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尧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
段管内管辖高速铁路298.448 km;普速干线715.503 km,管辖线岔设备点多线长,设备检查任务重,周期紧,时有发生轨检小车检查检查超周期或人工检查不到位情况,造成设备失查,失控。怎么保证设备检查任务,周期全部落实到位,保证设备质量稳定提升,提高作业针对性。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与思考,从16 年开始在部分干线共计197 km(其中京沪线111.5 km、沪昆线49 km、金山线36.4 km)试验利用轨道检测车数据代替人工推行的轨检小车检查方式指导现场作业。
由于利用动轨检车检测代替轨道检查仪综合检查方式突破了《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检查要求,基于现实安全考虑,段主要领导、线路科经过现场多次调研、分析,发现利用轨道检查仪检查方式在新的检修生产模式下作用发挥不明显,且人工投入大,现场指导作用不突出。为充分的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经段慎重考虑、讨论研究决定在我段京沪、沪昆、金山正线线路综合状态较好、较稳定的部分区间线路进行试点工作,并汇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
(1)线路科全面负责实行车间、工区以动轨检车动态检测手段代替轨道检查仪综合检查来指导设备养修的生产组织工作,检查指导试点车间、工区对动、轨检车检测的数据资料分析、现场检查复核及养修生产计划制定,综合分析室负责下发国体集团动轨检车检测计划;添乘动轨检车;分析和下发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和波形图资料;盯控和收集车间、工区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偏差反馈情况。
(2)线路车间掌握管内设备动轨检车检测计划、组织并参与检查工区对动轨检车不良地点检测数据和波形图的分析及现场跟班检查、盯控和收集工区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偏差反馈情况、上报车间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偏差反馈资料。安排轨检车检查发现的不良处所的计划安排及落实消灭整治。
(3)检查工区负责下载段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及资料、分析动轨检车检测波形图并下发分析结果、结合站内综合检查地段会同线路工区对动轨检车检测不良地段进行复核检查,并将不良处所的整治方案及工作量录入养修系统,实施闭环管理。
(4)线路、维修工区负责根据段、检查工区下发的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对区间动轨检车检测不良地段进行现场复核,检查确认和处理病害、向车间反馈复核检查及处理结果。
(1)在试点工区范围内以国铁集团、集团公司动轨检车动态检查方式代替每月一遍的轨道检查仪检查和手工综合检查方式,以国铁集团、集团公司动轨检车动态检测数据为依据,其中国铁集团0#动检车、集团公司每月初第一趟轨检车(WX999307(局)或WX999288(局))检测数据为当月必采用的数据,且每月采集轨检车动态数据不少于2次,周期为每半月左右一次,每月两次对所取得的一级及以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分析数据进行现场复查,当月其他轨检车大二级及以上数据必须到现场复查、其他二级及以下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分析后结合进行检查。
(2)正线曲线半径大于等于2000的曲线正矢每季人工检查一遍,半径小于2000的曲线正矢每两月检查一遍。
(3)每月有轨检车检查的线路,每季综合检查一遍(轨道检查仪),季度其它月份应利用轨检车检测数据,结合波形图,加强对局标Ⅱ级及以上数据现场复核工作。
根据各级动态检测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通过分析动轨检车资料及波形图。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及现场复查:
(1)轨检车检查资料单项峰值Ⅱ级及以上偏差,Ⅰ级密集不良地段。
(2)轨检资料每公里平均扣分京沪、沪昆20分以上,金山线10分以上的公里区段。
(3)TQI值超标区段。
(1)资料分析及下发
线路科轨控中心人员在添乘动轨检车检测结束后,24小时内对检测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形成一张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检查及整治情况反馈表并下发车间。
车间及时下载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和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检查及整治情况反馈表,由车间主任(副)、车间技术人员与检查工区共同结合波形图在段下发的检查及整治情况反馈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动轨检车复查重点及动态人体感觉不良、添乘仪密集出报警及Ⅲ级报警处所,分析存在问题的准确位置、幅值及存在问题特点,一并形成动轨检车检测数据及偏差检查及整治情况反馈表,于24小时内下发至检查工区及相关工区。并督促、布置相关工区做好复核检查、消灭。
(2)资料反馈
由车间督促、盯控工区对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检查及整治结果的反馈情况,要求3 天内将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检查及整治情况反馈表上报至段段综合分析室。
(1)对动轨检车Ⅲ级及接近Ⅲ级的偏差由段随车添乘人员立即电话通知车间主任及调度进行检查及盯控消灭,动轨检车Ⅲ级及以上偏差及时向主管段领导及线路科长汇报,由主管段领导、线路科长与车间主任共同到现场进行复核检查,确认病害并处理消灭。
(2)对动轨检车Ⅱ级大值偏差及当月较前月检测扣分超限区段及以上的重复合格公里区段由段线路科维修主任领工员及维修主管工程师(轨控主管工程师)与车间主任(副)共同到现场进行复核检查,确认并分析病害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治措施,在3 天内及下次动轨检车检测前进行静态复核检查并安排消灭。
(3)对动轨检车Ⅱ级偏差处所,由试点线路工区工长现场检查复核后,确认病害并有计划的安排消灭;对扣分超限公里以上区段,车间主任(副主任)经过现场检查复核后制定整治方案并纳入线路、维修工区周计划进行处理。
试点期间,段、车间每半月重点对试点区段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数、轨道质量指数(TQI)和合格公里数等设备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全面掌握以动轨检车检测代替综合检查的试验检测模式下的设备动静态质量变化情况,并对设备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由调度科通过日常作业日报、线路科通过周计划安排共同对动轨检车检测偏差检查及整治情况进行盯控,对试点期车间、工区在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严格考核。
试点至今,段京沪、沪昆线轨控总体成绩一直名列集团公司管内前茅,设备质量稳定可控,现场生产安全有序,消灭了动轨检车三级超限报警。下面京沪下行线以国铁集团0号轨检车检测TQI 值数据(见表1,图1)、沪昆下行线以集团公司轨检999307检测TQI值数据(见表2,图2)分析为例:
表1 京沪下行线
图1 京沪下行线
表2 沪昆下行线
图2 沪昆下行线
从检测数据分析来看,从试点至20 年12 月份止,京沪、沪昆线轨检车TQI值一直保持平稳、且轨控成绩略有进步。
利用轨道综合检测车检测数据代替人工轨检小车检查方式在初步阶段有效的减少了检查人工投入,降低了上道作业劳动安全风险,更有效的提高了现场设备病害查找及波形图分析应用的技能水平,确保了现场检查质量,作业质量,提升干线轨控养护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合理的指导生产已成趋势,大数据分析将为今后车间主导生产的作用提供更加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