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大数据浪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应当积极应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加强大数据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进行提升其实效性的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据的海量化。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途径,而且将世界万物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对事物进行精确的描绘。
第二,数据的客观化。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主要来自计算机、网络等存储工具,不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进行收集,很多时候都是在被收集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由网络自动收集,因此不会被主观因素干扰。
第三,数据的精准化。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海量数据可以精确地记录下人们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具体细节,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具体分析、研究,从而精准刻画出人们的行为特征、性格模型等。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高校思政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说是片刻离不开手机。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交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因此思政课教师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通过QQ、微信、抖音等新型社交媒体更加深入地认识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还可以精准预测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状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与大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和设施如图书馆、宿舍、校园网等记录下大学生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精确描绘出学生的轨迹,并且在这些信息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的思想以及行为动态,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预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行为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微信、QQ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思想行为状况,并且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借助于新媒体为大学生精准推送相关文章和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具体化解读,思政课教师还可以依据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分析、研判,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各种社会思想充斥着这个信息场,并且产生激烈地碰撞。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对内容的分辨力、鉴别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一些非社会主流意识的误导,从而动摇了思政课的主流价值观。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占领了全球绝大多数的数据资源,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也趁机利用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西化,试图达到弱化我国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进一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此外,在大数据这个庞大的数据场中,很多低俗、虚假甚至是反动的信息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大量存在,它们往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也降低了大学生的文化品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大数据时代,所采集的信息数量是海量的,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一件不小的技术挑战。依托大数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且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不具备大数据技术水平,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可以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技术层面的处理和分析,但是由于其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知识,单纯依靠单一技术难以实现精准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准确信息,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预判,这些都需要有过硬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作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将思政课与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着大数据的严峻挑战,高校应广泛开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大数据的手段和能力,思政课教师则要积极主动培养大数据意识包括信息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对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学习,提升对大数据时代教学方式的认知,学会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广大的高校师生产生了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如何上,这就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网上思政课开展线上教学等新方式来进行。并且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平台手段及时查看、收集学生的各种学习情况数据,包括观看时间、观看次数、讨论情况、提出的疑难问题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应对。事实证明,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运用新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在线教学,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高校思政课应积极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数据手段,构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大数据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善于运用数据、分析数据,让枯燥的数据转变为精准的分析、判断,并且能够对未来的情形进行预测和应对。通过大数据将大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集课件、声音、图像、小视频、文字等于一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在网络课堂中,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多个部门采集学生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判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精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全面构建网络化、信息化和技术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推动大数据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善于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学时空、活跃课堂氛围、重塑课堂生态。具体来说:1.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教学模式。思政大数据教学模式包括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辅导两个组成部分。线上网络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在线的形式传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模式、以慕课(MOOC)、微课、微信群及QQ群等新型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收教育信息,并且将产生的疑问以网络手段及时反馈给教师。线下课堂辅导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主要采取小组辅导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可以面对面参加讨论。这样就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要运用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时空(包括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建成思政课大数据教育教学平台。加强思政课慕课和教学网站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两个途径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新形态,推动思政课的空间从校内向校外发展,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资源数据整合能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3.构建特色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料库、微课、习题、试题等),整合基于大数据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随时可共享的教学资源。4.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例如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测验、学生讨论视点等等),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率。通过大数据技术,思政课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课堂考勤、课堂测验和网络教学,并且能够随时调取相关资源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各部门协同推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大数据时代的思政课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思政课的教学规律,结合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协调多方面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及载体,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力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