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道歉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
——基于中日两部电视剧的考察

2021-04-22 10:46蔡小涵张贵生
文化与传播 2021年4期
关键词:拉拉情况日本

蔡小涵,张贵生

一、引言

道歉行为作为人们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自己的粗心或疏忽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发生这种情况时,有必要向对方道歉以修复人际关系。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接触时,对彼此的语言和习俗缺乏了解,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摩擦,从而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1]。以往关于道歉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中文与英文、日文与英文等的对比研究上,中文与日文的对比研究仍显不足。

在中国和日本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的道歉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职场电视剧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道歉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中日两国在道歉表达方面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中田智子介绍了定型表达和非定型表达的概念[2]193-195。

定型表达:这是道歉中最常用的惯用表现,如“すみません”和 “ごめんなさい”,它向听话人传达了说话人的抱歉之情,不仅用于道歉,而且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

非定型表达:这是根据定型道歉表达发生变化的道歉表达,取决于说话人和情况,试图通过陈述事实或表达歉意来修复关系。

惯用表达是指被日常惯用化使用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表达方式:第一,该表达方式已被确定为一个定型表达方式,与它的组成要素的词汇意义无关;第二,它可以独立出现在日常交际会话中;第三,使用概率很高。

基于上述先行研究与研究目的,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掌握中日道歉表达,本文将电视剧中收集到的道歉场景进行分类,加以考察分析。

二、调查对象

在本文中,笔者利用中日电视剧视频资料来分析两国道歉表达,即将两部影视剧作品中所有的道歉表达进行分类后加以分析,并对中日道歉表达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加以研究。

选择电视剧中台词加以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电视剧中更容易收集各种日常情况下不同的道歉表达使用实例。虽然每个例子都是基于编剧的主观性,但从台词中抽取的例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从个人道歉到新闻发布会上的道歉,覆盖面广。第二,电视剧台词比小说文本更接近自然语言,人物之间的对话互动更加真实[3]。本论文选取了日本电视剧《我,到点下班》和中国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道歉表达进行分析研究。这两部剧均以工作环境为背景,讲述了对工作抱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主人公在职场与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其中很多对话的场景和道歉表达,为本文提供了多种视角和角度。

三、分析方法

本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两部剧中所有道歉表达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我,到点下班》第一集至第十集共8.1小时的演出时长中共出现了157处道歉表达。《杜拉拉升职记》第一集至第三十集共22.5小时的演出时长中共出现了94处道歉表达。

根据前文所述中田智子的定型表达与非定型表达的分类方法[2]193-195,将《我,到点下班》中定型道歉表达分为“ごめんなさい”型、“すみません”型、“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以及“悪い”型,将《杜拉拉升职记》中定型道歉表达分为“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

在《我,到点下班》中包含上述定型道歉表达的157次对话中,每种定型道歉表达的使用次数分类为四种后出现数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我,到点下班》中定型道歉表达的各类数量

图1显示了《我,到点下班》对话中所使用的定型道歉表达的数量统计。其中,每次对话中不仅使用一种类型的道歉表达。在157次对话中,“ごめんなさい”型使用了79次,“すみません”型62次,“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25次,“悪い”型7次。具体来说,在79次“ごめんなさい”型的使用中,“ごめんなさい”型在恋人、夫妻和同事之间使用了35次,而在上级对下级的使用中则有29次。在使用“すみません”型的62个场合中,“すみません”型有47次是在面对与自己接触不多的上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在稍微正式的情况下使用。在交换名片、接听电话、点餐,或者有人倒酒水时,“すみません”型也被使用了10次。当出现非常大的错误时,公司同事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共使用了25句“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在使用7次的“悪い”型中,男性使用了5次。

