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书,厉建波,王华,林辉(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262300)
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小结节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该术在胸腔镜下进行,术中视野更加清晰,更利于术中处理肺小结节,手术切口小,且手术通常以超声刀操作为主,手术切口先凝后断,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2]。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常用两种方法,其中肺段切除直接切除病变部分肺段,能有效避免淋巴结转移;肺楔形切除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边缘达到治疗目的[3]。但目前针对上述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尚无统一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用于肺小结节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肺小结节患者90例,根据患者手术切除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8(58.64±3.24)岁;结节直径0.5~3(1.78±0.47)cm。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4~78(58.62±3.26)岁;结节直径0.5~3(1.81±0.45)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节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17(008)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肺小结节诊断标准;(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3)符合手术指征;(4)近期未接受其它相关治疗;(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胸腔膜广泛粘连患者;(2)有冠脉支架手术史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既往有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术前通过X射线检查确定病变位置,手术在均在胸腔镜下进行,术中监测心肺功能、血氧指标等,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胸腔镜3孔操作。
1.3.1 对照组行肺段切除,患者取健侧卧位,于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根据患者胸廓形态,于腋前线第4肋间或第3肋间开2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在腋后线第9肋处开1.5c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术中以超声刀分离胸腔内胸膜粘连,自肺门找到病灶肺叶动脉,通过CT明确肺段大致血管分布,分离出肺段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确定目标肺段支气管,沿边缘结扎后切断,切除时确保切缘到占位结节有足够距离(>2cm),切除病变肺段后,生理盐水清洗,常规放置引流管,关闭胸腔,缝合皮肤组织,引流管放置2~3d,注意观察引流液状态,及时复诊。
1.3.2 观察组行肺楔形切除,术中先挤出病灶周围肺泡内气体,采用两侧血管钳夹闭患者边缘肺部病灶楔形,两钳尖端靠拢,注意远离病变位置约1~2cm,超声刀切除楔形肺组织,注意肺切缘无癌残留,从操作孔取出装于标本袋送检,肺残面以平行褥式缝合,避免漏气,其他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4 临床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支气管胸膜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情况。(3)复发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影像学检查再次出现密度增高阴影)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x±s,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3例,占比6.67%;观察组复发10例,占比22.22%。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部小结节与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发病率较高,该病多为良性病变,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良性仍有转为恶性的风险,需及时治疗,清除结节病灶,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预后[5]。该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切除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优点,常用于早期肺叶切除手术治疗中[6]。目前,胸腔镜下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肺段切除术及肺楔形切除术,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肺楔形切除用于肺小结节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利于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在于:肺段切除术手术需求较高,该术要求精细解剖出肺段血管动脉、支气管等,需要手术时间较长[7]。术中出血量通常与手术难度成正比,肺段切除术操作难度较高,术中容易造成患者额外机体损伤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多。肺楔形切除通过定位病灶清除病变组织及边缘,对患者损伤小,故术后渗出少,引流量较低,患者恢复较快,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较高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在于:两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对于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的牵拉较小,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由于肺楔形切除对肺叶组织切除更少,能更好维持患者肺功能,可帮助患者减少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风险,效果较好。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大,表明肺段切除可有效减少肺小结节患者术后复发率。分析其原因在于:肺楔形切除术主要用于心肺功能较差患者,该类患者无法耐受肺叶切除,而通过肺楔形切除术,患者可保留大部分正常肺组织,术后恢复更快。肺楔形切除术要求完整定位病灶,但由于部分肺小结节直径较小,或于膜下较深位置,难以定位,临床中往往难以完全清除;而如果患者结节体积较大,采用肺楔形切除术容易造成剩余肺组织漏气,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功能。肺段切除术通过解剖病变部位动、静脉血管及支气管,使结节组织充分暴露,对病灶切除更加彻底,可有效避免患者淋巴结残留,降低患者肺小结节复发率[9]。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肺段切除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耐受情况及病灶大小选择相应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