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

2021-04-22 11:08东方晓灿
科幻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桃姐加仑姥姥

编辑导语

在2020年12期的《完美人生》里,作者东方晓灿为大家展示了一个资本与技术相互渗透下的近未来灰暗都市,看得人脊背发凉的那种,让人不禁怅惘,未来可期吗?别怕,作者在《桃姐》这篇同样是近未来都市背景的小文里会告诉你,人类文明之所以一直不断向前进步,是因为在大方向上,人类社会还是在不断调整中朝着光明的那一面走去的。金钱与技术,其实本身都是好东西,只是在同它们一起砥砺前行时,具有智能的我们需要把握住方向盘而已。

七月流火,窗外的蝉鸣听来都略显疲惫。从四层窗口向下望去,正是倦鸟归巢时,地铁站人流渐多,红男绿女们行色匆匆,无不走得汗流浃背,都只盼赶紧钻进有冷气的地铁。

我抬头望向挂钟,离下班还有一点儿时间,不好早走,只能磨完这点儿洋工再说。我下意识地拿出手机随手翻看着,朋友圈里只看到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一条一条无非晒美食、秀美妆,无限的岁月静好;或是自己给自己灌鸡汤,永恒的奋斗拼搏;最看不得的是晒机场、晒沙滩,谁知道是不是机场工地上的砂石料呢。

线上社交时代,谁不是浅薄得只剩一种语调。

拇指缓缓向下搓动着屏幕。等等,刚才那条似乎哪里有些不对,再倒回去一细看……我吓得魂飞魄散!手机“啪”的一声扔出老远,撞在键盘上发出一阵慌乱的声响。

同事云仔坐在我的隔壁,他被我的动静惊到了,探出头来问:“烫手了?”

“张……赤……张赤羽发了个朋友圈!”我的心怦怦直跳,语无伦次。

张赤羽是我俩的前同事,彼此在一起相处了很久,关系很是要好。但苍天弄人,七八个月前张赤羽查出肺癌,挺了半年终于还是在两个月前撒手人寰。三十四岁的金色年华戛然而止,令人扼腕不已。

云仔大笑起来。

原来那是“加仑3.6”程序,能从主网采集新鲜信息,自动生成动态,还能替人打字聊天,语音模仿得也像。

“加仑”程序名字源于先前“假装在伦敦”的朋友圈玩笑谐音。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朋友圈兴起一场自嘲恶搞,用小软件把自己修进伦敦的景点照片里去。那个修图软件就是这工作室开发的,误打误撞,他们写出了后续产品,用的人不少,而且价格不菲。如今谁要是不发朋友圈,就仿佛和周围世界断了联系。人是群体动物,是社交动物,不知从何时起,时时刻刻在朋友圈里向好友们提醒自己的存在成了必需,一种被迫的必需。

“怎么模仿性格呢?”我疑惑不解。人人性格各异,说话方式自然千差万别,若不是本人发的,不难识破。

“做选择题啊。”云仔答。

我暗自好奇,下载试用。软件给出了无数道选择题。答完后,这软件仿佛钻入我的骨髓深处,说话的口气简直跟我一模一样,难辨真假。我下一秒想说的话,软件竟能猜中八九不离十。

我琢磨着其中的道理。

在我印象里,A.I.技术这些年来突飞猛进,但好像有报道说,A.I.唯独对人的性格、心理的模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是啊,人脑意识充满了随机性,阴晴不定,形形色色,如何计算模仿?

但眼前的這个“加仑”软件却让我吃惊不已。这是一种充满“数学暴力美学”的人工智能设计思路——使用者开始使用后,会陆续做上一二百道选择题,都很简单,大致就是判断一个人面对模棱两可的境地时如何选择。数百次不同的选择排列组合下来,是个天文数字,比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还多,足以覆盖形形色色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种类。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软件还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持续细化修正。

性格是什么?不就是面对外界条件时,做出的一系列选择的集合吗?

一道道的选择题背后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选择和决策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预判的。人一生的命运,其实正是由这几万道选择题组成的,所谓命数多半早已注定,三岁看八十。做完这些必选题,人生也就到了谢幕之日,盖棺定论。

怪不得我刚才翻看手机时,并未发现什么异常。若不是张赤羽的名字吓了我一跳,朋友圈的内容的确是高度仿真不假。

“赤羽这么做,是想吓唬谁吗?”我问。

“哎,还不是为桃姐。”云仔叹息。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桃姐是张家三十多年的保姆,我和云仔这班同事常去张赤羽家中做客,跟桃姐也算熟识。她身形消瘦,头发灰白,话很少,又做得一手好菜,看我们狼吞虎咽之时,桃姐总在一边淡淡地笑着。赤羽跟我们说过,自打他记事起就是桃姐拉扯长大的,两人情同母子。

赤羽查出绝症后自知时日无多,不想桃姐伤心,便将她送回了老家。直到张赤羽在医院里去世,所有人就这样一直瞒着桃姐。

“假张赤羽”就这样隔三岔五发着假的朋友圈动态,只为给桃姐看,骗她一切都好。每条动态下桃姐必赞,有时还会留言嘘寒问暖。“加仑”程序又时常模仿赤羽的语气回复过去。看得我们这班朋友同事们唏嘘感慨,于是后来我们也常去假张赤羽的朋友圈动态里点赞,算是缅怀,也算帮着圆场。