结果显示,“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和“悪い”型的使用频率压倒性地高于“ごめんなさい”型和“すみません”型,尤其是“ごめんなさい”型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恋人、夫妻或同事关系当中,上司对下属更经常使用的道歉表达是“ごめんなさい”型。此外, 除了在下级向上级道歉时更正式地使用“すみません”型,人们在交换名片、接听电话、点餐或倒酒水时也倾向于使用“すみません”型。“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主要用于在工作中出现重大错误时,由下属对他们的上级使用。而图1显示“悪い”型的道歉表达更倾向于男性使用。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包含上述定型道歉表达的94次对话中,每种定型道歉表达的使用次数分类为三种后出现数量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杜拉拉升职记》中定型道歉表达的各类数量

图2显示了《杜拉拉升职记》对话中所使用的定型道歉表达的数量统计。在94个对话中,“对不起”出现69次,“不好意思”出现26次,“抱歉”出现4次。在69次 “对不起”中,恋人、夫妻、同事等关系中使用了55次,下级对上级使用了6次,交换电话号码和打断对话接听电话时使用了5次,上级对下级使用了3次。在恋人、夫妻、同事关系中,“不好意思”使用了13次,下级对上级使用5次,相互交换电话号码时使用1次,打断对话接听电话时使用1次。“抱歉”在全剧中共出现4次,包含场景有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久等的记者道歉、拒绝他人、给别人带来麻烦以及下属向上级道歉。

结果显示,“对不起”和“不好意思”的使用频率远远多于“抱歉”,尤其是“对不起”的使用最为频繁。此外,“对不起”在恋人、夫妻和同事之间使用情况更为常见。当下级向上级道歉时,可以发现根据不同场合都有使用了“对不起”“不好意思”和“抱歉”的情况。所以汉语中的“对不起”和“不好意思”不以对方的身份或熟悉程度为依据,是最普遍的道歉表达方式,适用于任何人。在收集的数据中,“抱歉”的使用率略低,在此不多加分析研究。

三、定型道歉表达的中日比较

本论文将收集到的定型道歉表达相关例子进行分类分析。中田智子对道歉场面进行了分类[2]196-198,并研究了日英道歉差异。本文参照中田智子的道歉分类,现将本研究中收集到的道歉场景分为六类,并标明了每类的数量和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各场景道歉表达使用情况

根据道歉情况将其分为以下六种:(一)对于对方的损害; (二)说话人的不恰当行为;(三)感谢;(四)社交礼节;(五)唤起注意;(六)拒绝。其中,“(一)对于对方的损害”细分为三种类型:1.身体上(暴力行为,如造成伤害或踩到别人的脚);2.心理上(担心、愤怒等);3.造成麻烦、困扰。“(二)说话人的不恰当行为”细分为五种类型:1.不恰当的言行;2.误解;3.迟到;4.不礼貌、荒唐行为;5.粗心大意、疏忽。由于所选剧目中的故事情节数量有限,有些道歉类型并未涉及。

首先,就电视剧中道歉表达总数而言,中日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总时长为8.1小时的日本电视剧中,共有157个道歉表达的相关例子,而在总时长几乎是日本电视剧三倍(22.5小时)的中国电视剧中,仅收集到94个。从这个数量上来看,可以说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比中国人更频繁地使用道歉表达。

其次,分析中日经常使用道歉表达的情况。在日语中,总体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情况是 “(一)对于对方的损害”,占总数的59.87%;使用次数第二多的是“(二)说话人的不恰当行为”,占总数的24.83%;第三位是“(三)感谢”(6.37%),紧接着是“(四)社交礼节”和“(五)唤起注意”。在中文中,“(一)对于对方的损害”也是中国人最常使用道歉表达的情况,使用率高达74.46%;其次是“(二)说话人的不恰当行为”,占总数的8.48%。“(四)社交礼节” “(五)唤起注意”和 “(六)拒绝”这三种类型的使用频率是相同的。综上所述,在中国和日本,道歉表达除了用于简单的道歉场景,还适用于很多情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是中日道歉表达使用上的差异之处。

四、实例分析

如上所述,中日道歉表达在使用频率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使用情况中却又有区别。 下面将通过列举具体的使用实例来详细研究两种语言道歉表达使用情况的差异之处。

