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画相融与水墨风尚

2021-04-22 18:23王惠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王维

王惠

摘 要:王维不仅是诗画兼通的文人,还是参禅体道的隐士。他的艺术与其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作为画家,他的画面上有着诗人的情绪;作为诗人,他的诗文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作为参禅悟道之人,其诗画艺术笼上了一层澄明洞达的意味。他以诗人的视觉和文人的心态作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王维;青绿山水;泼墨山水;诗画相融;水墨风尚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1-0084-05

一、隐于自然的摩诘其人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殊类型,与文学和诗的关系最近。世人皆推唐代的王维(701-761)为文人画的创始人,原因是他将诗文与绘画的审美相贯通,让绘画中融入了诗意的表达,从而更具文人气质。王维时代的山水画主流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笔下金碧富丽的大青绿风尚,亦有吴道子粗笔简括一类。王维一方面继承“二李”一路精谨的青绿画风,另一方面以自身的才情与兴趣去探索水墨,创造出了水墨为上、水韵墨华的另外一种山水技法。这两种画法共同构建了中国山水画传统,为后世画者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途径。

王维不仅是诗画兼通的文人,还是参禅体道的隐士。他的艺术与其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密切相关。王维弱冠之年即中进士,为大乐丞,从此入仕;像每个胸怀大志的儒家士子一样,王维早年也怀着积极的政治抱负,然而这种大志逐渐在变化无常的政局和起伏跌宕的个人际遇中逐渐消沉下来,尤其是30岁时爱妻亡故,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无常的落寞,王维自此未娶,开始学佛,并趋向隐居。王维最初隐居在终南别业,四十多岁时又购得长安东南蓝田县辋川的宋之问别墅,以亦官亦隐的方式悠闲度日,在山林溪壑之中赏景作画、赋诗弹琴,在自然之美中悉心创作,寄托幽思。从出仕到半隐半仕、再到完全归隐,既是王维的人生历程,也是他的心理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官场仕途的希望愈来愈淡,而对大自然与禅理的向往愈来愈浓,终于走向了完全归隐于自然、归隐于自我的人生之路。他的艺术,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纯粹。

王维早慧而多才,诗、书、画、音乐都很精通。书法、诗文及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得王维具有敏锐而细腻的审美感知力。王维善诗,其诗在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被后人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作为画家,他的画面上有着诗人的情绪;同时,作为诗人,他的诗文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另外,他作为参禅悟道之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生命意义的思索和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更是令其诗画艺术笼上了一层澄明洞达的意味。可以说,王维正是在画意、诗情、禅意之间左右逢源,以最为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的内心感悟。无论其诗、其画,都是作者面对着自然、面对着自我之际的内心独白。对水墨山水画法的诗化和文人画风的创立,皆源于王维的修养与才情,他以诗人的视觉和文人的心态作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援画入诗:摩诘的诗中之画

王维的诗有景、有情、有体悟,从中我们感受到其诗“诗画相通”的妙境,也可从中窥见其诗作中对绘画因素的融入。

“经营位置”是中国绘画的六法之一,也是中国画的构图法则。王维的诗多以人物的活动、景物的状貌为线索渐次展开,或以作者目光所及而呈现,或以景观、情景之自身次序徐徐道来,既有由近及远,亦有由远及近,极似中国绘画中“位置经营”之古法。王维的诗中,自然景物在作者眼中心底的呈现作有序展示,精炼、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幅静谧优美的田园景致,读来宛如欣赏一幅布局得体、景致相融的完美山水画。《辋川集》20首五言绝句为此类代表。

善于运用形象和细节构建画面,是王维诗的另一特点。其诗通过一些局部景色的描写去逐渐丰富整个画面,黄昏,月夜,山影,村落,庄稼,树木,还有活动于其间的农人浣女,在王维的笔下经过信手拈来的点染,便呈现出从容恬淡而又和谐的画面,并将作者自己的心境与眼前的景色想融洽,使得景物与人心之间具有某种默契与无间,充分表达出当代诗人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在表现技法上,“动静结合”是王维写景诗的一大特点。其诗善以动词表现景物的状态、增强画面的动感,最精彩的是其诗作常常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相融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为此间佳句。

“虚实得宜”是王维诗与画最为相通之处。王维善于用云雾、烟霭、雨意等使景物出现“山色有无中”的微妙变化,使其诗中的画面虚实相映,气韵流转,这种做法也与他的山水画创作一脉相通。

王维还以敏锐的审美眼光去欣赏大自然中光线的变化:“落日满秋山”“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的夕阳斜晖;“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的月光;这些光线不仅有直射,还有斜射、反射等不同的照射角度表现出侧光、逆光等不同的光线效果,使得景物因为不同光线而具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而“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等句则更为生动地表现出了自然景观中光线的微妙与丰富。

