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娟,蒋训雅,黄帝全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体育保健课(下称“保健课”)是指体育保健与康复是研究人体保健与康复基本理论以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和采取积极性治疗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主要针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1]。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本研究所提的教育公平是指两个层面:一是高考入学选拔制度的公平,随着高校入学体质门槛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体弱病残学生有机会考入大学;二是大学生接受体育课教育的公平。为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下称“体育禁忌生”),不少高校先后为他们开设了“保健课”“健康课”“保健康复课”“体育康复保健课”等不同名称的高校保健课替代公共体育课。但据了解,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对体育禁忌生开设保健课数目不足,同时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广东省作为教育大省,2018年广东高校数量已达152所,排全国第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超过196.32万人,排全国第三。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体育禁忌生数量逐年上升趋势明显。这类学生无论是身体或心理上与普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他们的体育课的重视,就是让其接受公平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本研究将深入调查广东省高校保健课的开展现实和困境,试图发现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寻求影响保健课的各种因素,为实现教育公平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研究以广东省高校保健课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东省30所普通高校的42名体育教师,其中包括开设保健课的12所学校,每校2名共24名保健课教师,未开设或曾经开设过的18所学校每校1名;以及针对已经开课的12所高校,每所学校随机选取38名选课学生(男女各半)共456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保健课的开展现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专业师资状况及困境等。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总库(CNKI)查阅有关高校保健课的论文、以及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及部分高校体育主管部门网站查阅有关高校保健课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保健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教师问卷)》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保健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学生问卷)》。学生问卷的发放对象为:在被访的广东省30所高校中已开设保健课的12所高校的保健课学生,发放问卷456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88.1%);教师问卷发放对象为已开课的12所高校任课教师,发放问卷24份,回收率100%。
1.2.3 访谈法
走访广东省30所高校的部分体育教师42人、体育课教学管理人员10人。访谈内容包括高校保健课的开设情况、教材和教学大纲、师资情况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
2.1.1 高校保健课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规定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保健课是学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对部分体育禁忌生的体育教育任务。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对病残学生开设保健课”。1995年国家颁布的《体育法》第18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规定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推进,保障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03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意见第二条:“对原体检标准规定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的考生不能录取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由于所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按专业培养方案完成学业的录取受限专业;对患有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但今后对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可能有影响的,提出不宜就读专业的指导性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这说明招生对体育禁忌学生群体的要求放松了,体现了国家对受教育者人人成才的教育公平目的。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数由2012年的7229人增加到2019年的12362人,政策的放松使高校残疾生数量上升明显[2];而广东省2012年至2019年,共有3524名残疾考生通过普通高考被普通高校录取,其中2017年550人,2018年565人,2019年679人[3]。体育禁忌生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不得不重视的事实。
2.1.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严执行,保健课需求大幅提升
根据教育部对体育禁忌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规定,保健课的学生群体有两类人群:第一类是残疾学生。央广新闻2018年9月7日报道:“近三年全国共有2.89万残疾学生通过高考被普通高校录取”,逐年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另一类人群是身体异常、病、弱及个别高龄身体有疾病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性疾病的学生群体,另一种是后天形成的或来校后形成的影响正常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
