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君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1-2]。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王小明通过评述刘楠所著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机制设计等内容,提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举措[3]。芦千文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人际关系纽带、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联结机制、服务联结方式、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认为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4]。王雨晴等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认为当前亟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主体能力、服务项目拓展等方面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综合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5]。
李颖慧从农户增收角度,基于西南地区的调查数据,在10 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分析得出,农机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物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检服务及土地流转服务供给渠道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农户收入增长,而农资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供给渠道数量与农户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不同供给渠道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6]。王玉斌等基于CHIP 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作物品类异质性,对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小麦则不显著[7]。陈宏伟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农户增收效应[8]。
庄丽娟等以广东省荔枝主产区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 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认为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迫切,且偏好于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和农资购买服务;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的多重因素中,农户自身特征和服务信息来源的影响很大[1]。王丽萍基于对广东肇庆市蔬菜种植户的调研,分析蔬菜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状况,并构建有序probit 回归模型分析其需求的影响因素[9]。张嫄嫄基于农户的视角,在梳理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对农户访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农户服务采用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分析框架构建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利用调研相关数据,对影响农户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0]。
现有文献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意愿等相关研究较为充分,但很少有学者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近年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产业,但仍有大部分农户没有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基于此,以江西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分析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在实地调研农户对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户获得各项服务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数据来自于2019 年在江西省展开的水稻种植户调查,以农户口述、调查人员填写的方式填写问卷,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共获取有效问卷818 份。
借鉴前人经验并结合此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根据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特点,将水稻生产服务划分为资金信贷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以及土地流转服务7 类。在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影响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农户经营特征5 个方面。
2.2.1 个人特征
水稻种植户是水稻生产经营的主体,个人特征会影响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不同性别、年龄的农户劳动能力不同,女性体能相比男性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体能也会有所降低,女性和老人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使用机械来代替人力劳动。同时,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更强,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身体健康的农业生产者,更有体力和精力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应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是否劳动力作为衡量个人特征的主要指标。
2.2.2 种植特征
水稻种植特征主要有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用地块数。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就越需要借助生产性服务完成作业。因此,预期的种植面积影响了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和机械服务的可得性。水稻用地块数越多,采用机械服务的难度就越大。
2.2.3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力的人数、外出务工的人数、离镇中心距离和家庭总收入中水稻收入占比。家庭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应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减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可能对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益提升有所帮助。农户距离乡镇越远,总体上会影响农户获得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成本,减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水稻收入比重越高,说明农户对水稻生产越重视,可能会扩大种植面积,也更愿意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2.2.4 信息来源
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和有无水稻企业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的来源,服务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农户接触到的信息更全面,能间接提高农户判断接受某项生产性服务的风险和效益的准确率。
2.2.5 经营特征
经营特征指农户水稻经营类型。受访者中,绝大部分样本属于普通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可能会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获取成本,有利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
由表1 可知,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使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械服务、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均值为0.49、0.26、0.22、0.21、0.19、0.09、0.02。总体来看,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较低。
以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各个因素对水稻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程度。因为被解释变量为二元分类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 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Yj为被解释变量,j=(1,2,…,7),表示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X1,X2,…,X18为解释变量,表示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P是水稻种植户对某项服务可得性的概率;α0是回归截距,即常数项;α1,α2,…,α18为相应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
本研究采用SPSS 25 统计软件,分别对水稻种植户的7 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估计表见表2。从回归结果看,卡方检验P值为0.000,说明模型显著成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中,模型NagelkerkeR2* MERGEFORMAT 均大于0.1 且Hosmer-Lemeshow 检验P值均大于0.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水稻种植户的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经营特征对农户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都有重要影响。
3.2.1 个人特征
性别对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水稻种植户在对于土地流转服务方面的决策属于保守派,男性更愿意承担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
年龄对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负向影响,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获得性逐渐降低,说明年龄的增长会使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决策偏向保守派。
表1 相关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表2 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
续表2
文化程度对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自身掌握的信息足以应对农业生产经营,不需要额外再向外界获取更多的服务,现有水平能够使农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健康水平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显著负影响,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信息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具有负向影响,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户对这几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降低,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是否为劳动力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均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信息服务具有负向影响,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农业劳动力相较于非劳动力更加关注农业种植保险、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户长年作为农业劳动者,对保险、农业生产资料以及机械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了解,并且整日忙于田间劳作,全身心投入农作物生产经营中,无暇再关注农业信息服务。
3.2.2 种植特征
种植面积和用地块数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农户种植面积越大,可能存在的土地细碎化程度就越高,土地就越有可能通过流转得来。
3.2.3 家庭因素
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对资金信贷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保险服务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者越多,说明家庭收入更多是依靠农业收入,对是否采取资金信贷服务更为谨慎,家庭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弱,更愿意接受农业保险服务,在由于不可抗力的外界原因导致作物减产时,能够获取一定的补偿。
外出务工人数对资金信贷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使得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者更有能力去接受资金信贷服务。
3.2.4 信息来源
1)是否村干部对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村干部学识较为渊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对种植保险这一信息更容易获得,这可能是村干部对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的原因。
2)是否党员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3)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保险服务、信息服务、机械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0%、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种植保险和农业机械相关内容也会有更多的了解。
4)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资金信贷服务和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负向影响,且在10%水平上显著,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也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农户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对资金信贷和种植保险相关政策有更详细的了解,农户在充分了解之后,对是否接受该项服务更加谨慎了。
5)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正向影响。加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更容易获得以上服务。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合作社会不定期地给社员提供一些种植保险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
6)村子里有无水稻企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没有影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5 经营特征
水稻经营类型对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均具有正向影响。农户经营越具规模,对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本研究基于2019 年江西省818 个水稻种植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由高到低依次是机械服务、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信息服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 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户对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经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资金信贷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务工人数、水稻经营类型对资金信贷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健康水平、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保险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是否有村干部或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以及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对保险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健康水平、是否为劳动力对信息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信息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为劳动力、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机械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劳动力、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机械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程度、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土地流转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性别、种植面积、用地块数、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土地流转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结合以上实证结果和调研中水稻种植户的意见,为了有效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农户对信息服务的可得性较低的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促使支农信息更有效地流入农民群体中。田间地头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上的交易信息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应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帮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以便农民作出理性选择。
2)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运行。由上述实证结果可知,村子里有水稻专业合作社和水稻经营具规模均对多种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农民个体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户-合作社-市场,解决农民在销售方面的困难,使农户放心大胆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还能实现合作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促使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此外,合作社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取更大的收益。
3)进一步加强水稻种植户教育和职业培训。高素质农民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强,面对市场变化,敢于挑战,能够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开展创造性生产。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开设视频课程,线下组织小组讨论,就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遇到的困难进行一一筛查,有力提高农民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