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及提升对策

2021-04-21 18:11周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9期
关键词:大学生问题对策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子中的优秀代表,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员身份的认同,是有效发挥其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条件。目前大学生党员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等3个维度上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把握好大学生党员的“入口关”“学习关”“行动关”,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感,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对策

“身份认同”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哲学研究的范畴,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外学者们纷纷从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领域对其加以具体阐释和研究。一般而言,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身份认同指的是主体对其身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确认,对身份或角色的共识以及这种共识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他提供了一个自我在某种身份中的定义,包括和该种身份相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身份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1]。亨利·塔吉夫(Henry Tajfel)指出,身份认同是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2]。因此我们可以说,就个体而言,其外在行为的动力源泉和情感基础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对于其自身身份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刚刚走过了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当前,中国共产党正肩负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党员个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对于整个党组织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党员的身份认同问题、党员的身份意识问题以及党员的身份培育和强化问题等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学者们纷纷从党员身份认同的定义、党员身份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剖析、如何从党员身份视角提升党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学者将党员身份认同界定为党员对党员身份角色的理解和领悟,是对党员身份的接受和确证[3]。有学者指出,党员身份认同是在心理上将党组织规范、准则、信念和价值系统内化为自我思想体系与人格一部分的过程[4]。有学者指出,党员身份认同,是政党认同的一个层次[5]。

一、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意义

大学生党员在整个党员群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子中的优秀代表,是青年学子和青年群体的先锋模范和“关键少数”,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度,是其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6]。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可理解为大学生党员基于对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对党组织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认同、信任和归属,能够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身份带给自身个体的满足和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与党组织在心理感知、情感确证和行动表现上全面融合融通的过程。关于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进一步的深入探究。第一,从认知层面来说,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这个特殊身份的确认,以及对党组织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的掌握和认知情况。第二,从情感层面来说,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对“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角色的归属感,以及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从行为层面来说,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基于自我身份的肯定和认同,所显示和表现出来的与党员这一特殊身份相匹配的外在行为方式和模式。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素质和质量,也关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吸纳优秀的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有关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认知的良好平台,使大学生党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对党员身份的高度认同,并毕其一生完成与党组织的全面、深度融合[7]。

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阵地,也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说,绝大多数青年学生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对于党的认同具有较深的基础。但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时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认知还存在模糊和偏差。针对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本研究采用了访谈和问卷形式,对5所大学的120余名党员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大学生党员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从身份认同的认知层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认同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最大的政治组织,其成员个体的政治信仰应该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其真理性的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这应该是“身份认同”认知层面的基础。毫无疑问,政治信仰的坚定一定是来自于思想理论的坚定,理论学习理应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党员的习惯,更应成为一种行动自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认为“理论学习非常必要”的占23%,认为“大学生党员学好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比学好党的政治理论更为重要”的占31%。“认真研读和学习过《党章》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等党内重要公报文件”的仅占15%。因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的认同度还不够高,一定程度缺乏深度理性系统思考,对党的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文献还缺乏深入理解,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

(二)从身份认同的情感层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认同的情感基础不深。一般来说,情感层面的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多指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内心真实感受和情感真切体验,这种情感状态和体验大多体现在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内外比较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认为“入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尊重和认可”的占到15%,认为“入党是为了更有利于个人事业和前途的发展”的占到32%,认为“入党是为了给自我荣誉和家人更多期待”的占到35%。认为“党员身份重要程度大于获得奖学金荣誉“的占26.7%,认为“大学生获得奖学金荣誉比黨员身份更重要“占到12%。因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入党功利化、名利化的倾向还是存在。大学生在入党和如何对待党员身份这一问题上,虽然在内心深处对党员身份存在一定的认同和依赖,具有不同程度的自豪和满足,但这种情感依赖和认同的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的,尤其是碰到个人利益抉择的时候,功利性、利己化的色彩还是较为明显的。222E2792-80D5-4330-B573-CC79988104B3

(三)从身份认同的行为层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认同的行动匹配度不高。一般来说,行为层面的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多指大学生以党员身份参加各式各样的党内组织活动,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符合党员身份的行动选择。对于个体而言,基于身份认同的理论认知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现实活动中、与同辈交往中不断表现和践行党员身份。应该来说,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能够比纯粹的思想理论学习有着更深层次和贴切的身份认同感受。目前,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对于如何践行党员身份,如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缺乏科学的认知和切身的实践[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认为“党员要比一般同学更加严格要求自我,约束日常行为”的占到21%,认为“党员身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非常重要”的占到18%。认为“只要党组织需要时,可以牺牲自我利益和时间”的占到20%。认为“参加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时会有选择性倾向”的占到27%。这些都说明,大学生对党员身份认同的行动匹配程度还不到位,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参加党组织活动有一定的选择性,容易受到实用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影响。

三、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有效提升策略

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对党员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出现的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要有效化解矛盾,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应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努力和提升。

一是把好“入口关”,重构基础认知。党员队伍要持续保持先进性、时代性,就必须要净化自身,始终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每个大学生党员要坚决避免功利色彩浓厚的投机取向,深入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不然就会影响党组织的团结力,涣散党组织的凝聚力。但是由于动机是每个独立个体精神层面的内在内容,很难准确直观加以辨别和判断,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入口机制加以构建和完善。因此要守住源头,落实好入党联系人培养制度,认真负责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学习工作各方面情况。要充分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和综合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深入交流、谈心谈话等,全方位多维度考量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严把入党的第一道关口。

二是要把好“学习关”,加强理论修养。理论认同是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思想基础。大学生党员要从伟大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知识和能量,不断明白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创新学习形式,充分结合数字化时代特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不断改革创新思想理论教育模式,比如充分运用好“学习强国”平台等,让思想理论学习成为大学生党员的一种习惯和一种责任,形成肯学、善学、勤学的风气。要用当代青年人的话语体系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入脑入心,加强宣传引领,讲好“抗疫经验”“身边故事”,传递好“榜样力量”,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其的认同程度更加理性、更加全面。

第三,把好“行动关”,展现良好形象。基于党员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大学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做出党员行动选择这是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充分结合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要求,完善朋辈引领帮扶机制。要真正从严管理大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不断完善全方位党员考核评价机制。要落实好“校友党建导师”制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积极推动开展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让大学生党员亲身感受和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深切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这些活动和实践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党员的全方位能力素质,也能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意识和归属感,激励他们在做出更多与党员身份相符合的行动选择,在实践中不断学知识、长才干、增本领。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心理研究》2012年第5期

[2]Tajfel H.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M].London:Academic Press,1978, Chapter1-3.

[3]李冰:《论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及教育对策》,《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李景玉:《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现状与身份建构路径研究》,《改革与开放》,2015年第3期

[4]余思新:《党的建设科学化视域下党员身份自我认同及其评估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年第6期

[5]柴宝勇:《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探索》,2009年第1期

[6]陈苏:《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路径探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下,2020年12月第20卷第4期

[7]王楠:《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身份认同视域下》,《學理论》,2014年第26期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身份认同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201840458)。

作者简介:周宇(1984-),男,汉族,浙江杭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政、创新创业教育。222E2792-80D5-4330-B573-CC79988104B3

猜你喜欢
大学生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