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分析

2021-04-23 12:42
艺术品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型枫桥和弦

一、创作特点

(一)乐曲表达意象

作品《枫桥夜泊》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同名古诗《枫桥夜泊》为题材背景而创作的一部带有标题性音乐的古筝协奏曲。作曲家用音乐的语汇展现出一幅江南深秋的月下幽静之景象。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心怀旅愁的游子。乐曲在创作中表现了诗中意境并融合了昆曲、苏南民歌、丝竹乐等素材和音调特征,以雅乐音阶来设计旋律音调。运用江南地方音乐素材的清新秀丽,以典雅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变化,烘托出朦胧月色下略带愁寂的江南水墨风景。在旋律中表现出古代江南文人所特有的淡淡忧愁,将姑苏城外的枫桥、寒山寺清幽的秋夜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乐曲的和声特点

古筝的传统定弦方式是按照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来排列的,其音域范围由低到高共有四个八度,并且没有偏音“fa”和“xi”,若谱面上出现这两音则需要通过左手的按弦来完成演奏。因此极大地束缚了作曲家的创作空间。为了解决调式变化困难这一问题,于是便出现了人工调式音阶。此曲便是采用了人工定弦,打破了传统作品中的三度叠置,以单独的二度结构和四五度结构与它们的组合形式为主,但转调的方式较为复杂,其中包括同宫系统转调、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等。作品在一系列复杂多变的调式中丰富了音乐的张力,与诗中夜景交相呼应。新的作曲技法也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多可创造的音乐空间和表现方式。

乐曲为再现三部曲式,曲式结构为引子A—B—A—尾声。乐曲在融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结构要素的同时展现出了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张力,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赋予了新的创作风格。在和声进行上A 段和A’段没有像西方大小调那样强调功能性,而是根据旋律声部的需要与和弦自由连接。B 段的和声部分主要以主音和属音的相互交替而进行的,在音乐的表现上起到了较强的推动性作用。在终止式方面,基本上每个大段的结束都会在主音或者主和弦上采用正格终止或者变格终止来完成。乐曲的展开部方面,作曲家基本采用下属和弦的半终止来作为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连接,使音乐有了更大空间的发展和延伸。

二、作品浅析

(一)结构及定弦

乐曲《枫桥夜泊》是一首筝与钢琴的单乐章古筝协奏曲。曲式结构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再现三部曲式。此结构能够在保持音乐展开性、逻辑性的同时较为灵活地运用各种音乐素材。

曲式结构图见图1。

图1 曲式结构图

图2 定弦

作品在定弦(见图2)上采用了降e 徵调式和e 羽七声雅乐调式。这种定弦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音乐旋律风格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演奏中需要通过左手大量按音才可以完成的局限性,使得左手可以担任许多快速节奏型技巧的演奏。并且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使古筝在演奏技巧及乐曲层次的展现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二)引子

引子使用散板,速度要求为Rubato(伸缩处理),自由、静谧地,整个音乐意象呈现出寂的特征,并借鉴了昆曲音调。力度的要求基本保持在“p”的范围之内,为的是可以更加烘托出夜的宁静氛围。引子是由a+a 的平行乐句所组成,两句都建立在♭E 宫调式上。第二句在节奏、音型等方面都模仿了第一句,且第二句在第一句的核心旋律上做了三度自由模进。第一乐句以纯四度音程开始,前两组和声音程可采用双手小指进行弹奏,此演奏技法可使音色呈现出静谧的氛围。第三组音程的主音为雅乐调式中的变徵,色彩由暗到明,左手的揉弦更加衬托出了寂静的意象。泛音之后,节奏型不断缩短,最终出现无固定节奏的自由演奏。

图3 谱例1

在演奏谱例1(见图3)此处时,左手始终保持在同一个音上,速度由慢到快的同时,力度也应随之渐强。紧接着的遥指将音乐带入到小高潮。第二乐句在模仿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在无固定节奏的自由演奏中加入了刮奏,使乐曲更具色彩性,随后在五个泛音中结束整段。