(一)“对于对方的损害”

从表1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对于对方的损害”的情况中,均会使用道歉表达,但在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两国差异。

例1 《杜拉拉升职记》第1集12:59

杜拉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例1描写的场面是招聘会上杜拉拉在人群中不小心用简历划伤了别人的脸。连续使用三次“对不起”这一定型道歉表达,给人一种强烈的道歉倾向,后面加上了非定型道歉表达“我不是故意的”,试图进行解释原因表明并非故意。

例2 《我,到点下班》第3集19:58

来栖:「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頂戴します。」(请多多关照,我收下了。)

福永:「すいません、まだ新人なもので。」(对不起,因为他还是个新人。)

来栖:「すいません。」(对不起。)

例2是来栖作为职场新人,在与甲方初次见面时并没有提前准备好名片而向对方表示歉意的场景。使用“すいません”这一定型道歉表达,使用的道歉策略是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加任何解释言语。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对于对方的损害”的情况下,日本人倾向于单纯地采用定型道歉表达对对方造成的不便给予道歉。而中国人则倾向于首先明确向对方表示歉意,同时积极地解释原因,以寻求对方的原谅。

(二)“说话人的不恰当行为”

例3 《我,到点下班》第2集30:14

客様:「あのね、今から,やり直して納期に間に合うのか。間に合わなかったら、これどう責任取るつもりなんだよ!ちょっとでも遅れたら、運用は任せられないんだよ。」(现在开始重新做,就能赶上交货期吗?来不及的话,你们要怎么负责啊!只要迟了一点,网站运营就不会再交给你们了!)

賤ヶ岳:「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客様:「上にそう言っとけ!帰る。考えられない... 」(我要跟你们领导说去!走了!简直难以置信。)

賤ヶ岳:「すいません。」(对不起。)

例3是贱之岳作为策划项目的负责人,在顾客面前展示策划案时,被顾客发现提案与竞争对手相似、风格涉嫌抄袭时的道歉场景。

例4 《杜拉拉升职记》第3集15:32

杜拉拉:对不起,我之前没有做调查,对不起。

例4是上司指派给杜拉拉的任务,她并没有完成好,最后向上司道歉的场景。

中国人首先使用“对不起”这一定型道歉表达,在其后加上非定型表达,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试图解释道歉的事情是如何产生的,而且不是故意造成的,即先积极向对方道歉,后续通过解释错误的原因寻求对方的原谅,如“我之前没有做调查”。

(三)“感谢”

日本人有一个习惯,当获得他人帮助时,用“すみません” “ごめん”或 “悪い”来代替“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例如,获得他人帮助或得到他人恩惠时,中国人通常使用“谢谢”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而日本人有时会选择使用“すみません”这种定型道歉表达来表示感谢。这是考虑到减少对方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所以道歉表达有时也可以用于表达谢意。在本文收集到的中文语料中,只有一例使用“不好意思”来表达感谢。换句话说,它证实了在有些情况下,中文的道歉表达也能够传递出感谢含义,但并不像日语那么普遍。

所以,在表达感谢的场景中使用定型道歉表达是日本人的特有特点。

例5 《杜拉拉升职记》第10集10:15

杜拉拉母亲:还买这么贵的东西,真是不好意思。

例5是杜拉拉父亲生病住院,杜拉拉母亲对带着礼物前来探望的杜拉拉前男友说的话。

例6 《我,到点下班》第1集22:30

東山:「大丈夫ですか。病院行ったほうがいいんじゃ?」(真的没事吗?还是去一下医院吧。)

三谷:(せきをする)(咳嗽)

東山:(水をあげる)(端水)

三谷:「すいません。」(谢谢您。)

例6描写的是东山给生病的三谷倒水,三谷表示感谢的场景。

纵观道歉表达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像“すみません”这样的道歉表达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小事的感激之情,大多用于同事和朋友之间。另外,在日语中,像“すみませ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和“ごめんごめん。ありがとう”这样将道歉表达和感谢表达结合起来是很常见的。例如:

