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认同素养考查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时政小专题复习的启示
——以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第40 题为例

2021-04-22 04:27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时政北斗

四川

2020 年高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颁布实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首次考试,“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全面系统地阐释“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确立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导向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作为学科课程,有其自身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要求;同时又作为中国特色德育课程,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培育和发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政治认同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笔者以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第40 题为例,探讨政治认同素养考查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时政小专题复习的启示。

一、高考考查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特点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发展中形成的政治情感与政治意识上的归属感,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体现着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利益诉求。培育政治认同素养可以增强人们的政治忠诚感和归属感,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

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第40 题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以青年是脱贫攻坚主力军的情境材料为试题考查载体,以学科任务(第一问原因类、第二问启示类、第三问建议类)为引领,构建融学科任务、脱贫攻坚的评价情境、创新意识和理想的学科知识内容于一体,指向脱贫攻坚理想与行为表现的评价框架,渗透考查了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环节。

(2020·全国Ⅱ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是历史给出的时代考题,广大青年成为解答时代考题的生力军。

乡村网红青年小甘搭乘“短视频+电商”的快车,开辟山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2018 年,其团队共推介销售农副产品400 多万千克,产值超过2 300 万元,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

青年教师胡博士,“一门心思帮助村民脱贫”,运用大数据,精准解决农村贫困户就业和培训难题。他与当地的就业部门合作,打造智能就业平台,实现劳动力与岗位智能化匹配,3 年推荐就业岗位超12 万次;开发培训人员智能化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订单式岗位培训。

青年学子小锋休学创业,投身高效晶硅太阳能材料的批量制造,致力于光伏扶贫。他使用公司自产太阳能电池板,帮助居民在自家屋顶建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能,居民从售电款中获得分红,目前已有陕西、河北、广西等地千户居民成功脱贫。

立志“帮老百姓脱贫”的海归青年小静辞掉北京的工作,返回“中国山楂之乡”创业。她组建山楂研发团队,用科技提升山楂的附加值,促进山楂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吸纳1 400 余户贫困户入股、建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等,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代青年正用青春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扶贫故事,涓涓细流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

(1)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四位青年为什么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出贡献。(12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扶贫故事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10 分)

(3)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两条思路。(4 分)

【参考答案】(1)创新意识要求人们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关注脱贫攻坚的社会需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开拓农产品产销新模式,运用新技术开发闲置资源,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就业与培训平台,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2)理想指引人生,奋斗成就事业。新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确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理想;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脚踏实地、锤炼本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3)开展调查研究,为有关部门乡村振兴决策提供咨询报告。组建宣讲团队,向广大农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发挥知识和技术优势,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主题情境突出,明确考查政治认同素养基本内容

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第40 题以广大青年是脱贫攻坚生力军作为试题主题,创设试题问题情境:第一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中的创新意识,说明的对象是四位青年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出贡献,设问的角度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依据设问要求把情境问题材料的感性知识转换成学科语言,进而把创新意识的理性知识与情境问题材料的感性知识有机结合,化繁就简。如下表:

由此说明,40 题第一问除了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新发展理念之外,还渗透考查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攻坚道路,有利于学生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40 题第二问,设问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知识,只有结合情境问题材料中“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和“立志‘帮老百姓脱贫’”,才能缩小知识范围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知识,说明对象是上述扶贫故事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设问的角度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解答此问也要根据设问要求把情境问题材料的感性知识转换成学科语言知识,进而把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理性知识与情境材料的感性知识有机结合,就可得到答案。如下表:

由此表明,40 题第二问渗透着理想是政治认同关键表征的要求,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利于学生坚信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彰显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精神支柱作用的价值。

作为开放性试题的第三问,在第一、二问的基础上,依据设问要求,可以综合性地考查政治认同所涉及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40 题以青年在脱贫攻坚中理想和经济行为的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和文化知识解释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高考试题考查政治认同素养,就是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搭建问题情境,引导考生认可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认可和接受我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国天下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评价学生的价值取向、测评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水平。

