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462000)
门诊流程是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通常门诊会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患者,给门诊空间、时间及医务人员的分配带来挑战[1]。门诊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诊质量。传统门诊管理的就诊过程复杂、耗时,易导致患者投诉。信息化门诊是以服务门诊患者为中心,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门诊服务流程,可有效缩短门诊等候时间,使就诊流程更高效、便捷、规范[2]。为提高患者门诊就诊质量,本研究进一步探究门诊信息化在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5例、女53例;年龄24~51(36.31±2.24)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45例、高中至大专32例、本科21例;疾病类型:内科系统疾病51例、外科系统疾病47例。观察组中男47例、女55例;年龄24~52(36.36±2.21)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46例、高中至大专34例、本科22例;疾病类型:内科系统疾病53例、外科系统疾病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方法:患者到医院后,首先通过门诊导医台进行分诊,然后排队提供身份证挂号,收取纸质病历本,然后排队去相关科室就诊。初诊后,医生会开出相关检验、检查单,如验血、X线、B超等申请单,然后排队缴费,去相关辅助科室进行检验、检查,再由首诊科室医生看检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及治疗,在病历本填写病历,并开具处方药物纸质证明,患者凭证明缴费,取药。观察组采用门诊信息化管理,方法:(1)挂号:在患者入院后,先指导患者在分诊台做好一般资料登记,填写登记表,计算机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建立主索引号码,通过信息系统准确采集患者就诊、检查、取药、治疗、收费等信息,并将卡应用到治疗的全过程。在医院门诊大厅中设置大型显示屏,流动播放各科室相关信息,相关专科医生信息,各科室普通、急诊、专家挂号状况,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挂号排队,尽量使患者分时段就诊,调控门诊高峰。(2)候诊:在门诊叫号系统中更新患者信息,在候诊室显示屏流动播放患者排队号、就诊号、姓名等,患者可通过门诊智能导医系统了解就诊的进度,保障就诊有序进行。(3)就诊:门诊叫号系统叫号后,患者进入就诊室,随后由相关就诊医师结合系统中患者一般资料、问诊状况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患者就诊时间内,就诊室外门口显示屏将显示就诊者姓名。就诊医生就诊结束后,可将诊断内容输入系统中,由药房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处方为患者配药,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系统了解患者信息及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服务。(4)复诊:由就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安排复诊时间,并在系统中做好登记。对于当日未出现检查结果,且挂号时间<24h的患者,再次就诊时无需重新挂号,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扫描病历条形码,安排患者复诊时间及医师。
1.3 临床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初次候诊时间、复诊候诊时间。(2)采用我院自制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表》对门诊服务流程进行评价,包含挂号(15分)、候诊(15分)、就诊(20分)、复诊(20分)4个维度,总分70分,分值越高则门诊服务流程越好。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α为0.795,重测效度为0.802。(3)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总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80分为不满意。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α为0.807,重测效度为0.815。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初次候诊时间、复诊候诊时间比较观察组初次候诊时间(58.39±12.26)min、复诊候诊时间(37.21±8.59)min,短于对照组的(23.47±4.11)min、(14.82±2.58)min,(t=27.227、25.172,P=0.000、0.000)。
2.2 两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比较观察组挂号、候诊、就诊、复诊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就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n(%)]
当前门诊就医人数较多,医护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患者入院后需按照挂号、候诊、就诊、复诊的流程实施就诊。常规门诊流程中多存在“三长一短”问题,即挂号、交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取药时间长和诊查时间短[3]。“三长一短”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医患矛盾及纠纷。因此,改善门诊候诊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是医院管理重点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门急诊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由挂号系统、收费系统、候诊系统、药房系统等组成,功能单一,互相独立,难以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要[4]。信息化门诊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纽带,可显著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改善就诊体验[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初次候诊时间、复诊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信息化门诊可缩短门诊患者初次候诊与复诊时间,改善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门诊信息化过程中,挂号部分通过计算机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并制作电子病历,建立患者主索引号码,利于医护人员查找患者资料[6]。门诊大厅中显示屏播放各科室挂号情况,方便患者自主选择,通过显示各科室挂号人员数量可使患者分时段就诊[7]。在候诊阶段,信息显示屏可及时显示患者候诊号、诊室号,便于患者及时了解自身候诊信息,候诊室显示屏流动播放患者信息可及时通知患者就诊,且患者也可通过门诊导医系统查询就诊进度,从而保障有序就诊[8]。就诊阶段,医生可在系统中查阅患者基本信息,并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完毕后,可将诊断内容输入系统中,由药房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处方为患者配药,缩短取药时间[9,10]。当患者需复诊时,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患者约定复诊时间,并在系统登记,且无需重复挂号,可节省患者复诊就诊时间[11]。
综上所述,信息化门诊可缩短门诊患者候诊与复诊时间,改善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