例7 《我,到点下班》第4集09:54

桜宮:「お待たせしました。」(您久等了。)

東山:「ごめんごめん。ありがとう。」(不好意思,谢谢。)

(四)“社交礼节”

社会礼仪作为日常寒暄问候语,起到了成员之间关系的润滑油作用。定型道歉表达作为日常社交礼仪的用法在中国和日本都十分常见。

例8 《我,到点下班》第5集11:01

(対話の途中で電話に出る)(对话过程中接到电话)

桜宮:「ちょっとすいません。」(不好意思,我接一下电话。)

例9 《杜拉拉升职记》第5集16:43

(与顾客对话途中,打断会话)

杜拉拉:不好意思接个电话。

事实上,“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等经常被用作基本礼仪用语,在日本,进入或离开房间时经常使用,但在中国基本上不使用。上述例子表明,中国和日本中途打断会话而接听电话时均会使用“对不起”或“すみません”这样的定型道歉表达。

(五)“唤起注意”

定型道歉表达也同样可以在唤起他人注意时使用,其功能是让听话人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收集的数据,日本人在点餐或呼喊某人时经常说“すみません”,中国人则在问路或呼唤陌生人时经常说“不好意思”,以提前引起他人注意。

例10 《我,到点下班》第6集43:38

東山:「あっ、すいません。はい。(注文する)これお願いします。」(不好意思,我要这个。)

例11 《杜拉拉升职记》第1集36:07

杜拉拉: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行政部在几楼啊?

如例子所示,道歉表达在中日文中均有表示“唤起注意”的例子。在数量上看,日本电视剧中出现7个,中文电视剧则有5个。换句话说,在中文中可以确认的某些情况下,道歉表达也可以起到唤起他人注意的作用,但并不如日本那样普遍惯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还是习惯于用“大爷”“师傅”“服务员”等称谓来唤起他人注意或呼唤别人。是否使用称谓以及使用何种称谓,这取决于他们与说话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和社会关系。这种用称谓唤起他人注意的方式也传达出对他人的尊重。

(六)“拒绝”

用“对不起”和“すみません”等道歉表达来表示拒绝,是为了通过道歉来减少因为拒绝他人时对人际关系产生的损害。在拒绝对方的邀请或请求时,使用道歉表达不会给听话人留下过于突然或难以接受的印象。道歉是一种修复行为,使用道歉表达向听话人传达出一种柔和的印象,以免被认为是无礼的。然而,由于所选剧目中的故事数量有限,这里收集的数据中没有日语实例。

例12 《杜拉拉升职记》第6集22:29

路人甲:对不起,杜小姐你好。我刚刚就留意你了,可不可以留一个电话给我?

杜拉拉:对不起啊,我这个人不太习惯跟比我小的人约会。

就中文而言,在拒绝他人之前,说话者往往在发话之前加上“对不起”这种定型道歉表达,表达歉意的同时使得自己减少拒绝他人时的心理负担。本文数据显示,中文对话中道歉表达用于拒绝场景的实例更多, 而且在拒绝的情况下中文使用者往往倾向于利用定型道歉表达。在本文的语料库中,这样的例子只见于中文。

通过上述对定型道歉表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日语和汉语中道歉用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不仅在简单的道歉场景下使用定型道歉表达用语,而且在表示“感谢”“社交礼节”“唤起注意”等场景下也经常使用定型道歉表达。相比之下,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频繁地使用定型道歉表达方式。中国人在“拒绝”的场景下,使用道歉用语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在道歉策略方面,中国人使用各种复杂的策略,而日本人则倾向于使用相对单一和简单的策略。根据定型道歉表达类型来看,日本人根据关系的不同明确区分了“すみません”型和“ごめん”型,在恋人、夫妻和同事之间,上级经常对下属使用“ごめんなさい”型。“すみません”的使用在正式场合比较常见,也可以在下属向上级道歉交换名片、接听电话或点餐时使用。“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型更适用于当下属出现重大错误时对上级使用。中文中“对不起”和“不好意思”的区分并不是十分明晰,并不以对方身份地位或熟悉程度为依据,可以说是适用于任何人的最普遍的道歉表达。而“抱歉”在收集的数据中使用率略低,在这里不多做分析说明。