中国新闻网2019年10月22日报道:“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4]”。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另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四款规定:“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5]”。综上几个文件推测,参加“免予执行《标准》”申请的学生将呈大幅上升趋势。例如从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体质测试数据了解到:2018届有5726人毕业,其中体测《标准》合格者为5522人,合格率仅为78.27%,总共有1244人不合格,但实际申请免测通过审核的学生只有204人,另有1040人不及格,占总毕业生数的18.16%。如果体测《标准》政策执行严格后,这些不能达标的学生必须、而且只能在保健班上课,这将使高校保健课开课需求大增。
2.1.3 新冠肺炎疫情下保健课功能的独特性被重视
2020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减少外出。为了丰富人民群众居家生活增强抵抗力,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科学方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推广健身气功功法,普及健身气功科学保健知识[6]。另外,中国工程学院张伯礼院士在2020年2月4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组织患者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有助患者康复、活跃精神和增强信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教授刘晓丹等提出针对轻型和重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轻型患者建议习练健身气功养肺方,重型患者建议进行床上康复训练[7]。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院士表示,坚持太极拳运动有助慢阻肺康复[8]。2020年2月25日《中国体育报》发布,各地充分发挥了各级、各类媒体的优势,做到了报纸、杂志、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一系列体育保健内容学习交流,使得人们高度重视到体育保健锻炼的学习[9]。
2020年1月27日,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相关要求,“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的主要防控措施[10]。从中国大学MOOC网上授课平台发现,到2020年3月11日,太极拳类课程参与人数达100758人,八段锦健身气功类参与人数达20100人[11]。疫情期间调查(如下表1)广东省30所高校体育课中共有28所开设了健身气功、太极拳、按摩等保健课教学内容,占93.3%;以太极和气功类为主的24所,占80%;其它保健内容的4所,占13.3%;只有12所高校开设了针对体育禁忌生的保健课,占40%。新冠肺炎疫情下保健课功能的独特性被重视,在高校被关注,源于它的医疗保健作用、对场地的低要求、实操性和教学便捷性等优势。然而,相比之下,高校对于“体育禁忌生”所开设的保健课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表1 疫情期间广东省高校保健课开设情况调查表(N=30所)
2.2.1 学生对开设保健课持肯定态度
表2是保健课开课的12所高校“学生对保健课的满意度调查汇总表”,对于现行保健课表示“非常满意”的占20.89%、表示“比较满意”占41.29% 、表示“一般”占25.37%、“比较不满意”占7.46%、“非常不满意”占4.9%。其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共计占62.18%,说明学生对现行保健课普遍持肯定态度,多数学生希望开设保健课来替代他们的体育课程。但也有近7.46%的学生表示“比较不满意”和4.9 %“非常不满意”,说明保健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体育课是大学必修课,学生必须修满两年共4个学期,成绩合格才能毕业。但对于部分体育禁忌生,他们的体质基础与普通生不同,显然不能与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只能区别对待,保健课为此而设。这类学生首先要完成课程,而后锻炼身体和培养良好终身体育习惯,保健课是高校体育禁忌生必选的内容,学生对此普遍肯定。
表2 学生对保健课的满意度调查汇总表(N=402)
2.2.2 现行保健课开设的学校偏少
上述调查显示,被访的30所高校中,只有12所开设了保健课,仅占40%,不开设保健课的高校有18所,占60%。说明广东省高校开设保健课的学校严重偏少。从调查中还了解到,不开保健课的学校,对于体育禁忌生的体育课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对病残较重者可申请免修;第二,由学生参加统一选课(或跟行政班上课),上课时任由教师安排适当的运动或见习,考试成绩由体育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学生及格;显然,这种管理对体育禁忌生教育欠重视。
2.2.3 保健课学生体质差异大,课程内容难兼顾
表3是开设保健课的高校选课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表,从表中可以看到,学生一般来自两类原因:一是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率占 25.8%,这部分学生并非有疾病,而是“高校体育的弱势群体”,不能上有强度的体育课,担心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这类学生有一定的选课欲望;二是有病症的,如运动、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疾病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总占74.2%,这部分学生是真正的残疾类学生,也限于自身状况,他们对体育课的要求没有太多挑择,多数要求太极拳健身气功之类的较少运动强度的内容。可见,保健课中学生体质结构复杂,差别较大。难以用统一标准来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的内容设置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兼顾到各种学生的需求。
表3 保健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表(N=402)
2.2.4 专业师资欠缺
表4是“保健课教师的专业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在12所开设保健课高校的24名任课教师中,体育教育专业8人(33.3%);运动训练6人(25%);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4人(16.7%);运动人体科学4人(16.7%);体育保健2人(占8.3%)。现行大多数保健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访谈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开课前没有经过相关岗前培训。都是通过自学或进修培训学到的体育保健知识,这些非体育保健专业的教师占保健课教师比例的91.6%。说明目前广东省高校保健课师资力量很欠缺。
表4 保健课教师的专业情况调查表(N=24人)
2.2.5 缺少专业保健课教材
