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雨
我們从大理市区沿着宾川的方向去挖色,一路上很多游人,开着车,边走边停,拍照赏风景。
那天的洱海很平静,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只有粼粼的微波,就好像是一位好客的主人,用带着微笑的脸庞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有几艘邮轮,汽笛声呜呜地响着。
在太阳的照耀下,海面闪着金光。海边聚集了不少海鸥,有大有小,在阳光下,羽毛闪闪发亮。有的略弯双翅,在空中翱翔,有的振动翅膀,伸直双脚,在空中飞舞,还有的迅速在天际划出一条条长纹,它们的身体配上蔚蓝的海水和蓝天白云,让人觉得犹如在画中一般。岸边也有很多游人举着面包,期待着海鸥的来临。
就在这碧水蓝天间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事。
2007年我随着母亲第一次来到大理,那年我7岁。刚到大理正值雨季,尽管雨天影响出行,但大理的雨总是停得很快,雨过天晴,白云朵朵,既清爽明丽,又变幻神秘。大理城明艳照人,四周的群山却笼罩在茫茫白雾中,虚幻而飘渺。那时的大理第一眼就惊艳到了我。回到家里我还一直念念不忘大理的美,常跟妈妈提起。开心的是因爸爸工作原因,2008年我跟着父亲母亲来到下关定居。
但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因温和的气候和美丽风景来到这里。旅游业的发展,酒店和海边的民宿盛行,也让污染成为了洱海后面几年甚至十几年面临的最大问题。还记得前些年,我走在桥边常看到环卫工人划着船,弯着腰,捞洱海里的绿藻和浮萍。水边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腥臭味。那时我真的很痛心,因为我儿时记忆里的那个洱海已经变样了。
眼前美丽的洱海,怎么找回来的呢?听说,近几年海东、挖色、双廊等地的很多宾馆被强制停业了,很多以前排放进洱海的污水也已经慢慢被净化了;又因为禁止捕鱼,洱海里甚至开始出现鱼跃水面的壮景,可以适当恢复捕鱼了。
也许是因为今年洱海的生态很好,海鸥也开始增多了,成群结队地在海面上悠哉游哉地飞过,大理人可以享受喂海鸥的乐趣。看着洱海能从以前的满眼绿藻到现在的碧水蓝天,真的很开心。
回去的路上,天空上出现了很漂亮的一幕,阳光从云层中野蛮地冲向洱海,这让我想起了在西洱河一座桥上的标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责任编辑:朴添勤