(三)A 段

该段落的音乐主题为全区的核心部分,通过两个偏音的添加,从而使七声调式在织体的表现力上大为丰富,旋律线条柔和婉转,音调的运用上与江南一带的音乐素材具有密切的联系,且七声雅乐的处理方式更加衬托出忧愁、哀怨的情绪。此段为A(a+b)+B 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其中3-8 小节为钢琴的引入,为之后的主部主题加以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部分:9-16 小节:9-12 小节是以4/6 拍和4/4 拍交替出现的模式进行的,从而形成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不同强弱规律交替,其9-10 小节为第一乐节,11-12 小节为第二乐节。13-14是9-10 小节变形得来的。16 小节为不完全小节,并终止于商音。第二部分:17-24 小节中包含了两组方整型平行乐句,其中第一句为17-20 小节,第二句为21-24 小节,此处通过揉弦、音色的对比等方式传达出音乐意象。第三部分:25-35 小节依然是两句方整型乐段。其中也可分为两句平行乐段,第一句为25-28 小节,第二句为29-32 小节,此处的主和弦与下属和弦在矛盾紧密融合,给人带来一种清寂、惆怅之情。32-35 小节的稳定了调式主音。

(四)B 段

此乐段为快板,在承接A 段音乐基本风格的同时加快了速度,从而伴奏音型也随之改变,曲调和音型肢体都是欢快活跃的。与钢琴的配合更加推进乐曲的饱满性,并且将情绪一层层地推向高潮。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38-70 小节,第二部分为70-82 小节。第一部分:41-48 小节包含了两组方整型乐句,第一句为41-44 小节,第二句为45-48 小节。两句均采用了传统民乐创作中“鱼咬尾”的作曲技法。49-52 小节运用的是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形式,从而起到连接上下句的作用。53-60 小节中每两小节为一个乐节,一共分成四个乐节,且节奏音型完全相同。61-70 小节在演奏上运用了一系列的点指技法,音符更加密切,进一步加进了音乐的张力。第二部分:70-82 小节在速度上达到了最快,并且音域跨度较大,形成了两个八度的点指,蕴含着澎湃的力量和激情。

(五)A’段

该乐段是第一乐段的主题再现,节奏回到了慢板的速度。古筝声部以复调形式与钢琴声部形成动静穿插的效果,94-96 小节钢琴部分同音反复的固定音型将音乐带入深远、清寂的情绪中。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96-103 小节,第二部分为104-112小节,第三部分为113-118 小节。第一部分:96-103 小节的旋律声部由钢琴演奏,该部分继续沿用了A 段的素材。第二部分:104-112 小节的旋律素材和A 段的17-24 小节完全一样,只是在音域上提高了,并把原本在琴码右侧的刮奏改到了左侧。第三部分:113-118 小节的旋律线条继续沿用了A 段主部主题的变化表现手法,并且运用了调性回归的创作方式。最后,该段落通过左右手交替刮奏与遥指的配合完满终止在调式的主音上。

(六)尾声

119-128 小节是全曲的尾声,节奏放慢,力度为“pp”。旋律声部在钢琴处演奏,此时古筝奏出持续的泛音,若隐若现、朦胧静逸,清冷幽美的秋夜,引发人无限的遐想。

三、演奏技巧及心得

为了能够更好地演奏乐曲,应在演奏前对整首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处理。可以先分段练习,且对节奏、风格等几个基本注意点需准确把握。首先引子的速度要求是Rubato,可以在演奏中进行适当的伸缩处理。紧接着的泛音同左手在低声部的和弦形成了极强的呼应与反差。在泛音的演奏上要细腻,同时要与低音的和弦连成一体。之后固定音型的反复出现将乐曲带到了一个小高潮,在弹奏时,速度由慢到快的同时,力度也应随之加强,使音乐更具张力变化。双手反向和弦在弹奏时应注意集中力度。慢板的演奏是一种忧伤情绪的抒发,因此在演奏时应注意情感的控制与表达,从而更加贴合诗中的意境。右手演奏的同时要注意做好左手的揉弦。其中,遥指与按滑音、刮奏的配合都是演奏中应该注意的。乐曲进入快板时有一系列的点指、变化拍子、快速指序、力度与速度的交替变化等,在演奏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对乐曲的相关意象及演奏技巧的理解进行练习,才能将内心的澎湃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该乐曲是一首现代古筝作品,所以不仅在技术上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与钢琴融洽地配合在一起。

四、结束语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在情感的抒发与沟通上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此曲的浅析,使我们在演奏时可以更好地体会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意境,将江南夜色朦胧的诗意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

猜你喜欢
音型枫桥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夜色中的枫桥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