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
【摘要】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情感分析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语文趣例蕴含于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为高中语文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要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让教师的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的适应语文趣例,将语文趣例在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鉴于此,文章将主要探讨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不断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化发展。
【关键词】语文趣例 语文 课堂 情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101-03
引言
语文趣例早已经在文艺理论中被提出,指的是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快乐教育教学,目的是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让高中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同时,语文趣例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教师通过鲜活的趣例,并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将趣例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法讲解出来,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意味着在教育教学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日常的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需要情感化的体验和感悟。为此,本文将主要对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进行详细的探讨,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一、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情感分析的重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上,语文学习大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从而让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成绩,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往往很难对一个学科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只是将学习当作任务,这就是一种任务学习型的心态,如果任凭这种心态继续蔓延,则会让学生把学习与任务之间画上等号,久而久之形成功利性学习目标,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语文教师为了缓解高中在学习中的压力,需要积极的运用语文趣例与语文情感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享受教师的讲课过程,缓解高考压力。对于语文趣例与语文情感分析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语文趣例融入到高中语文情感分析中,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语文趣例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高中生的情感体验。将语文趣例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可以丰富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语文的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知课文中的情感,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已经趋于成人,他们基本具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不断地启迪学生的思想,趣例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丰富有趣的例子,让语文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化繁为简,运用实例解决抽象问题的策略。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使用语文趣例
(一)在语文趣例的应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趣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层次更加丰富,为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可以增加语文趣例,让学生在语文趣例的学习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在高中教学中,部分高中教师更加强调教学的实用性,主张语文教学应为应试教育服务。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因此,在日后的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多应用语文趣例和语文课堂的情感分析,让学生学会在欢笑中思考。例如:在语文课堂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将当前的流行语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幽默故事融入到语文课本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教育”将故事中的情感真实充分的展示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祝福》时,文章的重点是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中剖析旧社会的世态炎凉,其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反讽的故事内容,配合说明:农夫家里养了一只会思考,能听懂人说话的母鸡,它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似乎主人从来不让它劳累,这只母鸡越变越胖,幸福感越来越强。在它看来,自己就是主人牧场的国王,看着每天早出晚归的老黄牛它心里不由的得意起来:“有些动物生来就是受苦的,而有些动物生来就是享福的。”终于,在它正在休息时被主人脱出笼子,准备将其宰杀,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它即将被宰杀的前一刻,它才知道今天是“感恩节”。故事内容很短,却富含丰富的哲理,与祥林嫂相比,这只母鸡可能更加幸运,起码它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遭受更多的折磨,可是他們的最终归宿点都是一场悲剧,因为从来没有人重视他们,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被利用,当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教师要善于使用互联网,掌握从互联网搜索教育资源的能力,让互联网为教育服务,让教学趣例更加详实、生动。
此外,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更好的将语文趣例融入到实际情景中,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的同学进行演示,将趣例中的幽默感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趣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通过趣例加深对社会背景的了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语文趣例,趣例不仅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阿Q正传》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表演,表演内容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从课文中选举某个片段,进行表演,比如在《阿Q正传》的尾声部分,阿Q莫名其妙的参加了革命,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被判了死刑,执行死刑前一天需要签字,阿Q并不会写字,他想着用圆圈代替,可是圆圈很难画圆,于是他聚精会神的画圆圈,看似幽默的背后,却饱含了鲁迅先生洞察到的社会现象,这一段文字是对当时国人精神的讽刺,学生在表演时,可以采取夸张的方式,演出鲁迅先生笔下的“味道”,让文章中的阿Q变活,表演者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要让大家反思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
(二)在语文趣例中多角度感受作品内涵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文人的作品是十分不好理解的,具有一定的晦涩性。这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情感分析过程中,需要应用趣例对文人的作品进行趣味性解读,让高中生从侧面了解作品的情感。之所以要应用趣例对高中课文的作品进行解读,是因为不同的趣例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体会,升华高中生的情感体验。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从趣例中多角度感受作品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化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讲解鲁迅作品的时候,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僅仅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还需要结合一定的趣例,让高中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学趣味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作家所处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精神决定的,因此,在对作家进行趣味性解读的时候,需要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偏好和选择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文学转型时期的作家而言,他的文学价值观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趣例中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感受,才能让作品的解读更加饱满。
(三)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社会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情感分析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同时,将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深层次理解。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语文趣例可以更好地打开高中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更加有情感冲动,对课文有多种角度的解读,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鉴于此,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与社会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遇到了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就需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经历等为切入点,并结合作者生活的社会与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源泉,也可以举例子让学生对当时作者的处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促进高中生更加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动机,感同身受,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感。
举例说明: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实践证明,在考试中作文分值较高的文章并不在于辞藻的华美、段落的严谨,而在于思想与情感,只有思想富有逻辑性,文章中蕴含真情实感,才可以让文章打出高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文章主题——我和父亲的那些事,要求学生以幽默的口吻来说出与父亲相关的有趣事情,某学生在文章中写到父亲为了周末陪自己拒绝加班,欺骗单位领导,说朋友的孩子要结婚,周末得去帮忙,结果非常凑巧的在公园里爸爸与领导相遇,可以想象此时此刻的爸爸会有多么尴尬,他故作冷静地说:“刚忙完,一回家就带着孩子到公园玩了”,领导也没有批评爸爸,而是微笑的回答两个字——“挺好”,意味深长啊。为了突出爸爸对自己的爱,这位同学还引入了电影《美丽心情》中的片段,在电影尾声部分,父亲让孩子躲在箱子里,等待盟军的救援,刚把孩子藏起来,就被德国军官发现,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坚强的活下去,这位父亲昂首挺胸,卖着滑稽而夸张的步伐离开了孩子的视线,走入纳粹集中营的小巷子里,随后响起了枪声,喜剧与悲剧的精彩衔接,让读者颇受震撼,从学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了父爱如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地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情感体验。需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中,加入恰如其分的语文趣例,丰富高中生的情感层次,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强、更深的情感领悟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语文趣例的应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在欢笑中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让学生更有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在语文趣例中多角度感受作品内涵,并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性格发展,还是一种价值观构建的途径,更是审美情趣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入趣例教学法,善于在语文课堂导入情感分析的内容,让趣例教学法与情感分析相结合,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坤银.由情感生发语文课堂情趣——《这儿真好》教学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 2016(5).
[2]任英. 高中语文课的生命境界——课堂讨论例谈[J]. 内蒙古教育:A, 2014(6):37-39.
[3]周燕. 生命境界真善美——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现代教学, 2015(12):17-19.
[4]刘灿斌.融入生活给力课堂——也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的课堂实践[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