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锋 王德峰 燕义波
近日,邯郸市魏县德政镇德二村举行38亩集体土地经营权拍卖会,村民韩志广以每亩地每年1025元承包费获得这宗土地5 年的经营权,这是魏县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业以来成功交易的第一单。
为依法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保障土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正当权益,魏县供销社获批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农村集体资产、土地经营权流转、空闲宅基及村内闲散地纳入平台公开交易,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遏制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发生。
据德二村党支部书记王付林介绍,公开交易的这38亩集体土地以前坑洼不平,由一位村民承包经营,逐渐改造成了一片果园。2000 年,村委会以每年每亩地40元承包费的价格,续签了为期20年的经营合同。随着魏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这块土地的区位优势显现出来,挨着新定魏公路,邻近县城南边的兴源河、金龟湖,成了村民眼中的“风水宝地”。
“承包合同”今年到期。经过村两委讨论,上报镇党委、政府备案,决定依法公开处置这块地的集体产权。随后,村委会发布了竞拍预告和办法,并对报名竞拍人进行走访,了解其发展规划,确定5个竞拍人参与,并提前缴纳了保证金。
在拍卖会现场,镇派出所、司法所全程监督,并录像存档,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也到会监督。经过几轮公开竞拍,最终以每亩地每年租金1025 元、5 年租期的“筹码”完成了交易。
拍卖会结束后,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竞拍成功的村民韩志广向村干部谈了自己的计划。他说:“我不光要种好果树,还要发挥邻近县城的优势,开发果树采摘、农家乐、农家体验馆等新模式,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租期从20年缩短为5年,租金从每亩地每年40元增加到1025 元,德政镇党委书记陈志杰说:“这次拍卖公开、公正、公平,是德政镇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尝试和突破,既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支持了创新创业,又赢得了群众信任。”
魏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新的组织架构组建以来,制定工作计划,并以县政府办名义印发“产权交易工作考核乡镇工作办法”。同时,依托新建的乡镇产权交易服务站和184 个村级服务点,结合乡镇、街道办、农业农村局、农协办、自然资源管理局、林果服务中心等单位,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会,广泛宣传产权交易流转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的摸底和土地流转大户及合作社经营者土地运作情况排查摸底,切实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魏县垚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牙里镇牙南村,成立于2011 年11 月,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近年来,该社与中化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达成合作伙伴,强筋麦种植面积由起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目前的500 多亩。针对该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合同约定随意性大、细节不规范的问题,该交易中心帮助该合作社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对其流转的809 亩耕地进行鉴证,并出具了流转交易鉴证书。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解决了合作社土地产权流转的后顾之忧,使流转的土地产权明晰,合作社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了保护。”魏县垚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赵志英如是说。
目前,魏县政府已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列入对各乡镇工作的年度考核指标,即将实现县乡村三级平台全覆盖。魏县供销社主任蒿要领说:“下一步将把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县级中心为龙头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推动涉农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合理合法运行。”
据悉,魏县从下面5 个方面建好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1.落实三级服务体系。按照管理办法和政府常务会要求,加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发挥作用,22 个乡镇(街道)服务站、450 个村服务点建设全部完成,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2.完善基层设施。抓住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建设的契机,配置专门档案柜,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有场地、有办公设施、有管理制度、有工作流程,确保乡镇级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级产权交易服务点工作正常运转。
3.保障人员配备。明确乡村主管主办人员,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专职经纪人队伍,实现乡镇服务站全覆盖、村级服务点达80%以上,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人员全部到位。
4.健全工作制度。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级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级产权交易服务点,分别制定职责任务、工作分工、服务流程、值班考勤、首待负责制等工作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5.加强年度考核。县政府制定农村产权交易及重点农业服务项目推进专项考核办法,对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级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级产权交易服务点年度工作量化任务,明确目标。配合政府办,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各项重点工作督导检查,促进工作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