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表现,在王维诗中更是独具特色。作为画家的他不仅擅青绿,亦善水墨;作为诗人的他不仅能写活色彩,也能概括意境。他的诗作中既有绚丽的直接陈色,也有令人遐想的含蓄表达,更有充滿禅意的水墨境界。如《别辋川别业》中“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中的青绿相映;《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中的红翠交辉;《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可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中的绿红两种强烈的对比色运用,呈现出景物的色彩绚丽,具体可感;而在《春日上方即事》中“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句中没有直接的色彩呈现,却含着柳绿梨白、春山如画的色彩感受;《终南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句以白云青霭营造气氛,让人感受到自然中色彩的变化,曲意无穷,更富诗意;另有《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的明净天真与《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青空简净,均有着水墨山水画单纯质朴的画面特征。

王维诗精于取景、善于用色,在经营位置、营造画境方面的不凡表现,许是得益于其绘画修养。王维对绘画的喜好不亚于诗文,他在《偶然作》其六中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透露了他对自身绘画天赋与水平的深度自信。当然,王维的诗之所以能征服大家的真正原因,除了具体的写作技巧与诗境的清淡自然,还在于其中透出的豁达态度与禅意。可以说,诗与画,都是他体道的一种手段。我们不仅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自然当中感受到了作者清逸恬淡的人生态度;也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睿智释然当中读到了大自然往复轮转的生命玄机。

三、由“绘”到“写”:摩诘的画中之诗

王维在绘画创作中融入诗味,突出了山水画对意境的表现,开拓了中国山水画讲究诗意的新传统,为后世文人画的繁荣开了先河。

王维的山水画后世流传甚众,多为伪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雪山行旅图》轴、日本小川睦之家族收藏的《江山雪霁图》卷,还有美国、日本及台北收藏的《雪山行旅图》轴、《千岩万壑图》卷、《山阴图》卷、《江干雪意图》卷、《溪山雪霁图》卷、《瀑布图》轴、《万山积雪图》卷、《长江积雪图》卷、《秋冬合景图》卷等,皆为托名王维的山水画作,风格与其相近,足见王维山水画名之胜。

王维稍晚于二李与吴道子,从史料的记载当中我们可知王维一方面受二李画风的影响,创作“筆墨婉丽”、设色“重深”的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此类;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吴道子的山水画风,常作疏体山水,并创立了“破墨”之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他“画山水树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他“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王维在画法上既避免了李氏父子技法方面的繁密工致,又避免了吴道子“有笔无墨”的技术缺憾,从而创立了“笔意清润”“笔迹劲爽”的“破墨山水”,让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水墨画材料的运用和水墨画的兴起功不可没。

现藏日本圣福寺的《辋川图》卷纵29.8厘米,横481.6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此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以长卷的形式绘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于其上。辋川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蓝田县的西南,是秦岭北麓的一条川道,风景秀丽。开元二十九年,王维四十岁左右,在辋川买下了宋之问的“蓝田别墅”,前后居住了将近十四年。辋川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竹里馆等二十景,王维曾与诗人裴迪以辋川二十景为题,一景一绝句,每人做得二十首,各汇成一卷《辋川集》,千古传诵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诸句既出自于此。而王维的《辋川图》卷,也就是对辋川这二十景的图像展示。王维晚年信佛,上表舍宅为寺,将其辋川别业改作了清源寺,他亲手在寺墙上画了辋川二十景。《历代名画记》中记:“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指的即是王维此图,我们现在看到的《辋川图》卷应该是后人据此摹画而成。我们惯常见到的《辋川图》是此二十景中之其一。 此作在一瞥之下令人并无深刻印象,唯见一所庭院,几道碧峰,细观之下方叹其精致。画面的正中是一处正对着观众的墙廊环绕的规模不小的别墅庭院,其中树木掩映、屋舍楼阁层层排列,井然有序;庭院背山而面河,连绵的山势让画面稳定,面前宽阔的河流又使它充满动感。庭院内外皆有人物活动,外面河中水波微兴,有小舟载客而至。

在手法上,此图显然属于二李一路 “笔墨婉丽”、设色“重深”的山水风格,山水树木及亭馆、水纹、人物皆以线条勾勒之后再以色彩晕染,整个画面精工典雅,富丽从容。人物、屋馆楼阁极为精细;树木的刻画已经非常成熟;山脚及山阴部分及路面以赭石染之,山的大部分以石绿、石青晕染,山顶部分浓烈而其余部分简淡,并运用了简单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结构。画面上洋溢着盛唐绘画所独具的端庄华丽和青绿山水所独有的凝重典雅,而让我们留连的却是画面上透出的一种与世无争的安乐祥和与宁静平和的内在气息,这与他诗作中所包含的信息非常吻合。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这样评论《辋川图》:“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评价甚高。传说宋代名士秦观生病卧床,有缘得赏《辋川图》,不日病愈,赋予了《辋川图》几分神话色彩。宋苏轼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词:“《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清人赵翼 《题王摩诘辋川雪溪小幅》诗:“我闻《辋川图》径丈,幽景二十俱胪陈。”都证实了此图在后世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他诗画当中一再描绘的辋川,也随之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成为后世文人向往的诗画之境。

王维的另一幅作品是藏于原清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雪溪图》轴,纵36.6厘米,横30厘米,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该作品应是王维真迹。此图无款,前黄绢隔水有赵佶瘦金书“王维雪溪图”五字,上钤双龙方印,中钤朱文连珠印并另一朱文方印,下钤“宣和”连珠大玺。因宋徽宗赵佶距王维的时代只隔了三百余年,尚不算久远,他的认定也是有说服力的。

