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译为“过密化”

2021-04-20 15:02Young
大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过密人类学家形象性

Young

“内卷化”(involution)的概念最初是由中国学者翻译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作所获得的一个人类学专业术语。这一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水稻种植业通过劳动密集程度提高从而达到更多的产量,但劳动者却没有获得更高的单位劳动报酬。

格尔茨也不是“内卷”的原创,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更早就提出了这一概念是“边缘被固定,但是仍然在发展,表现为一种内部的精细化”。

“内卷化”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学术界最早是在黄宗智1986年出版的《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一书中,黄宗智所使用的“内卷化”借自于美国学者格尔茨,但含义却与格尔茨存在差异。格尔茨的含义主要指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

总的来说,戈登威泽提出了“内卷化”的广义概念,格尔茨将其运用到农业领域,后来被中国学者黄宗智进一步发展。

从语言学的构詞和语法功能角度讲,学术词汇“内卷化”中“内卷”作为一个语素组直接与定位语素“化”相连成为一个词,“内卷化”本身是一个名词,表示“内卷”的过程和趋势。

此前,无论运用在哪个领域,“内卷化”和“内卷”都是一个专业化的学术概念。但在2020年下半年,“内卷”开始大规模在网络平台出现,随后广泛地进入日常口语交际中,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异。首先,“内卷化”“内卷”等词的中心义由“内部精细化”转化为“恶性竞争”。其次,随着运用范围的扩大,由于口语的简便,“内卷化”的“化”逐渐脱落,本来是名词的“内卷化”直接简化为“内卷”或“卷”,随后又衍生出了动词功能,如“卷不卷”或“不想卷”。其三,“内卷”和“卷”开始派生一些新词,“卷”成为可以构成新词的语素,如“卷院”“卷王”。

不论哪种词性,“内卷”的含义都已从“内部精细化”转化到“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体现为个体的恶性竞争或团体中的内部消耗。

仔细想来,这种引申意义的转化可归结于“内卷”一词所具有的形象性以及由此带给人的想象。

“内卷”可以在字面上理解为“向内卷曲”,而英文单词“involution”,是词根“volv”的派生词,表示“转”“卷”。“卷”是一种物体运动状态,是向内发展的趋势。

“Involution”在被翻译成“内卷”时继承了该词的隐喻逻辑,即一个平面如果向外发展受限当然就要向内卷曲,与向内精细化发展存在相似性,也就与“恶性竞争”有了相似性,逐渐转变为既定共识,意义得到固化。

可以假想,当时黄宗智在翻译“involution”时如果没有用“内卷化”而是采用“过密化”的表述,“过密”还会被引申出这个意思吗?可见形象性成了“内卷”一词成为流行词的前提条件。

责任编辑:钟鑫

猜你喜欢
过密人类学家形象性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Module 3 Foreign Food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纠正偏差 美化环境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反思盲区:论人类学家主体性及其概念处理
闲 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