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先做后学,学完再练”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效

2021-04-22 06:56张春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期

张春红

摘要: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构建一个合理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而构建“先做后学,学完再练”的课堂结构,不但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更能提高教学质效。

关键词:先做后学  学完再练

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动积极、练习充分高效,从而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而构建“先做后学,学完再练”的课堂结构,不但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更能提高课堂质效。

一、“先做后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先做后学”,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即先做)。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的教学模式,而是少灌输,让学生多活动、多练习,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做做,议议等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交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学会学习。

(1)“先做后学”,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记得美国华盛顿某实验室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这样,只有自己动手做了以后,他才真正地理解。让学生经常经历这种“做”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精炼,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要求:你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吗?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整齐有序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做一做中发现:可以把小本的书分一类、大本的书分一类;课本分一类、练习本分一类;语文的分一类、数学的分一类等等,学生的分类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操作、交流,学生理解了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学生情绪高涨,都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激动、骄傲,学习气氛活跃而有效。

(2)“先做后学”, 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就趋于呆板。而“先做后学”,学生在“做”的基础上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结果,那么在“学”上何不尝试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纠错,给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知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无独到的见解等,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基于这种思想,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可充分让学生探索道理,讲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买铅笔”这一课时,学生在“做”的基础上已经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探索出“15-9”的计算方法,那么在“学”上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交流、讲解“15-9”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结果学生交流、讲解的计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生1:把15分成10和5,10-9=1,1+5=6。生2:把9分成5和4,15-5=10,10-4=6。生3:因为9+6=15,所以15-9=6。生4:9-5=4,10-4=6。生5:可以一个一个地减,15-1=14、15-2=13……15-9=6。这样的“学”,学生学有激情,学有效率,学生交流、讲解的方法超出了书上所列举的范围,且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有深度,更有创新度。

二、“学完再练”,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创造了条件

“学完再练”,“练”是在“做”和“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在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学完再练”,让学生练有兴趣。“学完再练”,由于是刚学的新鲜内容,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热情尚存,主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兴趣比较浓厚,这样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训练,有效地巩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买铅笔”这一课时,学生在“做”和“学”的基础上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几(退位减)的多种计算方法,但还没有进行实际的运用,学生已经很想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是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希望有表现的机会,如果此时教师布置学生去完成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的练习,学生会很有兴趣、很乐意的去完成的,而且完成的速度快、效果好,训练有成效。

(2)“学完再练”,让学生练有提高。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促进思维更加条理化、概括化。可以发展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等等。而“学完再练”, 可以保证训练的时间,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练有提高。

(3)“学完再练”,让学生练有反馈。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学完再练”,可以使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反馈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买铅笔”這一课,学生完成了“小老鼠背土豆”的练习,在全班反馈时,有的学生的答案是:“2+5=7、7-2=5,因为小老鼠掉了2个土豆。”有的学生说:“不对,答案应该是7+0=7、7-7=0,因为小老鼠的口袋破了,土豆掉光了。”还有的学生说:“不对,答案应该是5+2=7、7-5=2,小老鼠的口袋虽然破了,土豆可能没掉完,可能还剩2个。”通过反馈,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解题思路,思维得到了拓展。

总之,要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要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而构建“先做后学,学完再练”的课堂结构,是增强课堂学习有效性、提高教学质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2]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与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