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丽婷 谢珊
[摘 要] 在高校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应发挥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对74名高校教师和383名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现状,发现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尚未清晰认识到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生需求多元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当前现状提出相关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就業指导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建设”(2018JGXM18)
[作者简介] 顾丽婷(1993—),女,广东云浮人,管理学硕士,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谢 珊(1974—),女,广东番禺人,农业推广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党政办副主任,教育管理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8-0051-05 [收稿日期] 2020-05-17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这一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元就业机会,但从数据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大,就业面临巨大挑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813.75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有60.44万人。伴随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骤然上升,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85.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6.25万人①■。《2019年全国研究生调查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90万,较上一年激增52万,增幅达21.8%,成为近十年增幅最大的一年。调查显示,考生读研的首要动机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然而,高校研究生扩招,一方面是在积极响应国家重视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号召,但另一方面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研究生就业压力[1]。针对“就业难”问题,不少学者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没有提前得到完善的就业指导[2]。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改革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指导作为一个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此后,许多西方工业国家纷纷开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我国早在20世纪初也开始了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主张的终身职业教育观[3]。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推进,系统性的职业生涯教育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回顾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历程,从重视、开设到全面实施已走过20年的路。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995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拉开就业指导课建设发展的序幕。200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公共必修课,并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发展,各大高校普遍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就高校而言,就业指导课程是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是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区。然而,综观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不难发现,其重心大多放在本科群体中,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因得到应有重视而出现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的研究倍受专家学者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学者针对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揭示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5];二是对就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从学校管理层面对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6]。由于研究生群体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师生关系与本科生不同,所以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也应有所区别。然而,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仍旧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适应研究生就业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当前,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大多以经验总结归纳为主[7-9],实证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方法,着重对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探索适合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改革路径。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课题组选取华南农业大学及与华南农业大学同类型、同层次的9所国内高校的教师和在读研究生进行调研。这9所高校为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仲恺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二)样本情况
课题组对教师群体的调查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通过团队判断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查样本,发放80份问卷,实际回收74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对学生群体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高校生源数据库按固定比例随机抽样,共随机发放400份问卷,实际回收3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75%。
1.教师群体基本情况。从身分类型来看,学院辅导员38人,占比51%;研究生导师26人,占比35%;相关部门(学生工作、研究生院、就业中心、教务处等)管理者6人,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1人,教辅人员1人,其他人员2人。基于本文主要是对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研究这一出发点,调研的教师对象以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为主,能够更客观地反映问题,因为这两个群体和研究生接触最密切,对学生的情况也较为了解,更有话语权。
2.学生群体基本情况。从学位类型来看,学术型硕士188人,专业型硕士189人,各占49%,博士生2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共划分为12大类,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涉及10类专业,分布面广,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当前研究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的看法。
从就业意向调查来看(见表1),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当前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就业选择,占比56.40%;有179名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占比46.74%;其次三成左右的人选择到国企或其他企业就业;占比分别是30.81%、33.68%,17.49%的研究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边远地区专项计划等)是不错的选择;少部分研究生选择自由职业(9.14%)和创业(8.09%)。另有9.66%的研究生尚未有清晰的就业意向,不清楚自己的未来。
三、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对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5.35%的研究生表示在本科期间上过正规课程;37.86%表示没有上过正规课程,但通过相关讲座、工作坊、求职比赛了解就业知识;将近7%的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或活动。此外,大部分研究生表示不清楚院校是否开设了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占比45.17%),三成学生表示所在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仅有24.28%表示有开设。从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21.6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可见,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层面,都不是很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甚至在部分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也未做到全面普及。
(二)开设专门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87.99%的研究生表示并未修读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然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研究生阶段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占比75.46%),15.9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8.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当询问到“如果学校开设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否愿意修读”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59.01%)表示愿意修读,33.42%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仅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修读(7.57%)。从数据来看,针对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如图1所示):研究生目标喜好差异大、课程实用性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不贴近学生。针对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见下图):研究生目标喜好差异大(46.21%)、课程实用性不高(41.78%)、学生积极性不高(38.9%)、课程内容不贴近学生(35.77%)。另有少部分学生指出还存在师资水平不够、与本科授课内容重复以及研究生导师不支持等问题。
可见,在研究生阶段开設就业指导课程很有必要,但应针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才可能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增强对该课程的重视。
