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蟹产业70年回顾与展望

2021-04-22 17:18陈晔郭靖宁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养蟹蟹苗河蟹

陈晔 郭靖 宁波

摘要:河蟹是我国特色水产品,自古以来颇受中国民众尤其是文人墨客喜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河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在发展规模、涉及范围、经济效益、普及推广速度等方面快速提高。《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之一,其关于河蟹的报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对《人民日报》1949—2018年有关河蟹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河蟹产业发展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产业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我国河蟹产业在品牌意识、行业标准、生态环保意识、产品形象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河蟹;70年;《人民日报》;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5-0244-05

河蟹别称毛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包括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4个种。前2个种个体大,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后2个种个体很小,产量低,经济价值较低。中华绒螯蟹有2个种群,北方种群以辽河、黄河水系蟹为代表,南方种群以长江、瓯江水系蟹为代表。日本绒螯蟹也有 2个种群,北方种群以绥芬河水系蟹(当地人将其称为“俄罗斯大蟹”)为代表,南方种群以南流江水系蟹(俗称“合浦蟹”)为代表[1]。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因其螯足硕大,内外缘密生绒毛,得名绒螯蟹[2],体型硕大,肉质鲜美,成为河蟹代表种,为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中华绒螯蟹繁殖和生长洄游往返于江海间,经过闸坝时,常常在那儿聚集,故江苏省苏南、浙江省和上海市一带人称其为大闸蟹。我国食用河蟹历史悠久,《春秋外传》和《吴越春秋》中就有吴国“稻蟹不遗种”的记载[3]。河蟹颇受中国民众尤其是文人墨客喜爱,赢得不少雅名。傅肱叫它“横行介士”,杨雄称其“郭索”,葛洪名它“无肠公子”,现代人则称为“大闸蟹”。此外,河蟹还有“传芦”“含黄伯与夹舌虫”“江湖之使”“介秋衡”等别名[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河蟹产业发展迅速,东至上海市崇明岛,南至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地区,北至辽宁省盘锦市,都有河蟹的身影[5]。河蟹产业已成为不少地方的支柱性产业。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1949—2019年我国河蟹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回顾与展望很有必要。

1 我国河蟹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河蟹作为我国传统名贵水产品,已有数千年食用历史,人工养殖历史也有30多年。《人民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关于河蟹的报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状况。由图1可知,在新中国成立最初10年间没有河蟹的相关报道。1958、1961年有几次报道,之后较长一段时期又无相关报道。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井喷式大规模报道。以其相关报道为基础,可以将我国河蟹产业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为河蟹产业酝酿阶段,主要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进行野生野捕;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产业起步阶段,主要为捕捞天然苗后再进行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河蟹产业快速发展阶段,由于人工河蟹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等的突破和成熟, 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河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与增长期。

由表1可知,最早出现的是1980年7月4日关于上海市崇明县捕捞河蟹苗的新闻报道。5日之后,即7月9日,出现题为《应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业》的文章,意味着我国河蟹养殖业蠢蠢欲动。此外,1984年3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人工孵化长江河蟹育苗成功的消息刊于《人民日报》第1版,值得特别关注。2011年之后,正文中包含“河蟹”的相关报道明显减少,说明此时河蟹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和高速发展阶段。

2 我国河蟹产业发展阶段

2.1 产业酝酿阶段

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为产业酝酿阶段,主要特点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可谓“靠天吃饭”、野生野捕。我国捕捞天然河蟹资源的历史悠久,古代便有“秋风起,蟹脚痒”之说。性成熟的河蟹洄游至江河入海口产卵。先民在洄游通道处张网设簖,捕获河蟹,享用美味。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河蟹产业以自然增殖为主。人们食用自然繁殖和生长的河蟹,河蟹产量较低但较稳定,20世纪50年代全国河蟹产量为1.0万~1.2万t[7]。根据《洪泽湖》一书记载,1949年洪泽湖产蟹 2 t。据《江苏省渔业史》记载,江苏全省 20 世纪 50年代年均产量为2 000~3 000 t。根据原江苏省水产局淡水产品分类产量统计资料,江苏省1957 年的产量为 1 793 t,此时河蟹的市场价格虽不算太高,但仍属餐中稀罕之物[3]。

