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奥尔巴赫素描作品中的表现性

2021-04-24 07:53倪茂家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痕迹素描主观

倪茂家

一、奥尔巴赫及其素描

(一)素描:朴素的描摹

素描,在《说文解字》中,素字指“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品”,表示素雅、素净,也可理解为单纯、简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描被解释为“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色彩的画”。因此,素描是一种不多加色彩的渲染,简约、朴素的表现客观对象。在此,我将其称为朴素的描摹。

从原始社会开始,素描就已经出现了。如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人们通过单纯的线条勾勒表现出客观对象的形象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诉求,这其实就是素描的一种。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位艺术家做出大量素描作品及素描手稿,这些作品也成为现代素描的开端。而素描发展到今天,也基本上产生了两大类,即“基础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徐悲鸿有一个著名的论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的确切与否本文暂不论述,在早起基础绘画学习的过程中,素描确实是作为造型能力的基础而存在。但艺术发展到今天,素描亦有其独立的语言,素描也可以作为成熟的独立的绘画门类而存在。

笔者在创作实践中,素描往往是作为创作前的小稿或者收集素材时随手记录的手稿,素描的意义更多的是服务于创作的,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到创作完成之间的一个桥梁。而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发现,素描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性、有着独立的绘画语言,在其中也可以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作语言。

(二)奥尔巴赫

弗兰克·奥尔巴赫,英国当代表现主义绘画大师。1931 年出生于德国,8 岁时逃亡英国,1939 年,进入英国一所私立慈善学校学习,在这里的演艺经历和学习,对他之后的艺术理念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1948 年进入圣马丁学院,在此开始绘画学习的道路,他师从邦勃格,这位画家对他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1952 年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58 年进入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任教,其后便一直居住伦敦,在工作室或附近街道绘画,专注于描绘居住地附近的伦敦街道及固定的模特。奥尔巴赫的素描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对结构的简化、对客观对象的轮廓模糊化、富有动感的线条、对于画面整体黑白灰的处理等,甚至其油画作品中的厚重感在其素描作品中同样得以体现。

二、对奥尔巴赫素描的认识

(一)奥尔巴赫素描中的表现性

在奥尔巴赫的素描作品中,不难看出有非常强烈的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感。透过浑圆大气的肖像作品,可以看出一层层“抹去重来”留下的痕迹,松动随性的块面、线条和组织妥当的画面黑白灰关系中硬朗明确的“形”,都值得深入学习探究。素描本身是一直纯粹的简约的绘画,这一点使得素描作品中所值得注意的内容也变得清晰明确,在观察作品时,反而不会被大量繁杂的色彩所牵引。奥尔巴赫素描作品中首先吸引眼球的点就是那团块状的黑白灰布局。画面最亮点周围会有一圈重色块,而重色块之外又会有一层亮色块,亮色快外又会有一层重色块……这样的画面黑白灰安排使得观者目光首先集中于画面中心点,而最亮的色块中又会夹杂一些很小的暗色块,使得画面趣味性提升。在其中穿插一些线条,使画面又会有松动感,不会导致刻板。画面中这种黑白灰关系又使得人物结构结实、形象明确。在画面黑白灰组成中,虽然松动随性,但却没有失去“形”。这里的“形”并不是指外形、形象,而是指对象的结构及对象的骨骼、肌肉等。奥尔巴赫在画面中通过线条、块面塑造人物结构,人物形象虽然有所变形、夸张,但整体结构、体块关系依旧存在。观察奥尔巴赫素描作品时,可以看出其在创作时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抹去重来”,有些地方甚至有拼贴的痕迹。这种自我否定的方式正是我们日常素描训练中所缺少的。奥尔巴赫这种“抹去重来”并不是无意义的,虽然抹去的之前的内容,但并不会完全消除,依旧会留下痕迹,有一些痕迹会对整体画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得画面变得更为丰富。在奥尔巴赫的肖像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这样“抹去重来”留下的痕迹,有些作品中甚至有纸被擦破的状态,有些会有拼接的痕迹,这些都是可以丰富画面、增强画面趣味性的内容。