(三)研究生更看重就业指导课中对其求职有直接作用的内容
绝大多数研究生(74.41%)认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职业认知模块在其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是生涯决策和计划(68.67%)和面试技巧(68.41%)两个模块,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自我认知和简历撰写模块对自己的求职更有帮助,接近五成的学生表示职业素养和职场适应模块也很重要。大多数教师认为职业认知(54.05%)、生涯决策和计划(50%)、面试技巧(44.59%)是研究生最感兴趣的模块,自我认知(35.14%)、自身专业(32.43%)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模块,全球化视野、简历撰写、职业素养和职业适应四个模块则不是学生特别看重的。总体而言,师生观点不谋而合,教师是比较了解学生的课程兴趣点的。当询问到“上课时最关注的课程内容”时,56.52%的研究生表示最关注课程内容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30.43%的研究生最关注对求职技巧提升的帮助内容,少部分学生会关注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是就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研究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关键在于对其求职发挥直接作用的知识。
(四)研究生对就业指导类活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对于就业类活动,最受学生欢迎的前三种活动依次是就业业务政策和求职技巧提升讲座(56.66%)、求职能力小型强化训练营(49.35%)、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45.17%);其次,三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参与就业指导课程(34.2%)、个体咨询辅导(32.9%)和就业指导团体辅导工作坊。29.22%的学生喜欢参与求职技巧、职业规划比赛。对于导师介入这种方式,仅19.06%的学生表示认同。同样,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业务政策和求职技巧提升讲座(51.96%)、求职能力小型强化训练营(49.87%)、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37.86%)对自身的帮助是最大的。三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参与个体咨询辅导(36.55%)、就业指导课程(34.46%)、就业指导团体辅导工作坊(34.46%)以及求职技巧、职业规划比赛(33.42%)对自身的帮助也很大。21.15%的学生认为导师介入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帮助最大。
可见,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只是一种方式。对于研究生而言,多元化的就业指导类活动更能够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如就业业务政策和求职技巧提升讲座、求职能力小型强化训练营、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等。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研究生比较喜欢体验(89.19%)和讨论(79.73%)的教学方式,原因在于这些形式让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感到枯燥,还能通过体验式活动进行思考、交流,利于解决实际困难。
(五)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教师课程投入度是比较高的,但仍有部分人表示对课程的投入度一般(12.16%)甚至不投入(2.7%)。究其原因,86.67%的人认为是工作繁忙,备课时间少;42.22%的人表示对专业职业环境不了解也会阻碍其对课程的投入程度;28.89%的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20%的教师认为课程难度大;极少数(8.89%)教师表示领导不支持或不理解,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
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数据显示,在就业课程教学或就业指导中,三成以上的教师认为自身在全球化视野、职业认知、就业心理、个体咨询技巧和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五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27.03%的教师认为在生涯决策、计划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24.32%的人认为需要加强就业政策方面知识;少部分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我认知、职业适应、职业素养、面试技巧和简历撰写等方面的知识。可见,加强专业知识是师资建设的另一重点。
四、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不难发现,根本问题总体上涉及主体层面和内容层面,这也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组织保障
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低是制约课程有效开展的直接因素。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和政策,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当前少数高校在研究生期间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调查发现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是正规的,在课程设置上也缺乏专业性。学生是课程的参与主体,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研究生对于修读就业指导课程有着强烈的意愿,从侧面反映出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为保证课程质量,高校应当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学管理团队,构建校院两级就业指导体系,针对性地设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案,编写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通用教材,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必修环节,从组织保障层面加强对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力度,保证课程开展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二)强化研究生就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程质量的根本保证。调查显示,部分开设了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高校,学生的满意度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无论是学生反馈还是教师对自身的评价,都反映出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师资水平有待加强。据了解,当前国内高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学生辅导员为主,很多授课教师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的机会少,缺乏就业工作经验,授课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有效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三)结合研究生需求特点,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年龄、思想状况、学习模式和接受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别。研究生群体本身也具有复杂性,在培养方式上有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社会阅历方面有在职硕士、工作后考上的研究生或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考上的研究生,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调查发现,五成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自身比本科生更具备专业能力(85.9%)、职业素养(64.49%)以及就业信息搜集能力(51.96%),少部分学生还认为求职技巧也是一大就业竞争力(41.25%),2.09%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其他就业竞争力。然而,调查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时,不少学生和教师指出课程的实用性不高,课程内容不贴近学生,与本科授课内容重复等。我们知道,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式,而对于研究生就业指导这门课,当前很多高校并未真正遵循这一原则,如有些课件陈旧,甚至和本科生使用同一套教材,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阻碍课程的全面开展和推广。
(四)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学生参与机制,保证课程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每门课程都有既定的教学计划,但如果一味地追求一成不变的模式,可能会削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眼里的地位相当低,一方面是学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课程质量与学生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如果能够针对课程专门设立学生参与机制,定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讨论中,无论是从前期课程建设方案征求意见还是后期课程质量反馈调查,加强教学单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避免信息不对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课程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保证课程更适应学生的需求变化。
(五)创新教学途径,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责任制。研究生受学院和导师的双重管理,除了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外,大部分导师还会要求学生协助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任务,导致不少研究生无法兼顾科研学习和个人综合素质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缺乏就业规划考虑,以至于毕业时很多学生出现各种就业迷茫的问题。因此,纯理论的就业指导授课模式必定无法满足绝大多数研究生的需求。从调查结果看,研究生更倾向于形式多样的实践类就业指导活动,如讲座、训练营、企业参观等。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qg/201908/t20190812_394239.html
参考文献
[1]祝春华,沈静,张雷生.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优化与应用探索[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5(3): 66-69,78.
[2]王冉.新疆財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北方经贸,2019(7):148-150.
[3]黄志敏.中美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6):92-94.
[4]李涛,沈聪伟.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46-151.
[5]童翔,李延.完善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3): 103-106.
[6]汪晟,李南,刘阿丽.新形势下构建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01-103.
[7]易晖,党林夕.关于加强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105-106.
[8]谢洁芬,陈晓梅.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路径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03-106.
[9]张重辉.浅议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5(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