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要:目的:分析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影响的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分组,35例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红素治疗,35例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红素治疗;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结果: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0.05);B组DBP、SBP、MAP增幅大于A组(P<0.05)。结论:高剂量促红素于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治疗增幅动脉血压参数值优于小剂量促红素,对血压指标同样具有影响,需加强血压监测,联合降压药物控制相关参数。
关键词:促红素;维持性血透;高血压;动脉血压;药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90-01
维持性血透为肾功能衰竭主要治疗手段,呈终身治疗,受原发疾病及治疗因素影响,患者机体耐受度较低,为临床医疗工作开展重点及难点对象[1]。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治疗因素导致患者动脉血压升高,是导致治疗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探究适配治疗手段尤为重要。现研究笔者特针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促红素不同剂量治疗疗效进行比对,分析药物对患者动脉血压影响药学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35例分设观察1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均龄(55.27±2.17)岁,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1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多囊肾4例,其他2例;35例分设观察2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0-71岁,均龄(55.31±2.15)岁,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1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多囊肾4例,其他1例;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统计分析2组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入组资料,差异细微符合研究分析指征(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准医嘱使用维持性血透治疗,经患者血压监测显示患者伴有高血压症状;(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项目知情,授权病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3)患者预计生命时长均大于3个月,均可自主完成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因主观因素拒绝或中断研究患者;(2)预计生命时长不足3个月患者。
1.2方法
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红素治疗,剂量3/w,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红素治疗,剂量2/w;2组换均持续治疗4周。
1.3评价标准
比对不同剂量治疗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观察不同Hct患者DBP、SBP、MAP指标参数。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分布用()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参数统计
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A/B组血压及动脉压参数统计
B组DBP、SBP、MAP增幅大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相关调研显示,约85%左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有高血压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高风险因素,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开展有效治疗对策尤为重要。现代临床学者针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壓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研究笔者于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治疗时,采用不同剂量促红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促红素主要成分包括166个氨基酸活性成分,与天然内源性物质较为相似,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可红系干细胞、红细胞生成素相结合,促使红系干细胞分化、增殖、成熟,以起到增加红细胞计数的作用效果;同时经药理分析显示,促红素具有抗氧能力,可有效应对学透析治疗期间并发症,以稳定患者治疗期间动脉血压,确保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实施[2];本研究表明,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0.05);B组DBP、SBP、MAP增幅大于A组(P<0.05),大剂量促红素有助于稳定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值,具有可行性。
综上,高剂量促红素于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治疗增幅动脉血压参数值优于小剂量促红素,对血压指标同样具有影响,需加强血压监测,联合降压药物控制相关参数。
参考文献:
[1]邱毅贵,魏传峰.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3):25-26.
[2]汪洋畅.阿托伐他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6):10-12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 6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