院后需要定期复查及延续护理,以促进患者身心恢复[2]。微信公众号随访管理是通过每天定时发送患者日常护理知识、图文信息、最新护理动态、经验分享、病例分析等内容,方便患者随时查看推送信息,并及时反馈回复,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疑问,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2]。因此,本研究以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微信公众号随访管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纳入条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初次行介入治疗[3];预计存活时间超过12个月。排除条件:存在药物依赖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心血管疾病者;伴有肿瘤破裂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仅处于轻度疼痛,可自动缓解者[4];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依据上述条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0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2岁,平均55.40±2.36岁;病程18~23个月,平均21.36±1.04个月。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3岁,平均55.62±2.15岁;病程18~24个月,平均22.04±1.3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家庭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方便沟通,说明复诊复查的具体时间。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信公众号随访管理,详细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创建微信随访管理团队: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网络工程师,由网络工程师负责搭建“晚期原发性肝癌微信随访平台”,开发第三系统,将院内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诊疗记录向本公众平台中导入。
(2)在公众号中纳入理念: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依据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对患者护理需求详细分析,为其制定多维度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到公众号中。
(3)微信平台使用流程:于患者出院前2 d,纳入患者样本,让其关注公众号,由研究者审核资料,衔接个人诊疗记录。
(4)设置公众号服务项目:相关项目包括健康调查功能、咨询互动、健康宣教及预约管理,由本研究小组提供健康宣教菜单下的资料,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持续更新相关内容。患者可在互动咨询菜单下与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进行互动,由医护人员负责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由研究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针对性健康宣教资料,并在健康宣教栏目中录入,经“1对1”的形式解决问题。
(5)预约管理:若患者需要复诊,可经微信平台预约挂号,进行检查,再由患者依据预约时间回院复诊,以微信形式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缩短院内等待时间。
(6)患者互动管理:建立病友支持的互动式管理方案,经微信平台与患者进行交流,由护理小组成员总结容易推广的方案进行传播,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期限为6个月。
(1)SAS、SDS评分: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 郁 自 评 量 表[5](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评分范围在0~100分,SDS评分:重度抑郁:>70分;中度抑郁:61~70分;轻度抑郁:53~60分,无抑郁:<53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评分范围在0~100分,SAS评分:重度焦虑:>85分;中度焦虑:71~85分;轻度焦虑:50~70分,无焦虑:<50分,评分与临床效果呈反比。
(2)营养指标水平:于干预前后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外周血,检测各项营养学指标,相关项目:总蛋白、血红蛋白及清蛋白。
(3)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6](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在0~10分,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1~3分;无疼痛:0分,评分与临床效果呈反比。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干预前,两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及清蛋白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及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护理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g/L)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肝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致病因素通常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每间隔3个月更新1次人体肝脏细胞,但病毒会影响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导致缩短为3个月的更新频率[7-9]。越频繁更新肝脏细胞,越会增加癌变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感染者相比正常人群,可高出15~20倍的罹患肝癌发生率;肝脏器官在饮食方面主要负责酒精代谢,将乙醇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10]。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增加工作负担,从正常情况来讲,每天应摄入>40 g的酒精量,连续5年会有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其中患者在后期阶段有20%~40%的概率会向酒精性肝炎发展,逐步向肝癌或肝硬化发展[11]。
随着不断发展肝癌患者病情,在步入后期阶段时常以介入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术后仅处于较短的住院时间,在加上病情因素的影响,明显减退生理功能,且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因此,在患者出院后仍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12]。近几年,重点护理措施中开始纳入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有研究学者[13]在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实行延续性护理措施,其干预内容包括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一般情况下是在1周1次和2周1次的服务频率。采取延续性护理后,能够帮助患者明显提升生活质量。依据临床护理经验,规范性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相关护理干预包括情绪疏导、饮食指导及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提升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14]。为了加快晚期肝癌患者的恢复速度,实行微信公众号随访管理,针对患者家庭护理阶段的康复和用药,给出合理建议,搭建“晚期原发性肝癌微信随访平台”,开发第三系统,在公众号中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保证预后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15-16]。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SAS、SDS、VAS评分更低,营养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号随访管理,有利于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营养指标,缓解患者疼痛感,使患者以良好情绪面对自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