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观物承
——研究现代刺绣材料的延展性与多样性

2021-04-24 07:53程子晏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刺绣材质形式

程子晏

一、引言

传统刺绣一直在延着“平整”“顺滑”“细腻”“柔美”的特性发展着,在审美需求不断更替的数字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关联,将当代视觉符号语言融入传统手工艺中,让作品更突显时代文化内涵。本文将刺绣工艺分成“线观”与“物承”两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刺绣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未知与可能,并着重“物”的多样与延伸性,让刺绣作品作为诉说者阐述刺绣艺术的当代新语境。

二、线观

(一)什么是线观

针是刺绣工艺的基本制作工具,在它的穿引下,将上千种颜色的绣线交织在底布上,犹如笔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情感诉求,用彩线组织出织物图形,形成有感染力的视觉符号,成为创作者材料语言的表现手段。所以在此文中“线观”指在织物上采用不同技法穿梭绣制形成装饰性图案的总称。

(二)现代刺绣中的“线观”

传统刺绣中的“线观”在艺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在绣法、种类等方面都积累了深厚的工艺基础,但在表现形式特别是艺用价值的表现形式上还有着局限性。现代刺绣充分吸纳传统刺绣的长处,其“线观”有着灵活多样的展现形式,更注重用色、画面的编排、绣线的特征及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运用等。

荷兰插画师Almas Pieters,擅长用多样的纤维材质或线材与自己的插画相结合,在她的刺绣作品中,大面积的运用了高饱和度的色线和对比色,构图上的线面分割及物体的重复,增加了画面的整体视效和力量感,在线的材质上大面积选用较粗的毛绣线,排列松散,单纯的用粗线条的编排表达块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追求色线自然的过渡。现代刺绣在运用线时,还注重利用针线与面料之间相互牵引的特点,而产生特别而有趣味的形式,伊朗刺绣艺术家Maryam Ashkanian 做了一系列以“梦”为主题的刺绣艺术作品,她利用绣线下拉形成的凹陷,在白色枕头上用线条绣制人形,单纯的线条在纯白的背景上下牵扯勾缝,形成了人们躺在上面睡觉的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中也表达了创作者希望人们可以从最纯粹的方式中找寻自我的情感寄托。法国艺术家Anne-Valérie Dupond 的作品大多与女性有关,她其中一系列作品是在白布包裹的填充物上用单纯的黑线排列出五官的阴影,作品中并不追求线的细密排布以表达物体的体积和真实感,而是用略显稚拙的线条随意排列,用填充物的体量与柔软的绣线做对比,表达新时期女性刚柔并存的力量。现代刺绣艺术家更多的是用线作为一种工具编码来表达情感,而观者根据自己特定的文化解码与艺术家绣制的“线观”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由此可见,现代刺绣中,绣线在排列运用上有了更多灵活的形式,不仅仅是用线排出以供欣赏或实用的美观图案,更多追求表达一种形式,通过作品间的“线观”传递思想,线的表现力有了多维多样的展示途径。

三、物承

(一)什么是物承

“物承”在本文中指承载刺绣的各类织物,大范围可延伸到能实施刺绣工艺的材料总称。现代艺术不仅用材料表达创作诉求,更拓展到空间语境来带动作品的情感表达,现代艺术也需要将符合时代文化语境的符号融入,在创造实践中,进而探索“怎么说”,从而吸引观者感悟内在“说了什么”。

(二)载体新概况

刺绣有很多可灵活运用的软性材质,承载它的“物”可以拓展到许多领域,根据想呈现的效果不断探究“物”的可行性,是现代刺绣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课题。新型“物”与刺绣相结合而达到实用美观、环保的效果,也成为近年来市场追逐的焦点。在现代艺术大环境下,能与刺绣结合的“物”慢慢没了界限,刺绣艺术家们更关注以刺绣为前提基础下,什么“物”更能诉说作品的核心,它可以是软亦或是硬,可以来自纤维领域,也可以来自其他领域的跨界结合,如在塑胶袋上刺绣,利用塑胶的可施针性,可灵活的穿针引线,在上面刺绣既美观又可增加塑胶袋的利用率,减少随意丢弃以保护环境;或利用自然物材进行施绣,如树叶的自然纹理与线材交织,形成别有趣味的展现形式;甚至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作为另类独特的刺绣材质,如在吐司上刺绣;还可利用纸质材质作为物材,如在杂志上或信封、邮票、车票等上刺绣,此外像木材、钢铁、陶瓷、塑料板材等等,这些硬性材质也渐渐渗透到刺绣工艺中。

