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增
秋分时节,我们一家三代人回乡下老家。此时的田野,一片繁忙景象。犁地机、播種机、耙耙机、碾压机和一些叫不上名的机械声轰轰隆隆,来回穿梭;人们端着麦种,补种着地角、旮旯等机器播不到种的地方。
“爷爷,麦子为什么在秋天种啊?它到了冬天不怕冷吗?”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孙女天真地问我。我望着孙女一双疑惑的眼睛,心中一阵愕然,旋即一想,如今别说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就连农村的孩子长大走出乡关,懂得稼穑的也不多了。我参加工作前,曾在农村正儿八经干过几年庄稼活,对庄稼地里的那些事儿可以说略知一二,便趁机对孙女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这可是从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早已成为稼穑谚语并形成定式了。现在正值秋分时节,麦子就在这个时候种啊。”
“爷爷,什么叫稼穑谚语呀?”看到孩子好奇、求知的样子,我心中一阵阳光。“稼穑谚语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凭着勤劳和智慧,日积月累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它在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时期开始萌芽,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有了记载。到了周朝的后期,我们的祖先汇集了一本书叫《诗经》,上面就有了和种庄稼有关的天气谚语:‘朝济于西,崇朝其雨。就是说早晨太阳升起在东方,西方出现彩虹,过一会就要下雨了。经过历朝历代的验证、总结和提炼,稼穑谚语日益成熟,就是科技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离不开它。”
孙女忽闪了几下大眼睛,抢话说:“爷爷、爷爷,还有像种麦子这样的稼穑谚语吗?”
“有啊,如‘种田如救命,节气要抓定,不然的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还是以麦子为例吧。怎么种?谚语说:‘耕地深一寸,能顶一遍粪‘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密三箩,稀三箩,不密不稀收九箩;关于管,谚语说:‘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秋水老子春水娘,浇好春水好打粮;关于收,谚语说:‘芒种麦芒死,夏至见麦茬‘九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九成收。其他农作物的种、管、收也都有自己独特谚语,比如:‘清明黍子谷雨谷,立夏忙着种红薯‘一遍锄头顶遍粪,三遍锄头土变金‘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豆花齐,八月八、拾棉花,九月九、棒子地瓜家里走‘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来赶集,已经为农村男女老幼耳熟能详。”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发现天气对庄稼生长收成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日、月、星、云和动物、昆虫异常动向的反复观测,形成了许多预测风、雨、雹、雪等灾害气象的谚语,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预测风的有,‘日光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北风不受南风气‘黑云向东,一阵风‘白天起风白天住,晚上起风刮倒树;预测雨的有,‘蜻蜓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月亮打黄伞,三天下不完;预测雹的有,‘连雷头顶炸,多半冰雹下;预测雪的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西北阴,雪纷纷‘如彼雨雪,先集微霰,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诗,意思是说寒冬里气温突然上升,大雪就要来了。另外,还有许多预测晴、阴、云、雾的,用于农家收打、晾晒庄稼。如,‘今晚鸡鸭早归笼,明日太阳红彤彤‘早雾晴,夜雾阴‘日落云里走,阴在半夜后。古往今来,尤其是在没有气象卫星等现代化预测设备的古代,祖先们总结的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可是帮了庄稼人的大忙来。”
……
听到这里,小孙女蝴蝶般地奔向正在播种的田间,手舞足蹈,高声咏唱“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她童稚的咏唱声与现代化机械的轰鸣声融合在一起,宛如一首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荡漾在充满希望的田野,飘向晚霞如丹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