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雨
2016年,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何凤姣团队完成了64座全自动血培养仪的样机研制,通过了国家863项目验收。那时她便开始着手进行项目产业化落地的事,但未曾想,仅靠自己团队搞不定。“我们团队都是做研究出身的,项目落地转化与合作方谈判时,我根本不晓得怎么跟人家开口,说不出来有效信息,根本就没办法推进合作。当时我就说算了、不搞了。”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并驾齐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转化道路不通畅,就会导致很多科技成果“待字闺中”,不为市场所知。
近年来,湖南大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办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凝练出“项目筛选与培育、专利分析与导航、融资与商务谈判、落地实施”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湖大模式”让更多的“沉睡”专利“流转”起来。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我国长期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临床上许多不良反应和耐药细菌的不断增长。”何凤姣介绍,团队研发的全自动血培养仪可以强化病原学的检测,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实现高效对症下药。该项目相关技术系国内外首次提出并应用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全自动血培养仪采血量更少、灵敏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临床血液样品中微生物培养、检测和抗生素效能的体外检测。而且,与进口仪器相比,该产品在价格上也具备一定优势。
“全自动血培养仪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项目的产业化落地会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何凤姣坦言,2016年他们就曾尝试迈出“落地”这一步,但并不顺利。
2018年8月,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下称“中心”)成立后,开始着手对学校已有的高质量专利进行挖掘、筛选与分析摸底。2019年7月,在对何凤姣团队相关专利进行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路演活动——生物医药专场,推出了“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试剂”项目,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
经中心和项目团队讨论谈判策略、进行项目估值后,2019年12月,湖南大学以发明专利“用于血样中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仪器、试剂及制备方法”作价投资1005.30万元出资占股67.02%,与深圳蓝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及关联投资机构、管理团队联合设立合资公司。据悉,该项目已于2020年注册落户长沙。
“高校老师们毕竟还是知识分子,有时候会觉得谈价格是‘伤感情的事,不太会开口,开口后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在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飞龙看来,成果转化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
高价值成果也要“推”得好
为了构建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体系,更好地将科研成果“推”出去,学校以中心为抓手,引进法律财税、股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用专业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项目的评估。
“专业团队会通过尽职调查对投资人、投资机构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运营方案进行把关,把项目落地后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提前全部梳理一遍。这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做科研的老师们一般是干不了的。”李飞龙解释,中心的定位就是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在这一机制运转之下,一些看似基础研究的成果,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化转化。
桥梁结构振动控制一直是工程界的一大難题,成因非常复杂。阻尼器是解决振动问题并保证工程安全与装备性能的必要设备。从2006年开始,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政清带领团队研究新一代阻尼技术,率先提出了电涡流阻尼的原创性概念,开发出新型磁阻尼减振共性技术,设计出结构上可分离的永磁式电涡流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成果应用面很广泛,可以应用到建筑、高铁等多个领域。2016年,陈政清团队将4件专利转让给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磁阻尼与结构减振技术和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被应用于国内外40余个桥梁工程、建筑结构、电力工程等项目,其中包括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结构减振工程,近3年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
“湖大模式”贡献“湖大力量”
自2018年学校争取获批原湖南省知识产权局“首批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湖南大学又在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建立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湖南大学完善了校内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不断为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贡献“湖大力量”。
2020年6月,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谭蔚泓团队“基于核酸适体的无创产前诊断”相关专利申请权与技术秘密,已与宁乡高新区进行项目落地签约。
2020年7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崔向阳团队“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项目相关知识产权作价2800万元与投资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已落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后湖园区,相关成果有望解决国外软件对我国高端装备及军工领域的数值仿真“卡脖子”问题。李飞龙介绍,该项目从挂网公示到通过校长办公会审批仅用时18天,充分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湖大速度”。
2017年以来,湖南大学共转化科技成果100余件,知识产权运营金额超过3.5亿元,带动近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
“市场有技术需求,我们为其介绍学校专利资源;科研团队想要推动成果转化,我们为其全流程护航。帮助科技成果落地,让社会享受到更多、更先进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也正契合了湖南大学承袭自岳麓书院的‘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品格。”李飞龙说。(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