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

2021-04-23 03:54尹会男
农家参谋 2021年1期
关键词:真皮热源创面

尹会男

长时间接触温度不高的热源会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也可称之为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因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烧伤,是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一般认为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44℃热源持续接触6小时,可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仅仅比人体基础体温略高),其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的温度人体可以忍受,甚至是在让人感觉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但过长时间的直接接触仍可引起皮肤不可逆的损伤。

一般来说,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因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差,使用取暖物品也相对较为频繁。婴幼儿普遍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周到地照顾则很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皮肤损害刺激性的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自我防护作用以及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调节功能较差,再生机能降低,皮肤血运减慢,对低温刺激的反应较差,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导致皮肤的烫伤。

低温烫伤皮肤创面的疼痛感并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在普通人眼中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伤不太严重”,但创面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发生溃烂,很长时间都难以愈合。低温烫伤一般是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通常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以致发生烫伤还难以察觉,不少烫伤是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该先用冷毛巾敷上或用凉水冲洗烫伤处,以尽快达到局部降温的目的,再及時就医,千万不要用牙膏、酱油或者其他非专用药膏涂抹烫伤处,这样容易遮盖创面,影响医生的判断,也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

做好保护措施预防低温烫伤

预防低温烫伤,生活中应注意这些方面。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除了应加强看护、照料,最好不要让他们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人尤需特别注意。如果使用电热毯,温度不要事先设置得过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长时间地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

年轻人在使用各种取暖设备时,也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使用金属和电子取暖器时,有封套的要严格使用封套,并且不要紧贴皮肤,尽可能地避免低温烫伤的发生。

猜你喜欢
真皮热源创面
浅谈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几点建议
间歇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烧伤创面处理方法有讲究
车内零部件VOC挥发情况及管控和改进建议
杜仲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下真皮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尿素热解法SCR烟气脱硝中节能改造的技术及应用
汽车前舱热气流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