在奥尔巴赫的素描作品中,奥尔巴赫对画面黑白灰的处理上就有上述特点。他在画面中安排一个最亮的块面,通过周围塑造暗色调,将中心点突出,而在暗色调外圈又有大面积较灰的色调,使画面透气,拉出空间感,又在其中穿插线条。奥尔巴赫的线条不仅仅是用炭笔、木炭条等作出的“加法”,同时也有用橡皮擦除的“减法”。在这张作品中,存在大量反复刻画留下的痕迹,人物身上还存在纸破损的痕迹,也有似乎通过水来作出的效果,这些“抹去重来”所留下来的痕迹便是奥尔巴赫素描中的独特语言,前文所提到的橡皮擦出的线条也是这些痕迹的一种。

(二)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探究奥尔巴赫的素描作品,可以发现其中既受到早起素描大师的影响,又有现代表现主义的气息。在其素描作品中,用笔雄浑有力,对客观对象结构把握精准、线条准确。同时,画面自由随性,强烈的表现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这种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描绘,又有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究其缘由,主要是受其师承关系的影响。奥尔巴赫师从邦勃格,邦勃格的老师是瑟克特,而瑟克特学习德加,德加师法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这种师承关系使得奥尔巴赫在学习绘画之初就专研古典素描大师作品,在临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过程中度过,也使得他的艺术作品直达文艺复兴这一西方素描的根源。邦伯格是一位对奥尔巴赫影响极深的老师,存在主义者邦勃格强调“团块中的精神”,所谓“团块中的精神”,是指创作的对象是立体的,是实际存在的。邦勃格不相信人工塑造出的模型能有多少质量,这质量是需要去感受的,而这正是奥尔巴赫一直追求和想要表现的方向,这一论点强调创作时要重新认识客观对象的形,通过造型表达客观对象的内在性质。这对奥尔巴赫影响极深,也是他只画少数几个对象的原因。奥尔巴赫认为邦勃格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新立体派。”也是“所有艺术院校中见解最独到、最智慧也是最固执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得常常用炭笔在大型画布上作画,用大笔涂抹颜料。邦伯格尤其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坚决反对风格主义,这一点也对奥尔巴赫产生很深的影响。

在奥尔巴赫的素描作品中,不断反复的尝试、反复的“抹去重来”,不断去感受客观对象的内在品质,使得他的画面中黑白灰、线条变得深沉,画面中也透露着一种质朴的真实感。

三、素描中的表现性:创作性素描

前文已经提到,素描发展到今天基本形成“基础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随着艺术的发展、审美需要以及艺术的多样性的影响下,创作性素描逐渐形成和发展。创作性素描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通过素描这一媒介进行主观性、具体性的艺术创作,相对于传统素描中对客观对象以及周围场景因素对于客观对象的影响的描绘和把控,创作性素描将重点由客观对象转移到了主观意识,即创作者对于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创作性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自然在于“创作”一词。创作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作画媒介上,既有传统素描中使用到的如铅笔、炭笔、木炭条等,也有更为广泛的、表现力强的媒介材料如毛笔、水性材料等,因此,相对来说创作性素描在创作的过程中更为自由,不受材料的限制,可以更好地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意愿。

创作性素描与油画、版画、中国画等画种一样,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同样拥有上述画种的完整性、独立性以及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因此,创作性素描的作品也更加的多元化,有更多的可能性、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在绘画过程中对于主观情感的表达也有更多的方式和手段,这也使得素描作品的表现方面更加的多样和主观。因此,创作性素描中强调艺术家对画面的主观感受的这一特点,使得素描这一原始的、利用单色或极少色彩表现的画种,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力,以及更强大的艺术活力。

四、结语

在素描的学习和探究中,创作性素描对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创作性素描中,对于主观性表达的重视,使得我们必须有较强的创作意识和能力,需要跳出传统素描中的定势思维,不仅仅是在画面中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光影、环境等,需要让客观对象为画面服务,不会被客观对象现有的外在形象所约束,而是艺术家对于对象的独特认识,每一个人看到客观对象对其的理解是不同的,自然所表达的内容也就不同,创作性素描就是将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然而,这并不是对传统素描的否定,传统素描的基础性作用依旧存在,通过传统素描可以对透视学、解剖学等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可以直观地反应出技法方面的问题。因此,无论怎样的艺术形式,基础性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猜你喜欢
痕迹素描主观
武汉素描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素描
后印象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