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筝业余培训实地调查报告

2021-04-22 16:24熊星子
参花(下) 2021年4期

摘要:实地调查法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本文试探究如何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业余古筝教育培训做个案分析,以期作为田野调查法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服务的参考文本。

关键词:实地调查 重庆古筝 业余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日益丰富的艺术文化生活的影响下,人们的音乐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加大。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因此,重庆市的古筝培训行业发展迅猛。笔者通过CNKI的查询,以古筝、培训为主题,查询到关于古筝与实地调查方面的文章897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这些文献大多是对古筝的发展、传承、作品、演奏技巧、教学等方面的论述,使用实地调查法对古筝业余培训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研究却很少见。针对此类情况,笔者严格遵循实地调查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实地调查方法,深入重庆市不同地区若干古筝业余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工作,发现了重庆地区的古筝基础教学在各培訓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对实地调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明确了实地调查这一科学的方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实地调查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

(一)实地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璀璨夺目的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可行性内容,作为古筝学者,应该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重担,让古筝这种传统乐器更好地被继承与创新。

实地调查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总体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环节,指的是音乐研究者或者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学者走出办公室、走出书房,去一些偏远地区现场收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中国传统音乐并整理带回以供案头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实地调查作为人类学中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其独特性,不管对于研究者或者是高校在校学生都被广泛地认可和接受。笔者通过深入重庆市的各个不同培训点的调查发现了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现状,以小见大,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小分支可能一样存在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学者进行实地调查。

(二)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行业兴起的原因及总体趋势

笔者通过对璧山鸣声天瑞琴行、璧山温馨艺术培训机构、大学城新起点培训机构、陈家桥三中英才、彩色蚂蚁等机构的实地调查,深入其中对琴行负责人、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访谈交流,发现了以下情况。

1.兴起原因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古筝已经成为更多人提高文化素养、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音乐学习的重视,说明人们现在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而古筝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古筝自身的魅力,促使更多的人喜爱这种乐器。周代出现筝,随着古筝的不断发展,七声筝、电子筝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古筝的局限性,并且古筝演奏形式的不断变化也能适应社会的审美需要。加之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音乐表现力。正是这些原因使古筝的市场扩大,业余培训点同时兴起。

2.总体趋势

经笔者调查得知,在重庆市,有数千家古筝业余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重庆各大市区和小县城,其中以主城区为主。笔者了解得知专门的古筝业余培训在近些年才得以发展,且一直呈上升趋势,但综合类业余音乐培训机构一直顺应社会规律发展。

二、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现状分析

笔者在2016—2018年期间,对重庆市若干家古筝业余培训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行业的现状如下。

(一)学生来源

调查得知,学生主要来源有三种,一为学前学生,二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三为社会业余爱好者(年龄不等)。究其原因,一类学生不具备决策能力,因此,这类教学属于家长想提前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二类学生除了自身对于古筝的喜爱之外,有些家长稍带目的性(为了提高升学优势)来让孩子接受教育;三类学员完全是自发行为,学习动机相对也较为丰富。除了学习主体个人的主客观因素,大部分的培训点也会用商业的宣传活动去吸引更多的学生。由于学生的来源广泛,年龄阶层跨度也较大,培训机构便慢慢普及起来,使得这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这种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古筝业余培训机构相对于大学这种专业院校而言,甚至已经在重庆市的古筝教学活动中占了主体地位。

(二)师资来源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他们的来源主要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及已经毕业的古筝从业者,还有少部分是高校教师。在这些群体中,在校大学生占比70%,深究其原因,其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以此方式既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便于毕业增加简历内容,又能获得收入满足生活需要。他们的优势在于对工作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二,作为培训机构负责人,除了考虑教学成果之外,还要考虑整个培训中心的运营,所以用较小的成本来获得较大的收益,这是负责人避免不了要思考的问题,而在校大学生相对而言社会经验较少,在整个培训机构来说也是更加便于管理,更容易执行工作指令。

三、当前解决古筝教育问题的对策

古筝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21世纪的到来,古筝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音乐界专业作曲家便加入古筝创作行列,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古筝的创作方式、表演方式,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作品,而这些新作品也更能满足大众的审美,使古筝的发展不受年龄、性别、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时代变迁,古筝的发展也朝着专业化、普遍化、教育化迈进,更有电子古筝的出现解决转调的问题,为筝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发展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能够加深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能够帮助国人建立更浓厚的文化自信,同时为了保持这种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更好地发展、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部提出要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这无疑是为古筝的发展又添加浓厚土壤使其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前打了预防针,要加大古筝发展的教育专业化。随着中央音乐学院古筝首个博士点的落地,古筝专业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因而加强对重庆业余古筝培训点古筝教学的监督,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教育组织的干预力度,协调好社会教育跟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分层,也要争取做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让古筝艺术真正实现传承而不是成为谋利的工具。

(二)培训机构应完善自身管理体制,调整其运行方式和分配制度,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平等的回报,增强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教师的招聘环节应当有一套严格的規范制度。作为第三方,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协调好教师备课,学生上课,课后练习打卡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中间人,跟家长和教师做好沟通,严格把关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为了应试而学习,也要争取给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态度,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注重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简单地完成考试。家长应该作为首要负责人,在课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古筝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跟教师沟通,多鼓励学生,也不要急于求成,比如不能有“一年内必须让孩子考几级,不然就不学了”这种想法。

(四)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在正式进入教学岗位之前,应该对有关教育教学进行了解和学习,多看优质网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下应积极跟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做到“下课不下关注”。课前应提前备课,课上认真负责有耐心,课下多关注,可以采取练琴打卡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结语

通过对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机构中古筝教学情况的调查,笔者深入了解了古筝教学在重庆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到整个考级市场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希望能引起业内的关注,并且能付诸实践去解决。古筝培训教育活动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促进和传承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普及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提高社会各行业人士的审美体验,拓宽人们接受音乐熏陶的渠道。在这次的实地调查中,笔者深刻意识到实地调查法于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众多学者也能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去“一线”收集资料,了解古筝培训行业的兴盛及背后的社会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共同促进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刘佳.安顺市中小学生古筝考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周浩然.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熊星子,女,本科,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