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伦春 杨顺仪
摘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语义双关,写的是事物也是人物。“风雪”可以作名词义理解,也可以作动词义理解。“风雪”作为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恶劣的氛围,可以凸现人物性格。“风雪”在描写上形式多样,直接描写为经,间接描写为纬,纵横交织,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关键词:风雪;环境;人物;神韵
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所选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经典名篇。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免不了要讲“风雪”,而且“風雪”也是众多同仁方家历来着力研究的一个点。鲁迅曾评点过:“‘那雪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多了。”其神韵究竟怎样,笔者析之一二,与大家商讨。
一、语义双关,意味多多
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题眼是“风雪”。“风雪”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作为林冲活动、呈现其英雄本色的自然环境,可以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形象。“风雪”在题中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动词,意为“林冲在山神庙遭受‘风雪袭击”,林冲正是遭受风雪、压倒草厅才被迫夜宿山神庙。联系林冲当时境遇,除遭受自然风雪外,还遭受了一场不可测的风雪——陆虞候等布设的火烧草料场暗地裹挟着他。自然风雪与人生风雪相互交替,如“那雪正下得紧”,雪趁风势,一阵紧似一阵,却也在暗示陆谦一伙正趁风雪从沧州城里往草料场赶,一个“紧”字分明在写他们一个紧跟一个跑步前往草料场;而“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句,似乎是陆谦等人正在搬移柴草,正在泼油点火……危机发生前的紧张、压抑气息直逼嗓子眼。自然风雪与人生风雪,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以雪映人,人藏雪中,以雪引人,以雪带人,一箭双雕。透过林冲遭受的双重风雪,从自然风雪看人生风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风雪”确是最具神韵的一笔。
二、渲染环境,烘托人物
作者多次正面、侧面描写风雪,明显的作用就是渲染恶劣的环境氛围,在肃杀恶劣的环境中凸现人物性格。
在环境中塑造人物,用景物表现形象是小说的重要手段。描写“风雪”在烘托人物形象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风雪”由“却早冬来”到“那雪下得紧”,而林冲由设防寻敌到不设防接管草料场,那越晚越紧的雪情仿佛在告诫林冲要警觉,要有防范之心。整个下雪过程伴随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读者也和林冲一起置身于风狂雪紧的环境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雪夜复仇一节,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这样一个大背景站立着的是一位勇于除敌、干脆利落、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再不是先前那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林冲。雪之大,映衬其高大雄伟;雪之寒,映衬其不惧严寒。“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映衬着林冲形象的高大。
“风雪”映衬了陆虞候这伙恶势力的性格。“光阴迅速,却早冬来”,写其邀功之切,林冲前脚刚到,他们就尾随而来,欲除林冲而后快;“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趁风雪迁调林冲,布设火场,写其歹毒阴险;在山神庙遭林冲大喝,三人雪地蹒跚逃命,写其蠢笨如牛,如纸老虎一般不堪一击,从而突现林冲的英雄伟岸。
三、描写多样,简洁传神
(一)直接描写风雪,简洁传神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风雪仿佛被人调遣,特地选定沧州上空倾倒下来。
到草料场后,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把雪越下越大、越晚越大、越下越紧的情形描写得非常清楚。
(二)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外在细节描写反常天气,预示雪之早、天之寒。“光阴迅速,却早冬来。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这是文中最早提到气候征象的语句。琢磨开来,“光阴迅速,却早冬来”,言沧州此时或许还在秋末初冬,还未进入隆冬风雪就已匆匆袭来,不该那么早却早早降临;“棉衣裙袄”,林冲一介英雄好汉,不是一个稚嫩婴孩,就要靠此御寒过夜,未见风雪,却见沧州此冬之寒,“雪势”之紧,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通过描写草料场环境衬托风雪之大。林冲初到草料场,仰面看那草屋,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未倒将倒,侧面写风之大。林冲从市井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侧面写雪之大、雪之重。两处正面描写雪下的草屋,以点带面,让未到沧州的人、远离冬天的人,切身感受到此冬沧州风猛、雪大。
通过描写林冲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沧州风雪之大,小说还通过局中人——林冲的反应来写,描写其动作、感觉,时时不忘风雪二字。如林冲初至草料场,“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火压不住寒冷。到山神庙过夜,“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防风吹开门。从草料场到山神庙行不上半里多,全身上下就雪积衫湿,“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脱下的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透过文字,透骨之寒,无不让人唏嘘。
文中关于风雪描写着墨不多,却非常经典。小说以直接描写为经,以间接描写为纬,纵横交织,直接描写带动间接描写,间接描写深化直接描写;同时,间接描写与直接描写的共同作用,又构成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
四、亦物亦人,推动情节
故事情节发展围绕林冲展开,路遇李小二,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痛杀泼奸贼。去草料场之前,故事情节的发展多为人为的恶势力所调遣,林冲“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而刺配到沧州,买刀寻敌也缘于陆谦的密谋所致。到草料场后,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则由人为因素转换为自然风雪,虽然调配草料场还是陆谦一伙密谋的,但之后的风雪则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林冲的行动。那风雪仿佛也若有神似的,林冲来到草料场,就先行降下一天大雪来,仿佛知道陆虞候他们的勾当,老天又不能言,就纷纷扬扬地紧降大雪,以自然威力来催促林冲离开草料场去打酒,中间又怕林冲回来夜宿,趁他打酒,紧下大雪,把草料场压倒,一步步护着林冲,促成林冲在特定情形下的行动。最后,林冲夜宿山神庙,都是风雪作用下的合理发展,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后又由风雪还原为歹毒的恶势力,林冲听闻密谋,开门杀敌,完成逼上梁山的飞跃。
如果说高太尉与林冲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一条线索,那么“风雪”与林冲的天人矛盾则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另一条线索。林冲到草料场后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风雪作用下的所作所为。没有这场大风雪,林冲必遭遇那场不可避免的人生风雪,成为一个屈死鬼;同时,那风雪又仿佛是主持人间公道的神灵,它不能阻止陆虞候等人的罪恶勾当,就用自然威力来迫使林冲离开草料场这个火刑场,让善战胜恶,庇佑善义人士,亦物亦人,神韵不菲。
作者简介:朱伦春(1982— ),男,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与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