表5显示,在被访的18所没有开设保健课的高校中,选择“缺教材”的高校占44.4%(8所);从高校保健课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要求中可以看到,没有文件规定保健课具体要上什么内容?选用什么教材?文件要求“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没有相应参考指引,多数高校都“摸着石头过河”。另外,在保健课教材方面,也因为缺少专业师资, 教材也少人攥写。
表5 影响保健课程开设的因素统计表(N=18)
2.2.6 体育禁忌生的专业分散,教学管理有难度
表5还可看到,也有6所高校表示,因体育禁忌生“选课人数少”和“曾开课,少学生申请”而无法开课两个选项合计为33.4%;由于场地和师资的限制,高校体育课是根据师资、场地器材情况,按照若干个院系同一时间排课的,不可能全校同一时间统一上体育课。因此,来自不同院系的体育禁忌生无法保障在同一时间选课,这就造成保健课班级人数偏少或偏多的情况。管理上有的高校还专门抽出晚上或周末上保健课,但对于教师来说,也因节假日不能休息而缺乏积极性。另外,有些学生因保健课的审核证明手续麻烦,还有些学生认为上保健课在别的同学眼里是“另类学生”而担心失“面子”,对保健课理解不足,从而不太愿意选报,宁愿到普通班跟着上体育课,造成课程资源浪费,以致一些高校就此取消保健课。
2.2.7 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需求存差距
第一,理论课开设不足。表6是“保健课理论教学课时调查统计表”,在仅有的12所开设保健课的高校中有8所开设了相关的理论课内容,但只开设2学时/学期,显然体育理论课时偏少;另有4所高校(占33.4%)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而在对体育禁忌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3%的学生要求上一定量的体育理论课。
任何体育课都由一定量的理论和实践构成。根据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缺乏足够体育理论知识的体育课,对培养和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全面了解是不利的。
表6 保健课理论教学课时调查统计表(N=12所)
第二,体育禁忌生对体育实践课需求与高校开设内容有差距(下图1)。在对“你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中(多选题),学生对项目兴趣排前三名的分别是羽毛球(48.8%)、乒乓球(40.3%)和步行(38.3%)。与高校开设的健身气功(14.9%)、太极拳(21.4%)等常规保健课内容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说明学生对选课更偏重课程的娱乐性。访谈发现,一些高校认为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都是常规选项课,缺乏民族保健特色,另外把这些项目作为保健课面对体育禁忌生来说可能存在运动难度过大、身体不适应等问题,再加上需重新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将这些项目内容纳入保健课显然不太现实。
图1 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图(N=402人)
2.2.8 教师对保健课内容设置的态度
表7是教师对保健课内容设置的态度调查表。对12所已开设保健课高校的24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多选题):选择以太极拳为实践课主要教学内容的最多,有16人,占66.6%;其次为健身气功和健美操,均为10人,占41.6%。12所高校的实践课都基本集中在有氧运动项目上。一方面在传统上太极拳、健身气功与体育保健紧密相关,这些项目也是目前医学上作为复康的常态性项目;另一方面,此类项目比较容易开展,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少,运动过程中对抗和碰撞不多,不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表7 教师对保健课内容设置的态度(N=24人)
在疫情下,保健课的功能满足了普通学生的体育保健锻炼需求,此外,保健课更适宜一直处于体育禁忌的学生的课程任务和长远体育习惯培养的需求。可见保健课的教学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结合教育公平视角下广东高校保健课现状与困境的分析,建议如下:
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旋律,无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好的教育资源都经过公平选拔的竞争。然而,高校入学后的教育公平,特别是广东省高校的体育禁忌生的体育教育却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专门为他们开设课程的高校偏少,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主管领导应加强教育公平意识,还这些特殊类学生受教育公平的机会。
2019年开始,教育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后,随着保健课需求群体人数的上升,主管部门还应对保健课的开设情况加强督导和监管。对各校保健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文件、保健课入门门槛、教师配备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即做相应的处罚。对不开设保健课或开设不够的高校进行严肃处理,在管理上引导高校对保健课的重视。
一是主管部门要组织医学专家、保健课专家及相关学者对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对体育禁忌生人群进行准确介定,确定这些保健课群体的比例,从而使各校有合理的依据配备教学资源;二是组织专家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教材、教学纲要和课程标准,对保健课课程提供更具体的指引;特别是保健课的入门门槛标准要严格管控,对医学指标和体质指标进行严格细致的介定。对一些有意规避正常体育课的学生进行限制,明确规定保健课的范围,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得到落实。
针对当前学生对保健课项目及内容的要求与学校及教师提供的内容有差异,各高校要根据教学纲要制定教学目的和任务,实现课程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保健课及学生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改变教学模式,研究和创新教学技巧,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针对保健课师资短缺的情况,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师资培训班,通过长短期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建立交流平台,并采用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程和教学模式把保健课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保健课课程资源共享,增加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解决当前师资短缺的问题。
高校保健课是国家教育政策要求,随着高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越趋严格,高校保健课的学生人数大幅上升,教育公平应兼顾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高校保健课应得到各方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