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娜
题目呈现
请以“让我……的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心动”“伤心”“触动”“感恩”等;②感情真挚,内容完整,字迹清晰;③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否则扣分。
写作导引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补充完整题目后再写作。本题的写作范围比较广,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素材比较多,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学生必须选择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题目。可以从提供的“伤心”“感恩”等词语中选择,也可以自选词语。这个词语必须精心挑选,确定了这个词语也就确定了文章的选材范围和主旨。
其次,题目中的“一刻”是短暂、一会儿的意思,学生必须抓住在这一时间点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面,通过渲染和详细的描写来凸显这一场面以及这一场面带给“我”的心理感受。写作时,选择恰当的一个切入点进行描写,这个场面描写是文章比较出彩的一个地方。
最后文章还应该重点写由这一场面引发的想法、体会和感悟,这也是文章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只有写具体、深刻才能深化文章的中心。由这个场面的瞬间点引发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初稿
让我触动的一刻
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初一级 陈昕沂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炙烤着我的脸。树上的鸟雀叽叽喳喳叫着——烦,母亲的唠叨声就像这烦人的鸟叫声。我独自走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看着三五成群的人在街上走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走进一家面馆,这家面馆的味道不错,所以屋内热热闹闹的。我的对面坐着一对母女。女孩的母亲穿着一身灰色的工装,上面滴满了白色的斑点,头上戴着一顶黄帽,她一身灰尘,显然是从工地来的。女孩穿着简朴,扎了两条马尾,大概七八岁。她们点了一碗白面和一碗牛肉面,女孩端着牛肉面开心地吃了起来,但一块牛肉也没吃。
过了一会儿,女孩的母亲去付钱,只见女孩把牛肉都夹到母亲碗里,用面把牛肉藏到底下。这一刻触动了我,我终于知道刚刚女孩为什么一块牛肉也不吃了。她明白母亲的节约,她明白母亲的辛苦,明白母亲的疼惜。于是,她偷偷地将牛肉留给母亲。这么小的小孩就懂得感恩,而我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做呢?
女孩的母亲付好了钱,走了回来,女孩见状,假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得正香时,女孩的母亲惊讶地说:“我的碗里也有牛肉!”女孩微微一笑说:“可能是商家送的。”
感恩可以是一块牛肉、一次按摩,还可以是沙漠中仅剩的一点水源、太阳下帮妈妈撑伞的人。
作者写后反思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应该详写“那一刻”的情景,因此我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小女孩将牛肉藏到母亲的白面里这一情景,而对于由这一情景引发的触动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挖掘出我由这一刻所引发的心理活动和感悟等。这使得文章详略安排不恰当,主题不突出。我还要学会提炼合适的语言来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老师评语
文章能抓住“那一刻”的画面进行描写,描绘出短暂时间引发作者感触的一个画面,画面描写较详细、生动。但是文章缺少了对“触动”那一刻的心理描写,未提及受到触动后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继而引发了哪些思考和感悟等。只用了“这一刻触动了我”这一句点题。结尾生硬套用排比句结束全篇。文章的详略安排不太恰当,无法深化中心,也无法真正表达触动内心的真情实感。
修改建议
1.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文眼”,安排好写作材料。
文章开头写自己因为母亲的唠叨而心情烦闷,走进一家面馆,目睹了小女孩将牛肉藏到她母亲的白面里的场景。对于“这一刻”场景的描绘比较详细,但是对于由“这一刻”触动的心理活动、触动后的情感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等的描写很少。因此,要抓住这一“触动”的点来修改文章,重点详写,以深化主题,引发思考。
2. 巧用插叙的叙述方式,增强文章中心的表现力。
文章开头写自己因为母亲的唠叨而心情烦闷,但在行文过程中却没再对这一点进行呼应。因此,建议在描写目睹小女孩将牛肉藏到她母亲的白面里这一场面所引发的触动时,插入对母亲往日关爱、呵护自己的情景的回忆,引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进而感悟母爱,理解母亲。叙述方式的变化能使行文曲折有致,主题更深刻。
3. 文章的结尾可巧用诗句来画龙点睛,深化主旨。
文章由先前对母亲的唠叨声感到厌烦,再到目睹小女孩将牛肉藏到她母亲的白面里这一场面所引发的触动,继而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呵护,心理产生了变化,有所感悟。此处可借用七年级刚刚学过的冰心《荷叶·母亲》里的句子来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主旨。
升格文
让我触动的一刻
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初一级 陈昕沂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炙烤着我的脸。树上的鸟雀叽叽喳喳叫着——烦,母亲的唠叨声就像这烦人的鸟叫声。我独自走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看着三五成群的人在街上走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走进一家面馆,这家面馆的味道不错,所以屋内热热鬧闹的。对面坐着一对母女,女孩的母亲穿着一身灰色的工装,上面滴满了白色的斑点,头上戴着一顶黄帽,她一身灰尘,显然是从工地来的。女孩穿着简朴,扎了两条马尾,大概七八岁。她们点了一碗白面和一碗牛肉面,女孩端着牛肉面开心地吃了起来,但一块牛肉也没吃。
