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2021-04-24 09:06范乐平
黑龙江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上肢神经功能康复

范乐平

三门峡市卢氏县中医院康复科,河南 三门峡 4722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均可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的致残率较高,存活患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比较常见[1]。抑郁情绪不仅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还可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继而影响其康复效果,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2]。

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神经细胞损伤修复速度最快、康复治疗效果最好[3]。作业治疗通过加强训练,提高肢体活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抑制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或丧失而造成的抑郁情绪,以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保障康复治疗黄金期的治疗效果[4]。以往临床对于作业治疗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方面,对情绪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门峡市卢氏县中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6.63±8.99)岁;病灶性质:脑出血14例,脑梗死6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中学7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6.52±9.25)岁;病灶性质: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中学7例,大专及以上9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5];(2)经头颅CT或MRI确诊;(3)首次发病;(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5)年龄45~69岁;(6)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脑卒中病史者;(2)伴有认知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4分者;(3)严重痴呆、失语者;(4)既往有精神疾病者。两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姿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坐、立、转移、行走训练等。训练时间为60 min/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借助磨砂板等作业活动矫形器,将健侧手掌按压患侧手掌,患侧手指外展、上肢伸直,活动肩肘关节;在负重状态下进行作业活动以降低肌肉痉挛,逐步确立各关节分离运动,按照从近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训练,训练方法包括持球、持棒、向前推球、木钉板等动作。采用虚拟康复训练系统中的虚拟环境处方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每个患者设计3~5个虚拟环境处方,每个训练3~5 min。训练手指精细操作,包括搭积木、拼图、旋螺母、旋转套圈、洗脸、刷牙、梳头、进食等项目。训练时间为60 min/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MD评分评价抑郁情绪,采用17项,总分52分,其中>7分可能有抑郁症,>24分为严重抑郁。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UE)评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分数越高,上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满分为56分,≤20分表示平衡功能差,需乘坐轮椅;21~40分表示有一定平衡能力,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好,可独立步行。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价运动功能,满分为15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HAMD评分、BBS评分、RMI评分等计量指标采用(±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8.51±2.14)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P治疗前28.21±3.23 28.18±4.05 0.026 0.490治疗后14.32±4.22 8.51±2.14 5.491 0.000

2.2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观察组整体平衡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FMA-UE评分、RMI评分、M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MA-UE评分、RMI评分、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40.12±11.47)分、RMI评分(6.22±1.34)分、MBI评分(85.74±13.68)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已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吸烟史、心脏疾病史等有关[6]。有研究认为,脑卒中的发生位置也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病灶位于额叶、丘脑和基底节区部位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7]。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也是引起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8]。严重的抑郁情绪可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缓其康复进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改善负面情绪应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9]。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是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再摄取,从而维持神经细胞兴奋性而减轻抑郁程度,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常出现头晕、震颤、药物依赖等问题,患者及家属的接受度较差[10]。

表3 两组患者FMA-UE评分、RMI评分、MBI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FMA-UE评分、RMI评分、MB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P FMA-UE评分治疗前24.53±10.21 24.47±9.96 0.019 0.493治疗后31.23±10.80 40.12±11.47 2.524 0.008 RMI评分治疗前1.32±0.41 1.34±0.45 0.147 0.442治疗后4.12±1.28 6.22±1.34 5.068 0.000 MBI评分治疗前48.52±12.14 48.45±12.08 0.018 0.493治疗后71.58±14.63 85.74±13.68 3.162 0.002

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肌力,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既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又可减少抑郁的发生[11]。作业疗法是借助各种作业活动矫形器及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训练肢体活动功能,在此过程中可促进神经网络功能重建,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2]。本研究采用HAMD评分评价抑郁情绪,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发现,采用作业治疗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者,MBI评分高于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作业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情绪。这是由于在作业治疗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增强、肌力改善,同时具有参与主动活动的正性体验,增加其自控感、自我成效感,使患者自信心增强,从而减轻抑郁情绪[13]。

上肢参与精细复杂的运动功能,几乎与所有的动作有关,而在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功能恢复最慢。在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中尤其应当着重于手眼的协调力、耐力、精细操作的作业[14]。本研究采用Fugl-UE评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BBS评分评价平衡功能,RMI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发现,采用作业治疗者治疗后的FMA-UE评分、RMI评分高于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者,整体平衡功能优于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作业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功能。这是由于脑卒中康复期通过针对性作业训练,将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单一运动开始训练,不断强化每项活动成分,同时在虚拟活动环境训练重获作业活动技巧,更好地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网络功能重建,使得患者丧失的功能得以恢复或重建。平衡能力的提高还可降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跌倒风险,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有益[15]。此外,情绪状态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改善,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16]。

综上所述,作业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和上肢功能,提高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上肢神经功能康复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