2.2 产业起步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河蟹产业的起步阶段。随着人工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该阶段主要利用人工繁殖蟹苗和捕捞天然蟹苗,进行人工增殖方式生产。1958年前后,因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河蟹生殖洄游的通道受阻,河蟹产量大幅度下降。1968年江苏省河蟹产量只有500 t,仅为历史最高产量的8%[7]。1969年,上海市崇明岛北八滧发现众多蟹苗,人们进行大规模捕捞,开展蟹种的培育与基地建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许步劭等突破人工河蟹育苗技术,使我国河蟹生产一方面通过捕捞长江口天然蟹苗并对幼蟹进行放流[8],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繁殖蟹苗进行河蟹生产。然而,由于河蟹增殖技术还不成熟,加之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该阶段河蟹产业发展较缓慢。

2.3 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82年起,由于蟹苗過度捕捞以及海况变化,蟹苗资源大幅减少,一蹶不振[7],对我国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9]。因此,我国水产工作者一方面开发利用新的蟹苗产地,另一方面探索研究河蟹的人工繁殖技术[7]。20世纪80年代后期,浙江省、安徽省先后开展河蟹人工繁育,并逐步成功实现批量生产[10],这为20世纪90年代后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河蟹养殖量和产殖稳步增加,在养殖河蟹替代作用的影响下,河蟹捕捞量前期增长,但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图2~图4)。河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又可细分为“大养蟹”“养大蟹”“养好蟹”3个阶段。

2.3.1 “大养蟹”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为“大养蟹”阶段。该时期主要为人工繁殖蟹苗和天然蟹苗人工增养殖。20世纪90年代,我国河蟹养殖开始采用人工繁殖,从而实现可持续快速增长[11]。也有不少养殖户利用河蟹季节差价,采购较便宜的天然幼蟹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在秋冬季河蟹紧俏时高价出售[3]。这段时期由于河蟹养殖收入较高,大量养殖户纷纷进入,河蟹产业规模发展迅速。1994年,“当年育苗、当年养成”蟹获得成功,江苏省泗洪、洪泽、盱眙、宝应、兴化、建湖、射阳、盐都、东台等县(市、区),安徽省当涂县、天长市,浙江省萧山等地开始大规模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国河蟹产量与产值实现快速增长,1993年全国河蟹产量仅为1.75万t,2000年全国河蟹产量已达23.3万t(图2)[7]。

2.3.2 “养大蟹”阶段 2001—2006年为“养大蟹”阶段。2000年后,伴随河蟹育种模式领域的技术突破,研究人员借助池塘、稻田等多种水体,在总结以往蟹种培育技术的基础上,采取增殖与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生态养殖技术[8],逐步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型。这段时期由于河蟹养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对大蟹的推崇,河蟹养殖规格逐步实现突破。辽宁省盘山县的稻田养蟹产业(王武教授称之为“盘山模式”),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为核心,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同时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稻田中的河蟹既能清除杂草、遏制水稻的虫害,其粪便还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稀放、精养等措施,河蟹规格得到提高。田埂上再种上大豆,组成“稻、蟹、豆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复合生态系统[7]。

2.3.3 “养好蟹”阶段 2007年至今为“养好蟹”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已基本形成河蟹育苗、幼蟹规模化培育、成蟹养殖、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等完整产业链[12],并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理念的兴起,开始寻求质量突破。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在2007年前后出现一次较大提升(图5),人们对河蟹的风味、品质及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追求“大蟹”消费向吃“好蟹”转变。这一时期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养好蟹”成为广泛共识,稻田养蟹等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出现盘锦、当涂等示范模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养殖产量(global aquaculture production)数据库数据记录从1989—2017年我国河蟹养殖产量及产值。通过简单计算,河蟹单价在2007年前后呈现1次明显提高(图6),河蟹产业进入“养好蟹”阶段。

3 政策和建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河蟹产业从无到有,从大水面粗养至围栏精养,从大水体发展到小水面,从鱼蟹混养到稻田养蟹。在发展规模、涉及范围、经济效益、普及推广速度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7]。在经历巨大变化的同时,有些领域仍然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1 品牌意识和行业标准有待提高

