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2021-04-22 07:15张海平
河北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黄瓜小镇贫困户

□文/张海平

发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是推进脱贫、防止返贫的基础,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邯郸市始终围绕着产业发展和带动脱贫两个环节,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在产业扶贫减贫中,实现了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通过产业扶贫,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完善新型组织体系,全面解决群众增收问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探索出了一条将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之路。沿此实践路径,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学理研究,并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以冀其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与思考价值。

一、邯郸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邯郸市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龙头带动、市场运作”原则,把机制创新和模式探索作为发展的基石和推进的手段,以特色种养、林果、乡村旅游、家庭手工、光伏、电商等六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为抓手,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成了“县有主导产业、村有生产基地、户有增收项目”三级递进的产业扶贫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由“外部供血”到“自我造血”的新路径。

(一)机制创新

1.党建引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坚持党建领航,探索出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路子。广平县牛庄村是省级扶贫重点村,2016年以来,发展菌菇种植产业,目前建有菌菇大棚40余个,年产量达到160 万斤,产值720 万元,成为邯郸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集散中心。主要作法,一是党支部+致富能人+贫困户。村干部带头建标准棚种菌菇,当年见效,很快形成了“激活一户、影响一批、带动一片”的菌菇种植氛围。二是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牵头成立了牛庄鹅城菌菇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劳动务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发展,贫困户广泛参与,实现了整村脱贫。

2.特色主导,引领产业振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每个贫困县培育了1~3 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竞争力强的特色扶贫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发展了1 个贫困户广泛参与的特色主导品种。鸡泽县充分利用辣椒优势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一是以建设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园为抓手,推进产业振兴。园区内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守绿色食品操作规程,保障绿色可持续。二是实行“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脱贫。通过流转土地,扩建种植基地,增加贫困人口用工,吸纳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等,把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紧密联结起来,让贫困户成为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大美白沙村 刘伟 摄

葡萄产业园一角 董桂军 摄

(二)模式探索

在模式的选择上,扭住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链。

1.农业产业小镇,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馆陶县省级贫困县,自2014年以来,打造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杂粮小镇等一批乡村特色风情小镇。黄瓜小镇翟庄村,全村267户中256户有黄瓜大棚,耕地面积1246亩,设施黄瓜占1200 亩,黄瓜日交易量20 万斤,年交易额达1.5 亿元,人均年增收3 万元。“中国黄瓜采摘苑“内有国内外黄瓜品种100 多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年采摘的效果,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实践中既重视“一村一品”的培育,又重视富民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产业基础。

2.康源模式,龙头带动实现户企双赢。邯郸市康源种植有限公司是位于肥乡区的一家从事农产品种植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肥乡区发挥其龙头优势,探索实行“五步一股”的“龙头企业+贫困户”直接联贫带贫模式,“五步”依次是:免费培训,垫资建棚,优惠供苗,跟踪服务,帮助销售。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以股份制形式成立奔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康源公司和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打造扶贫产业示范园。通过入股保底加分红的方式和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公正报酬的方式,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

二、从实践看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乡村产业振兴应以保留乡村特征为前提,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抓住“特色”,兴旺产业,达到“富民”目的,实现乡村振兴。

(一)产业扶贫扣紧“特色”优势,使“脱贫”更得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键在于发现其价值,挖掘其“特色”优势。尤其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区域环境、物种资源、生态气候等使得该农业类型在特殊区域保持着独特优势。同时,将特色文化融进特色农业形成特色产品,如茶文化、酒文化、面食文化、梨文化等,都是特色产业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古村落,特色农业还表现为传统文化,如传统纺织、印染、编织等特色手工艺,这些特色产品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

(二)产业发展突出“融合”主体,使“富民”有招数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融合”发展,2020年文件强调:“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首先,确定产业融合的目的是“富民”,获得的利润分配给农民。其次,明确融合的主体是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立足乡村是必然条件。第三,融合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要,农产品的营养与安全,包括色香味在内的特殊品质、多样化的农产品形态、品牌与文化等,这些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实现产品增值增效。如黄瓜小镇,不仅黄瓜好吃,产品丰富,小镇好玩,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产业兴旺依托“合作”力量,使“振兴”落实处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但家庭农场与一般农户都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交易、价格、品牌、社会服务问题等。通过合作社把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联合起来,与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合作社来实现,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融合农业、可持续农业以及农村多元化产业等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大力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共同抓手,要在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工作机制、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索和创新,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统一。

一要充分认清乡村资源对产业支撑能力有限的现实,鼓励发展乡村产业集中区。产业经济需要一定的要素支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按区域划定乡村产业集中区,采取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共建园区的模式,鼓励各乡镇集中发展产业经济,增强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能力,增加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好产业振兴项目。重点围绕长期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县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增收项目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乡村资源禀赋相适宜、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基地。另外,农产品加工业是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的加速器,其后发优势明显。对于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建制乡镇,积极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区。

三要完善政策保障,加强要素支撑力度。积极研究和落实各类政策措施,用政策保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和项目用地支持,确保产业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实施。为产业项目提供完备的产业政策、市场信息、生产运营、技术支撑等服务。加强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支持,针对产业振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扶贫小额信贷、农业担保、各类保险等要向产业项目倾斜,降低贷款门槛,提高金融与产业振兴项目的针对性和契合度。

四要加强人才开发,强化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研究出台更精准更优惠的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开发政策,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真正为新时代最有希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朝气和活力。

总之,乡村产业振兴应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保持乡村特征,留住“乡愁”的基础上,实现“富民”。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行进中的乡村就有了各自新的节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出现“百业兴旺,百村争鸣”之振兴局面。

猜你喜欢
黄瓜小镇贫困户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熊的小镇
我喜欢黄瓜
小镇(外一篇)
黄瓜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