过了一会儿,女孩的母亲去付钱,只见女孩把牛肉都夹到母亲碗里,用面把牛肉藏到底下。这一刻,我感觉一股酸劲涌上鼻子,心里七上八下的,手心不断地冒汗,两只手不由自主地揉着、抠着、掰着,连手中的筷子都快掉下来了。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此刻我想起了母亲冒雨给我买书的情形。
那一次,天空灰蒙蒙的,大雨随时会来造访,但是我不管,催促母亲一定要去给我买书。母亲拿着一把伞就出门了。
书店离我家很近,母亲是走路去的。过了一会儿,天上如惊动了暴龙,轰的一声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向窗子,冷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呼啸而过。我心想,母亲会不会淋湿啊?我是不是不该让母亲冒雨去买书?我焦急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会儿跑去窗户边看,一会儿跑去门外看看,把地板踩得吱吱响。
大约三十分钟后,母亲终于回来了,她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手中紧紧拽着的那本书在此刻变得更加醒目,那本书被三个塑料袋套着,一滴水也没有进。我的眼泪忽然如窗外的雨,不受控制地往下掉。母亲顾不上自己湿透的身子,拿着纸巾不停地擦拭塑料袋外的水珠,再把手擦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拿出书,长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说:“没有弄湿就好,没有弄湿就好。”
看着眼前这一幕,我终于知道刚刚女孩为什么一块牛肉也不吃了。她明白母亲的节约,明白母亲的辛苦,明白母亲的疼惜。于是,她偷偷地将牛肉留给母亲。这么小的小孩就懂得感恩,而我呢?我的脸唰一下红到了耳根,母亲的关心、呵护和疼惜,在我這里怎么就变成了烦人呢?此刻,母亲浑身湿透的身影一直在我眼前闪动,我这是怎么了?
女孩的母亲付好了钱,走了回来,女孩见状,假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得正香时,女孩的母亲惊讶地说:“我的碗里也有牛肉!”女孩微微一笑说:“可能是商家送的。”女孩的母亲摸了摸女孩的头,会心一笑。
我抬头看向家的方向,耳旁响起语文课上吟诵的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我站起来,迈着轻快的脚步往家的方向跑去……
优秀
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刻
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初一级 张斯仪
“轰隆隆……”一声炸雷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起身走近窗户。风很冷,伴随着豆大的雨点,绕过起伏的窗帘刺透我的神经,我哆嗦了一下,缩了缩脖子。
正想离去,雨幕中突然有微光闪烁,我一愣:这鬼天气,居然还有人出来!我离去的步伐停了下来。雨从空中倾盆而下,雨幕中的微光时隐时现,苍天仿佛鼓足了劲想把黑暗中这道唯一的光芒掐灭!
雨幕中的微光近了,我隐约看见一个人的身影在蹒跚前行。“轰隆隆……”又是一声惊雷!风呼啸着在这小城镇里肆虐,雨如万马奔腾般从空中倾泻下来。突然,身影跌倒了,他在雨中不断地挣扎,想要站起来。风一直刮着,雨一直下着,仿佛要将那人压垮一般,我不禁为他担忧着。终于,那身影艰难地爬起来了,拖着自行车走向我们的楼道,可能是要避雨吧。
几分钟后,我正想回屋,门铃突然响了,我一愣:这么晚了,谁还会来我家啊?我带着疑惑打开了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人,雨水正顺着他的衣角不停地往下滴,在脚下汇成一条小溪,左脸颊上还有一道伤疤,雨和着血正缓缓渗出。我正疑惑这人是谁,他将绿包拽至身前,只见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四个已经泛白的大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将冻得发抖的手指伸进绿包里,艰难地掏出一份报纸,递进大门栏杆,扯出笑容说:“小朋友,这是你家的报纸。”我闻声一怔,门外这道有些狼狈的身影和雨中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打开铁门,伸手接过报纸,哽咽道:“叔叔,进来避避雨吧!”他冲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叔叔还要给别人送报呢!”说完便转身,缓缓下了楼。
望着雨幕中那道渐渐消失的微光,我的泪水悄悄流过脸庞……
这一刻,让我感动。
这种身影每天都在这小小的城镇里晃动,在深夜,在黎明,在烈日中天时,在风雨肆虐时。以前听老师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并不太理解。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是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是坚守,是责任。这种平凡的精神理念,从未被时代洪流冲刷侵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学习就是我们的业。面对难题就将其置之不理,这不算敬业。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接受一切磨炼,不退缩,迎难而上,这才是敬业的表现。让我们以敬业精神挥洒青春,让它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
老师评语
本文通过描写邮递员在大风大雨中送报纸来表现邮递员风雨无阻的敬业精神,歌颂身边默默奉献的人群,进而领悟到中学生要敬自己的业——学业,要迎难而上,积极向上。开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到位,既推动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邮递员的形象,突出其敬业精神。结尾的议论由人及己,深化了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