我轻声叹息着。赤羽老弟啊,你临终想得细致,真难为你了。我也羡慕着赤羽,世间竟有如此牵挂,远隔万里,无关血缘只关情。

一年,两年,三年。善意的谎言就这样静静地演了下去。

我微信里有桃姐。老人不擅用手机,但偶尔也发发动态,江西老家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掩映着青瓦房,鸡犬相闻,花开花落。这些动态下,自然“加仑”软件替赤羽点赞又留言。

都说人老了像小孩,但在玩手机这件事上,老人学得比年轻人慢得多,有时会看见桃姐的朋友圈里发出莫名其妙的三五个错字,也不去删,直到过好久后新的动态发出,朋友们才明白她要说什么。有的时候更搞笑,桃姐明明想说家里的鸡又下蛋了,朋友圈发出的图片却是两头大黄牛,猜都能猜到,相册选图时把对号勾错了。

斗转星移,七年过去了。那个老人的故事慢慢离我们远去了。

有次我出差江西,云仔提醒我,是不是代赤羽去看看桃姐,我看了一眼日程,时间还算宽松,就点头应允。

会议开了近一周才结束,从南昌到桃姐老家距离不近,下了高铁转大巴,颠簸半日,那座大青瓦房才终现于眼前。

半山梨花如雨,几缕炊烟随风。

仔细闻炊烟里夹着炖鸡的味道,这味道一下勾起了旧日回忆,之前在张家常吃,油亮的汤下面块块鸡肉软烂肥嫩。

我心里暗想,山村养人不假,桃姐这岁数了还能下厨,能颐养天年如此,也是好人有好报。我清点着给桃姐带的礼品,肚里编好了哄骗桃姐的瞎话,旋即轻轻叩响那扇锈迹斑驳的铁门。

铁门打开,是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脸上晒出了农家汉子常有的古铜色。听懂了我的来意,男人说这里正是桃姐家,他是桃姐的三儿子栓柱。

我问桃姐是否在家,拴柱却不作声,只领我走进堂屋,光线有些昏暗,阳光照出空气中四处游走的灰尘。栓柱翻找出一只破旧的手机,拔掉充电线递给了我。我心下疑惑,打开手机屏幕一看,手机里正运行着“加仑5.2”!

栓柱有些愤愤,“娘临终时特别嘱咐,每年都要给这什么加……加仑程序充值,一年960,连续充了五年了!”

我侧过头,忽然瞥见在堂屋的一角上有张条案,上面摆着一张黑白遗像,相框里桃姐的笑容依舊淡然和蔼,只是相框上落满了灰尘,照片看起来都有些许模糊了。我忍不住伸出手,想擦掉那些浮灰,却越擦越糊。

就在这时,桃姐的旧手机正好一阵震动,低头去看,“加仑”程序正编辑着一条,“新买了个木梳,梳头好用。赤羽啊,你看这梳子好看不?不用挂念我,也不用总想着来看我,我好着嘞。”

“加仑”程序还从网上搜来了一张棕红色木梳的图片,赫然一条动态发出在桃姐的朋友圈里。

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栓柱不解。

拭干了眼泪,我只轻声对栓柱说:“以后,不用再充值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致敬经典香港电影《桃姐》

【责任编辑:艾 珂】

后记:

本文是和另一位作者刘艳增聊天时无意间触发的灵感。他给了个假设,如果看到一个已经去世的人发出一条朋友圈,你会做何反应?

我想大概是害怕吧,但仔细一想,却不知怎么回事想到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太姥姥(河北一带对奶奶的母亲的称谓)。如果她活到了今天,应该也学会了用手机,学会了发发朋友圈什么的吧。她是个有故事的女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一二·九”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新婚燕尔的丈夫在北京上大学,随着学潮运动南下参军,半个多世纪杳无音信。在那段风雨跌宕的战争岁月里,她独自一人拉扯奶奶长大。

我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小时候太姥姥对我很好,有什么好吃的总藏在从房梁垂下的一个挂篮里留给我。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记得她的身影,裹着小脚,忙碌在厨房灶台间。

奶奶是1992年前后去世的,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也许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吧,所以儿女们连奶奶的遗像都没敢摆在家中,只告诉太姥姥说奶奶去北京治病了,没事,放心。后来时间久了,太姥姥也不再追问什么,一切都在不言中。

七八年后太姥姥偶然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当时,我已经离开故乡,再回到家时见到的已经是墙上的黑白遗像了,太姥姥去世的消息家人当时没有立刻通知我。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想买把梳子送给她。

猜你喜欢
桃姐加仑姥姥
一吨液体
雪姥姥
苍茫又轻柔的生活
八旬姥姥活得美
温暖的悲伤
一吨液体
《桃 姐》
ACEEE 评出的最环保车型
快速节油跑车(下)
《桃姐》:非典型叙事与张力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