这幅竖构图的《雪溪图》纵横不过尺余,作者以水墨手法描绘了薄雪覆盖的冬日溪畔栖居情景。画面下方是小溪岸边被积雪覆盖的平地和露出的山脚,水边隐隐显出土石,山傍有几件屋舍,几棵萧肃的冬树立于屋舍周围,远处溪中有一篷船,船上有船夫撑篙而行,更远处的溪岸亦被雪覆盖,隐隐有树木及屋舍在岸边,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作者的心境,与其具有禅意的诗境极为契合。这种雪溪边的栖居,亦使大自然之景深深烙上了人的痕迹,为后人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开拓了新的方向。

从《雪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创立的破墨之法,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调出干湿、枯润、浓淡变化不同的墨色,趁墨色尚未干时,以浓淡互破,利用水墨在绢帛或纸张上的渗透效果去表现对象。王维的“破墨法”避开了大青绿山水中艳丽的色彩和谨细的勾染,只用墨和水的交融也能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也许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具有隐逸情怀的文人平淡、自然的审美追求,从而诗意也更为浓厚。

王维平生笃信佛学,潜心禅理,对于生命终极意义和人生目的的探寻与感悟,使得他与寻常画家的创作心理有所不同。他的绘画作为一种参禅悟道的手段,也作为一种愉悦心情的方式,不像宫廷画家那样受到统治者审美观念的约束,从而也能够更为自由地抒发自我。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发展了水墨画,导致了山水画在中唐的突变,并为后世的山水画廓开了思路。明代的董其昌把他列为“南宗画”之祖,说他“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 ,并因为王维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被董其昌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王维的水墨画法使山水画的制作由“绘”过渡到“写”,具有超越绘画本身的文化含义与精神内涵。

四、诗画相融与水墨风尚

诗画俱佳是中国画人的最高修为,也是文人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王维则是这个山系上的第一座高峰。北宋阮阅《诗话总龟》中说,顾恺之虽然善画却不能诗,杜甫虽然善诗却不能画,只有王维二者皆能,兼有此二人的优点。刘士鏻在《文致》中说,善画者胸中有烟云,是缘于性情文章的滋养。王维善诗,所以其画中涵有诗意;又因其善画,所以其诗也别有况味。诗情画意在王维的艺术当中左右逢源,相得益彰。自王维始,中国诗词与绘画的化合交融成为了文学创作与绘画创作的新方向。

诗与画是孪生艺术,诗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而言情,而画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而达意。王维能诗善画,而且他的诗与画面对着相同的表现对象——山水田园,不论是线条色彩还是语言文字,表达的皆是他眼中的自然物象和心中感受,他在创作当中有意无意地将两种艺术语言相互渗化融会,也是再自然不过之事。如果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就在一般诗人之上,便是由于他作为诗人而又最得“图画意象”,这种艺术语言的互通提升了其诗文绘画的艺术品位。而王维所推崇的水墨画法最适合传达诗意,所以深得文人青睐。托名王维的《山水论》《山水诀》不仅将水墨的地位提到绘画的最高层,认为水墨乃是最高级的画法,因为它循着大自然的性情,秉着万物造化的轨迹而成。王维还非常注重作画之前的情绪酝酿,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艺术主张。

自王维后,从事水墨山水创作的唐代画家甚众。王宰画山水“出于象外”,他“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经深思熟虑反复酝酿后方下笔作画,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他画的临江双树松柏“上盘于空,下着于水”“达士所珍,凡目难辨”,具有高雅的情趣。张璪(?—1093) “唯用禿笔,或以手摸绢素”的激情演绎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理念,王墨酒醉后以墨泼于绢上、脚蹙手抹、或挥或扫的画法,显示了画家在创作中对自身主观思想情趣的表达。中晚唐之际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有项容、杨炎、顾况、刘商、李灵省等人,皆因不按常法作画,画山水树石之际笔简意赅而注重情趣的表达,因而被视为逸格。这些山水画法都多多少少受了王维山水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的笔下,人的精神试图挣脱绘画技巧的拘限,而与广阔的宇宙生命合化为一,这种创作观念乃是王维山水艺术观念的延续与生发。这种纵逸恣肆的写意方式,在宋代兴起的文人画那里找到了丰厚的发展土壤,并随着文人画的渐入主流,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说苏东坡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句为王维田园山水诗的成就作了一个注脚,那么接下来的“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句似可作为王维山水画成就的另一个注脚。“诗中有画”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画中有诗”是王维山水画创作的特色,他的诗与画都是在诗情与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在表现了作者深厚艺术素养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宋代以后,山水画者大都能诗,画的技法韵味也与诗意不断融合,促成了文人画的逐渐成熟。

参考文献:

[1] 周积寅,王凤珠.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

[2]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6.

(责任编辑:涂 艳 杨 飞)

猜你喜欢
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神奇的走廊
走哪条路好
穿越密林
勤劳的工蜂
山居秋暝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