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策研究

2021-04-22 02:11杨媛媛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杨媛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河南省高校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科技研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使这一批高校聚集了大量的科研团队,并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风貌形成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转化项目。然而河南省科研成果转化率相比于全国来说还处于中下等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进一步促进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型[1]。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流程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理念最早源自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在工业生产流程中应用科学管理方法,首次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2]。在国外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概念被称之为“科技经济体化”,从它所包含的内容来讲基本上等同于技术创新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主是将科技创新技术与经济产业相结合,将知识逐渐推向商品化。在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一般是指通过科技研发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即在研发出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之后,针对这一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后续阶段的相关产品衍生、推广、应用。图1为当前主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总而言之,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就是将理论化的研究理念变成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实物,使他能成为具备商品交换价值的市场化产品,进而将其发展为产业,投入到市场经济当中。

图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

满足社会需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先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的,正是因为在社会实践当中遇到了问题,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再运用这一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例如对农产品科技的研发、运用新技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研发核心科技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等。

将科技成果直接转让或进行产业化:在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之后,主要有两个转化途径。第一个就是将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通过价值估算之后直接转让,将其转让给有需要的个人或者公司,这种转换形式的科技成果要想使其形成商品或产业投入到市场交易当中,还需要成果拥有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第二种是将科技研究成果自主生产成为商品,发展成产业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可以是高校,也可以是高校与企业共同融合形成的转化方。

在转化过程中将科技成果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科技成果形成之初,人们由于受到当时对问题的认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一次性完美的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商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意识形态与实际物体之间不完全融合的问题。因此,在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每一步当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将科技成果进一步成熟化,或删减不必要的部分,或增加更具实用性的部分。要不断根据市场环境、科技成果本身条件、消费者需求等将科技成果逐步完善。

循序渐进地进行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之后要先生产出商品小样进行测试,而后小范围的投入市场观察交易情况,在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科技成果的转化才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并且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当中表明,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成功率还不足10%,真正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进而形成产业化的仅占2.5%,而将其进行应用研究的成功率则为50%[3]。由此可见,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先投入到应用研究当中,而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生产,最终形成产业化。

2.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

2.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不足

现阶段,由于高校科研人员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的课业负担较重,在研究出相应的科技成果之后,大多只停留在发表文章、向学生传授知识成果方面,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寻找合作企业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商品转化。另一方面,即便高校教师将研发的科技成果转让给所需企业,但由于企业自身缺乏进一步深度研究的技术,使得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搁浅,造成科技成果资源浪费。而有些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参与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当中,但由于科技产业经营权不在高校,也会出现科技成果持有人无法获得成果转化收益的情况。最后,虽然现阶段河南省的高校都设立了科技研发及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相关奖励,但这些人员在获得奖励之后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比较高,这严重打击了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动力。

2.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层次较低

现阶段在河南各大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中,国家级的自然基金科学项目研发较少,并且在科技成果研发过程中以纵向为主但项目较多,造成成果转化层次相对较低。即使有部分高校生产出了较为前沿的科技成果,但这些成果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探究,无法满足将其转化为商品的市场经济需求。而有些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有了基础性研究进展之后,由于缺乏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后期研发的投资,缺乏将成果进行进一步深入,最终使其夭折[4]。其次,虽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近年来河南省出现了大量的科技中介机构,但规模较大、服务机制成熟、风险规避能力较强的中介机构还很缺乏,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无法很好地进行匹配使科技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转化。

2.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考核不完善

当前,河南省在高校科研人员考核的主要方式是根据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数量、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进行晋级和职称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在考核过程中很少考虑到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普遍存在着注重科技研究的学术成果而忽视科技研究的实际应用、重视基础研究而忽略成果转化等情况。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影响下,高校科研人员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上,申请课题的目的就在于结课后申请有关职称评定的奖励,而不是将其进行商品化转换。这样仓促的研究必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可行性缺乏,无法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商品而满足市场需求。

3.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策

3.1 政府积极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要想进一步实现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就离不开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河南省政府要大力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研究,设立专门针对高校科研成果的专项资金,借鉴具有高质量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国家的优秀政策。例如针对国家经济需求和重点研究领域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将其纳入到河南省政府预算当中,政府还可以联合企业针对相应的科研项目按比例进行资助。其次,河南省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高校科研成果发展,例如针对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一些科技成果,可以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其研发成本,还可以帮助自主研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和研发机构进行无偿资助或社会融资。政府还可以带头对需要的一些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等科技成果进行预定,保证这些科技成果在进入市场的初期有销路[5]。最后,政府要适当放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风险投资限制,推动高校研发与资本结合,在拥有良好资金基础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在此过程中,政府也要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协调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制定合理的研究、生产、销售方面的科学计划,确保科研成果的转化顺利开展。

3.2 高校全面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首先,高校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要遵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自身规律,认清高校自身具有的优势。高校的优势在于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对于后续阶段的应用、市场调研等方面就需要依托企业来完成。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掌握技术核心,在技术成果向商品化转型的后期适时退出,促进技术向资本的变现。

其次,河南高校要制定更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转换纳入到职称评定环节,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与企业合作,与科研中介机构消息沟通,提升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对在职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培训。其次高校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查,拓宽自身信息渠道,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相应的科技成果研究,并且要与各大企业保持一切联系,加大交流与沟通,加大合作研发力度,更要依托河南当地特色,积极探索更多贴合河南省本地实际应用的科技成果,便于后期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

4.结语

虽然现阶段河南省各大高校人才济济,对于科技研发的热情越来越高,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当前河南政府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型没有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高校自身评价机制的欠缺以及科研中介机构规模和信息不足等问题,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阻碍。因此,河南省要想进一步推动各大高校将理论化的科研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转型,就要借助政府力量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投资,高校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壮大科技研发队伍,加快河南省各大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程。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