最后,我们发现在日语中,对于自己的错误更倾向于使用定型道歉表达,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后续没有过多解释说明。中国人在道歉时经常使用“定型表达+非定型表达”的方式,而日本人经常只使用“定型表达”。中国人使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告知原因理由,或是做到下次保证,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宽恕。首先使用定型道歉表达,再其后添加“我不是故意的”等这种非定型道歉表达加以解释说明,以期最大程度获得对方谅解,减少对方不快心理,这比只用定型表达方式更容易使听话人接受[4]。

五、原因分析

(一)共同点

根据结论可以发现,中日两国产生道歉的概率都很高。这是中日道歉的一个共同特点。其文化原因源于中国和日本都是重视“和”理念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为基础。“和”是指不同事物和谐相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国家,被称为礼乐之邦。孔子与孟子的儒家思想贯穿古今,孔子教导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符合“和”的理念,意味着要很好地理解对方,承认双方之间的差异,并与对方和谐相处。孟子之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强调了“和”的重要性。自孔子和孟子以来,许多思想家也都主张“和”的理念。和谐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和理想追求[5]2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关系,“和”文化在日本同样有着深厚的根基。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与中国所传达的“和”思想不谋而合。从圣德太子时代到今天,“和”在日本一直存在。自古以来,这种思想在日本社会也一直得到了发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由于中国人和日本人一直尊重“和”理念,当他们做错事时,往往会通过道歉以维持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中国人和日本人之所以如此频繁地道歉,可能是因为两国均重视“和”这一理念。

(二)不同点

1.日本的集体主义

日语中道歉频率要比汉语高得多,其原因可能与日本的集体主义密切相关。日本作为一个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具有明确的群体意识[5]23。为了避免与整个团体或团体中的其他人发生冲突,个人在行动时必须始终考虑到整个团体或其他成员。因此,日本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尽量避免冲突,并频繁地进行道歉行为。

2.中国的面子文化

在为自己的粗心或疏忽道歉时,中国人多是积极道歉再加上解释原因,而日本人倾向于直接承认他们的错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和日本对面子的看法不同。对中国人来说,面子虽然是无形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十分重要。因此,他们不愿意说“对不起”和“抱歉”等定型道歉表达方式,而偏向于一些解释说明和推脱责任的非定型表达以期保住颜面[6]。

3.日本的耻文化

“耻文化”意味着日本人担心在公共场合被嘲笑或拒绝所产生的羞耻感,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因为害怕获得公众注视,所以限制自己的言行。由于日本人的高度集体性,他们害怕被排除在群体之外,期望能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产生行动。日本人倾向于从对方的角度来解读当时的情况,而不是从自己一方来解读。

六、结语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日道歉表达,本文从中日电视剧中取材,按照场景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与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在中日两国,日常道歉频率均很高。向对方道歉时,日本社会规范所认同的语言是以定型道歉的表达形式来表示诚意;中国则是通过惯用定型道歉表达方式,再加上非定型道歉形式,对事情具体原因及情况加以解释说明,以期积极地获得对方谅解。这是中日两国认同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差异所致。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均受到“和”文化的影响,一致追求事物协调的状态。但日本的集体主义与耻文化,中国的面子文化,导致两国在道歉表达形式或方式上出现了相异之处。另外,日本人的道歉表达与对方的亲疏程度也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的定型道歉表达方式来实现。而中国人对于“对不起”等定型道歉表达的使用界限并不十分清晰。

猜你喜欢
拉拉情况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黄金时代》日本版
脱发 养“老金”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短耳兔拉拉
称称你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