2.学科任务明确,整合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环节

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创新意识知识“解释与论证”四位青年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出贡献的原因,探讨销售新渠道、脱贫就业、脱贫培训、技术创业与脱贫攻坚之间不同变量的关系,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和脱贫攻坚情境材料知识对青年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出贡献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与检验,加深对创新意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产生政治情感,获得政治认知,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正确的理论,能够学以致用,为经济实践活动提供正确指导,对脱贫攻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此基础上,第二问顺势递进,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青年脱贫攻坚的理想与具体行为进行分析与选择,形成政治信仰——确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理想,指引人生。理想要变为现实就要展开政治践行活动,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奋斗成就事业。

第三问作为开放性试题,依据约束条件“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思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即可。

因此,政治认同素养的高考考查过程经历政治认知的应用,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践行的开展。

二、应对高考考查政治认同素养的时政小专题复习策略

1.依学生经验,创设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时政主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需要依据学生经验(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选择、运用重大时政资源,创设真实的时政主题情境作为执行特定学科任务和运用特定学科内容的问题背景,在探究复杂程度不同的真实的时政主题情境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不同的表现,分别反映学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认识程度和现实状况。

(1)依生活经验,搭建反映生活实践的时政主题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生活实践经验与知识,有些还进入了学生的潜意识之中,若从学生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出发,搭建反映生活实践的时政小专题主题情境,可以从具体的时政事例中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使抽象的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可以让学生从认知层面对政治认同所牵涉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与文化等方面进行学习,真正做到感悟、理解和掌握,为政治认同奠定认知基础,可以渗透培育学生坚定政治道路自信、政治制度自信、政治理论自信和政治文化自信。

【例1】1994 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建设,双星定位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04 年北斗二号启动建设,区域组网服务亚太,满足了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使用需求。2009 年北斗三号启动建设,2020 年7 月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目前,全球已有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今天的北斗不仅是世界一流的北斗,功能强大,性能指标领先,而且,它也是创新超越的北斗,是我们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攻克了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 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500 多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

该学习情境是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题情境,根据学生日常使用手机导航的生活实践体验,搭建“从北斗的发展历程看,今天的北斗不仅是世界一流的北斗,而且也是创新超越的北斗。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加以分析”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培育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认可和坚持,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的高低。

(2)依认知经验,创设学习探索的时政主题情景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依学生的认知经验,运用热点时政资源,创设学习探索时政小专题主题情景,设置恰当的学科任务,启动已有知识开展智力活动,引发学生认知矛盾,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与新学习知识内容之间产生冲突,激发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为完成学科任务形成正向迁移的思维意向,实现政治认同所涉及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避免重复记忆、再现、“海量刷题”等灌输式教学现象发生,有效提高政治认同素养水平。

【例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善,需要继续秉承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拓展北斗的应用场景,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北斗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国、服务世界。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主题情境,依据学生对手机导航的体验及其认知经验,创设学习探索主题情景,“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说明继续秉承新时代北斗精神对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义”“请就如何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列举两个发言要点”,在回答主题问题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获得政治认同素养相关的文化与综合国力相关基础知识与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增强制度自信。

2.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寓学科任务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之中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学生成长的特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以重大时政小专题情境作为载体,统筹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的各个环节,依据不同的学科任务:描述与分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与论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预测与选择(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辨析与评价(回答“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诱发政治认同素养的不同表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认同素养发展教育,促进政治认同素养水平的提升。

(1)获得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的前提

例1 的学科任务是描述与分类,完成该学科任务,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政治认知活动,获得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迁移应用知识,为政治认同素养发展打下扎实深厚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基础。

(2)确立政治信仰是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的纽带

政治信仰不是政治认知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在政治情感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例2 的第一个学科任务是解释与论证,回应学生政治认知困惑,在完成学科任务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政治认知困惑,理解学生政治认知需要,倾听学生政治利益诉求,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究活动,在辨中质疑,在疑中解惑,在比较中选择,让学生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地产生政治情感,肯定和信任我国的文化生活理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判断,并且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文化科技报国)。

(3)开展政治践行是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的目的

完成例2 第二问学科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共问题的理解、解决和改进,将基于正确的政治认知(北斗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形成的政治信仰(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内化于心,而且还要将这种政治认知和政治信仰外化于政治行为,开展政治践行(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达成“知行合一”“信而行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获得真理性的政治认知、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政治认知,升华政治情感,筑牢政治信仰,做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时政北斗
北斗时钟盘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时政要闻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