当前河蟹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无法对河蟹质量进行有效识别。对此,有关部门须要加强品牌保护,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企业须要提高品牌意识,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等途径提升自身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江苏省苏州市制定的《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在全国具有前瞻性[13]。河蟹产业还可以制定具体的生产、产品形态、质量分级、包装配送以及仓储运输等一系列标准,以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保障品质[14]。

3.2 生态环境伦理意识亟待加强

确定生态养殖(ecosystem approach to aquaculture,EAA)包括生物多样性协定(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和负责任渔业行动的原则(code of conduct of responsible fisheries,CCRF),其指导三原则为:第一,养殖应该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背景之下发展,而不能破坏其承受能力;第二,养殖应该提高人类福利及相关权益人的平等权益;第三,养殖须要考虑或融合其他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河蟹的传统养殖方式尚不符合生态养殖标准[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养殖方式进行进一步提升,建立生态环境伦理体系,提高养殖户的生态环境意识。

3.3 河蟹产业文化需要创新提升

当前,我国河蟹产业遇到多方面竞争。在国内受到小龙虾产业的挑战。与小龙虾产业相比,河蟹产业具有河蟹生长周期长、饲料成本高、养殖户经济回报慢等特点,已有部分河蟹养殖户转向小龙虾产业。此外,河蟹又受到进口水产品(尤其是帝王蟹、雪蟹等)的替代性冲击。中老年人爱吃传统河蟹,年轻人则较偏爱小龙虾或进口海鲜。此外,当前河蟹市场形象依然较传统,建议打造新型的河蟹市场形象,以便更好地吸引年轻消费者。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相应的产业文化。河蟹产业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河蟹产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滋养稳定忠诚消费者、培育潜在消费者,从而在河蟹消费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物质+精神”的双重体验。因此,须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千篇一律,着力打造“共性+个性”的河蟹文化建设格局。

4 小结

河蟹是我国特色水产品,自古以来颇受中国民众喜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河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从无到有,在发展规模、涉及范围、经济效益、普及推广速度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本研究以《人民日报》1949—2018年有关河蟹的新闻报道为切入口,将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阶段分为20世纪50年代的起步准备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起步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其中快速发展期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大养蟹”“养大蟹”“养好蟹”3个阶段。当前我国河蟹产业还存在一定问题,即品牌意识和行业标准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伦理意识亟待加强,产品形象须要创新提升。虽然近年来我河蟹产业受到小龙虾、进口水产品等的冲击,由于河蟹文化已融入我國文化的一部分,从长期来看,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蟹的需求上涨,河蟹产业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武,成永旭,李应森. 河蟹的生物学. 水产科技情报,2007(1):25-28,50.

[2]陈 晔,宁 波. 上海崇明大闸蟹养殖历史与文化. 上海农村经济,2017(12):20-21.

[3]朱 凛,韩 飞,朱成德. 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水产养殖,2012,33(9):41-42.

[4]刘艳梅. 我国首部“蟹文化史”——《说蟹》. 图书馆杂志,2008,27(8):95-96.

[5]陈蓝荪. 我国河蟹市场发展动向及思考.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5):269-275.

[6]管卫兵,蔡天成,杨牧川,等. 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南农业科学,2012(3):116-119.

[7]王 武,王成辉,马旭洲. 河蟹生态养殖. 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8]刘华楠,张佳新,王成辉,等. 中国河蟹种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上. 科学养鱼,2017(1):1-3.

[9]李思发. 河蟹产业发展的种质问题和对策. 科学养鱼,2006(6):1-2.

[10]刘华楠,张佳新,王成辉,等. 中国河蟹种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下. 科学养鱼,2017(2):1-3.

[11]刘华楠,张佳新,王成辉,等. 上海河蟹种源产业SWOT分析与对策. 中国渔业经济,2016,34(4):54-60.

[12]周 刚,周 军. 我国河蟹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水产,2011(2):11-12.

[13]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苏州日报,2018-06-17(A05).

[14]甘江英. 地理标志农产品军山湖大闸蟹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 渔业致富指南,2018(21):16-18.

猜你喜欢
养蟹蟹苗河蟹
喜报!当天全款定籽超1万斤,进军蟹苗业仅3年,“杂优一号”有何魅力?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陈鸿波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