“环保”“可回收利用”“反传统”……这些问题的提出,更促生了刺绣“物承”的多样性,如抗紫外线材质、可回收材质、防皱材质、可降解纤维材质等等与刺绣相结合,才能适应当代多元文化的市场需求,展现刺绣艺术的新价值。因此,当代刺绣艺术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传统纤维承载面料,也在探究尝试中出现了更有表现力的多材质载体,这打开了艺术与市场相连接的多渠道途径。

四、线观物承

“线观”与“物承”是组成刺绣的两大部分。通俗讲便是刺绣中的线与面,两者相辅相成。

(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20 世纪中期,艺术在自由与解放思想的驱使下脱离“纯”绘画的趋势在西方出现,并倾向运用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刺绣也在融入现代艺术中呈现出综合性的表达。合理地将线与承载物材质的体和量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上的契合,是现代刺绣新语境中“线观”与“物承”之间的关系诉求。

艺术家Ehren Reed 认为艺术不应该有界限,他尝试以书本做承载物,在纸张间探索刺绣工艺的新形式,他的刺绣作品图案都以马赛克的形式绣在书本内页中,将物态转化为虚拟抽象的符号,再用刺绣的手法变成可触碰的艺术形式,他通过书本作为载体,将针线变成了笔,用艺术的手法在书中记录生活中一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和灵感。Ella Robinson 致力于发掘物材的潜能,她的刺绣作品都以木材为载体,在木材上穿孔并进行刺绣,再将刺绣作品放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拍摄,柔软的绣线并没有与硬木材格格不入,而是良好的与之中和,鲜艳的色线丰富了单调的木色,绣线的材质也柔和了木材的硬,作为艺术品放在自然中,形式独特,别有趣味又毫无违和、硬与软材质的碰撞,对于刺绣承载物的选择提供了更多方向。

因此,在刺绣载体的研究上,还有很多尝试的领域,多尝试运用生活中的物材与刺绣工艺相结合,会让现代刺绣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形式。

(二)空间关系

刺绣作为一种精细的手工艺,在大场馆展览时往往不能突出其效果。因此“线观”与“物承”之间的图案空间关系与展示空间关系也值得我们深思。尽力延展空间开创新维度,好的空间关系会提升作品的展示完整度,达到“远看吸引,近看有内容”的效果。

在Rijswijk 博物馆的纤维空间展览中,艺术家Ammanda McCavour 先用绣线在透明网纱中绣制出家具的形状,再用透明线悬挂在空中,让平面的刺绣走到三维立体,产生空间的错乱感,充满趣味。Rosamund Hanny 的刺绣系列作品则是将布面刺绣用鱼线悬挂在吊顶上,再用下垂的绣线从布面延展下来拓展维度,让画面图案有所延伸,给观者以意犹未尽的感觉,下垂的绣线在空间内错落排布,重复形成具有力量感的形式,同时以空间内的自然光做辅助,在形式空间中展现线材的柔美(图1)。

通过以上实例鉴赏,可以认识到,空间关系在参与作品叙述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空间节奏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线和面在平面与维度间寻求最佳的平衡,以达到适合的艺术展示效果。

图1 Rosamund Hanny刺绣系列之一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线观”“物承”关系的一系列分析,说明了当代需要用更多的角度审视和分析新生态下的刺绣艺术,绣线的属性及表现力可以让我们利用其优势在织物的形式上获得更多突破。当代刺绣的艺术品价值不再仅仅是对于传统布面绣花的欣赏,更多的是与视觉、形式、空间的结合,通过作品与观者交流,传达思想层面的价值。对“线观”和“物承”材质多样性的探索是阐述当代刺绣新面貌的有力武器。

猜你喜欢
刺绣材质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刚柔并济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